×

圆柱尾迹中湍流动能和能量耗散率的直接数值模拟。 (英语) Zbl 1525.76053号

小结:在雷诺数为1000时,研究了圆柱尾迹中的湍流动能和能量耗散率。湍流特性通过直接数值模拟进行量化,这提供了一个几乎不可能从物理实验中获得的全面数据集。将能量耗散率分解为平均流、相干初级涡和剩余涡的分量。研究发现,对于圆柱下游10个和20个圆柱直径的总耗散率,剩余分量分别占95%和97%,剩余分量仅在三维湍流尾迹中发展,主要位于涡区,分别占总湍动能的62%和83%。基于剩余分量,检验了尾流湍流耗散的局部各向同性、局部轴对称性、局部均匀性和(y)-(z)平面均匀性的有效性。分析表明,湍流耗散在很大程度上是局部均匀的,但不是局部各向同性或轴对称的,即使在初级涡街消失后也是如此。此外,还评估了四个对应的替代项对真实耗散率的性能。由于局部均匀性的普遍有效性,局部均匀性和(y)-(z)平面上的均匀性的替代项表现良好。虽然局部轴对称性不成立,但相应的替代项表现良好,因为不同项的误差基本上抵消了。然而,局部各向同性的替代物通常低估了真实的耗散率。

MSC公司:

76F10层 剪切流和湍流
76层65 湍流的直接数值模拟和大涡模拟
76D25型 尾迹和喷流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链接

参考文献:

