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通道尺寸对介质流体局部流动沸腾传热的影响。 (英语) Zbl 1148.80316号

小结:微通道中的液-气相变传热可以支持非常高的热流密度,用于高性能电子器件的热管理等应用。然而,通道截面尺寸对两相传热系数和压降的影响尚未得到广泛研究。在本工作中,进行了微通道散热器中介质流体Fluorinert FC-77局部流动沸腾传热的实验研究。对250至1600 kg/m(^{2})s的质量通量进行了实验。考虑了七个不同的硅试件,由标称宽度为100至5850 m的平行微通道组成,所有试件的标称深度为400 m。基板上的温度传感器阵列可以分辨局部温度和传热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宽度大于等于400μm的微通道,对应于固定壁热流密度的传热系数以及沸腾曲线与通道尺寸无关。此外,对于固定通道尺寸,传热系数和沸腾曲线与核沸腾区域的质量流量无关,但由于对流沸腾占主导地位,因此受到质量流量的影响。观察到压降强烈依赖于通道尺寸和质量流量。将实验结果与许多现有的池沸腾和流动沸腾传热关联式的预测进行了比较。

MSC公司:

80A20型 传热传质、热流(MSC2010)
80A22型 Stefan问题、相位变化等。
80-05 经典热力学相关问题的实验工作
76T10型 液气两相流,气泡流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链接

参考文献:

[1] Garimella,S.V。;Singhal,V。;Liu,D.:微通道散热器和集成微泵的芯片热管理,IEEE 94会议录,第8期,1534-1548(2006)
[2] Garimella,S.V。;Sobhan,C.B.:《微通道中的传输——评论》,《传热年度评论》13,1-50(2003)
[3] Sobhan,C.B。;Garimella,S.V.:微通道内传热和流体流动研究的对比分析,《微尺度热物理工程》5,293-311(2001)
[4] 彭晓凤。;Wang,B.X.:液体流经微通道的强制对流和流动沸腾传热,《国际传热传质杂志》36,第14期,3421-3427(1993)
[5] Kew,P.A。;Cornwell,K.:《小直径通道中沸腾传热预测的相关性》,应用热工17,705-715(1997)
[6] 曲,W。;Mudawar,I.:两相微通道散热器中的传输现象,电子封装杂志126,213-224(2004)
[7] 江,L。;Wong,M。;Zohar,Y.:微通道散热器中的强制对流沸腾,《微电子机械系统杂志》10,80-87(2001)
[8] Honda,H。;Wei,J.J.:《利用表面微观结构增强电子元件的沸腾传热》,《实验热与流体科学》28,159-169(2004)
[9] Chen,T。;Garimella,S.V.:硅微通道散热器中介电流体流动沸腾的测量和高速可视化,国际多相流杂志32,第8期,957-971(2006)·Zbl 1136.76484号 ·doi:10.1016/j.ijmultiphaseflow.2006.03.002
[10] H.Y.Zhang,D.Pinjala,T.N.Wong,不同方向微通道散热器中流动沸腾散热的实验表征,第七届电子封装技术会议论文集,EPTC,2005年第2卷,第670-676页。
[11] Warrier,G.R。;Dhir,V.K。;Momoda,L.A.:窄矩形通道中的传热和压降,《实验热与流体科学》26,53-64(2002)
[12] 刘,D。;Garimella,S.V.:微通道中的流动沸腾传热,《传热杂志》129,第10期,1321-1332(2007)
[13] Chen,T。;Garimella,S.V.:微通道散热器中介质冷却剂的流动沸腾传热,IEEE元件和封装技术交易30,第1期,24-31(2006)
[14] D.P.Pate、R.J.Jones、S.H.Bhavnani,硅微通道中的腔诱导两相传热,《电子系统中热和热机械现象及新兴技术社会间会议论文集》,2006年,第71–78页。
[15] Lin,S。;Kew,P.A。;Cornwell,K.:制冷剂r141b在小管中的流动沸腾,《化学工程研究与设计》79,第4期,417-424(2001)
[16] 张,L。;Wang,E.N。;Goodson,K.E。;Kenny,T.W.:《硅微通道中的相变现象》,国际传热传质杂志48,1572-1582(2005)
[17] Bergles,A.E。;Lienhard,J.H。;Kendall,G.E。;Griffith,P.:《小直径通道中的沸腾和蒸发》,《传热工程》第24卷第1期,第18-40页(2003年)
[18] Saitoh,S。;Daiguji,H。;Hihara,E.:管径对水平小直径管中R-134a沸腾传热的影响,《国际传热传质杂志》48,第23–24期,4973-4984(2005)·Zbl 1140.80366号
[19] 李,M。;Cheung,L.S.L。;Lee,Y。;Zohar,Y.:微通道对流沸腾中核态活性和尺寸相关气泡动力学的高度效应,《微观力学和微工程杂志》15,2121-2129(2005)
[20] 李,M。;Wong,Y.Y。;Wong,M。;Zohar,Y.:微通道强制对流沸腾中两相流模式的尺寸和形状效应,《微观力学和微工程杂志》13,155-164(2003)
[21] 杜邦,V。;Thome,R.:微通道中的蒸发:通道直径对传热的影响,微流体和纳米流体1,第2期,119-127(2005)
[22] Chen,T。;Garimella,S.V.:溶解空气对微通道散热器中电介质冷却剂过冷流动沸腾的影响,电子封装杂志128,第4期,398-404(2006)
[23] Lee,P.-S。;Garimella,S.V.:硅微通道阵列中的饱和流动沸腾传热和压降,《国际传热传质杂志》51,第3-4期,789-806(2008)·Zbl 1133.80300号 ·doi:10.1016/j.ijheatmasstransfer.2007.04.019
[24] Incorpera,F.P。;Dewitt,D.P。;Bergman,T.L。;Lavine,A.S.:《传热传质基础》(2007)
[25] Taylor,J.R.:《误差分析导论》(1997)
[26] Carey,V.P.:液-汽相变现象(1992)
[27] Cooper,M.G.:饱和核池沸腾中的热流率——使用简化特性进行的广泛检查,《传热进展》16,157-239(1984)
[28] D.Gorenflo,in:VDI Heat Atlas,第Ha.章。,1993
[29] Chen,J.C.:对流中饱和流体沸腾传热的相关性,工业与工程化学-工艺设计与开发5,第3期,322-329(1966)
[30] Shah,M.M.:管道和环空过冷沸腾期