[1] Antonia,R.A.,Djenidi,L.&Danaila,L.2014,科尔莫戈洛夫尺度上湍流耗散范围的崩溃。物理学。液体26045105。
[2] Antonia,R.A.,Zhou,T.&Zhu,Y.1998湍流网格流中的三分量涡度测量。《流体力学杂志》374、29-57·Zbl 0941.76516号
[3] Browne,L.W.B.,Antonia,R.A.&Shah,D.A.1987尾流中的湍流能量耗散。《流体力学杂志》179、307-326。
[4] Browne,L.W.B.,Antonia,R.A.&Shah,D.A.1989《圆柱体远面湍流中有组织运动的起源》。实验流体7,475-480。
[5] Cantwell,B.&Coles,D.1983圆柱近尾迹湍流卷吸和输送的实验研究。《流体力学杂志》136、321-374。
[6] Cantwell,C.D.等人,2015Nektar++:开源光谱/hp元素框架。计算。物理学。192205-219号公社·Zbl 1380.65465号
[7] Chassaing,P.,2000流体湍流。
[8] Chen,J.G.、Zhou,Y.、Antonia,R.A.和Zhou、T.M.2018圆柱尾迹中湍流能量耗散率的特征。《流体力学杂志》835,271-300·Zbl 1419.76174号
[9] Chen,J.G.,Zhou,Y.,Zhow,T.M.&Antonia,R.A.2016湍流圆柱尾迹中的三维涡度、动量和热量传输。《流体力学杂志》809135-167。
[10] Cimbala,J.M.、Nagib,H.M.和Roshko,A.1988二维钝体远尾迹中的大型结构。J.流体力学。190, 265-298.
[11] Ducci,A.、Konstantinidis,E.、Balabani,S.和Yianneskis,M.2005圆柱近尾迹湍流中的单点和两点LDA测量。工程湍流建模与实验6:ERCOFTAC工程湍流建模和测量国际研讨会进展;意大利撒丁岛ETMM6,451-460。
[12] Elsner,J.W.和Elsner(W.1996)关于湍流能量耗散的测量。测量。科学。Technol.7,1334-1348。
[13] George,W.K.和Hussein,H.J.1991局部轴对称湍流。《流体力学杂志》233,1-23·Zbl 0729.76594号
[14] Hussain,A.K.M.F.和Hayakawa,M.1987湍流平面尾流中大型有组织结构的教育。《流体力学杂志》180,193-229。
[15] Jiang,H.&Cheng,L.2017Strouhal-Reynolds数与圆柱绕流的关系。《流体力学杂志》832、170-188·Zbl 1419.76163号
[16] Jiang,H.&Cheng,L.2019圆柱尾迹向次级涡街的过渡。《流体力学杂志》867、691-722·Zbl 1430.76117号
[17] Jiang,H.&Cheng,L.2021雷诺数为400至3900的圆柱绕流大涡模拟。物理学。液体33034119。
[18] Karniadakis,G.E.1990不可压缩湍流的谱元-源方法。计算。方法。申请。机械。工程80367-380·Zbl 0722.76053号
[19] Karniadakis,G.E.,Israel,M.&Orszag,S.A.1991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的高阶分裂方法。J.计算。物理97,414-443·Zbl 0738.76050号
[20] Karniadakis,G.E.和Sherwin,S.J.2005 CFD的光谱/hp元素方法。牛津大学出版社·Zbl 0954.76001号
[21] Kirby,R.M.&Sherwin,S.J.2006通过光谱消失粘度稳定光谱/hp元素方法:在流体力学建模中的应用。计算。方法。申请。机械。工程195,3128-3144·Zbl 1115.76060号
[22] Lefeuvre,N.、Thiesset,F.、Djenidi,L.和Antonia,R.A.2014方柱尾迹流中湍流动能耗散率及其替代物的统计。物理学。液体26095104。
[23] Matsumura,M.&Antonia,R.A.1993圆柱湍流中间尾迹中的动量和热量传输。《流体力学杂志》250,651-668。
[24] Moxey,D.等人,2020Nektar++:增强高保真光谱/hp元素方法的能力和应用。计算。物理学。委员会249,107110·Zbl 07678500号
[25] Noca,F.、Park,H.和Gharib,M.1998使用DPIV的圆柱体(300<Re<4000)的旋涡形成长度。钝体尾流和涡激振动研究进展。ASME流体工程部。
[26] Norberg,C.1994《圆柱绕流的实验研究:纵横比的影响》。《流体力学杂志》258287-316。
[27] Norberg,C.2003圆柱上的波动升力:回顾和新测量。《流体结构杂志》17,57-96。
[28] Pope,S.B.2000《湍流》,第186页。剑桥大学出版社·Zbl 0966.76002号
[29] Reynolds,W.C.和Hussain,A.K.M.F.1972湍流剪切流中有组织波的力学。第3部分。理论模型和实验对比。《流体力学杂志》第54期,第263-288页。
[30] Roshko,A.1954《涡街湍流尾迹的发展》。NACA技术代表1191。
[31] Saddoughi,S.G.和Veeravalli,S.V.1994高雷诺数下湍流边界层的局部各向同性。《流体力学杂志》268、333-372。
[32] Tang,S.L.,Antonia,R.A.,Djenidi,L.&Zhou,Y.2016沿远尾迹圆柱轴线完成自我保护。《流体力学杂志》786253-274·Zbl 1381.76085号
[33] Taylor,G.I.1935湍流统计理论。程序。R.Soc.A:数学。物理学。工程科学.151,421-444。
[34] Wieselsberger,C.1922流体阻力定律的新数据。NACA技术说明84。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
[35] 威廉姆森,C.H.K.1996圆柱尾迹中的旋涡动力学。每年。《流体力学评论》28,477-539。
[36] Williamson,C.H.K.&Prasad,A.1993A“自然”远尾流斜波共振的新机制。《流体力学杂志》256、269-313。
[37] Williamson,C.H.K.&Roshko,A.1990低雷诺数下圆柱尾迹的基本压力测量。Z.Flugwiss公司。Weltraumforsch.14,38-46。
[38] Zdravkovich,M.M.1997《圆柱绕流》,第1卷:基本原理。牛津大学出版社·Zbl 0882.76004号
[39] Zhang,H.J.,Zhou,Y.和Antonia,R.A.2000湍流近尾迹中的纵向和展向涡结构。物理学。流体122954-2964·Zbl 1184.76610号
[40] Zhou,T.&Antonia,R.A.2000网格湍流小尺度结构的雷诺数依赖性。《流体力学杂志》40681-107·Zbl 1079.76570号
[41] 周,T.,周,Yu,M.W.&Chua,L.P.2003湍流圆柱尾迹中的三维涡度。实验流体35,459-471。
[42] Zhou,Y.,Zhang,H.J.&Yiu,M.W.2002两个并列圆柱的湍流尾迹。《流体力学杂志》458,303-332·Zbl 0993.76509号
[43] Zhu,Y.和Antonia,R.A.1997关于湍流尾迹中能量耗散率与涡度的相关性。申请。科学。第57、337-347号决议。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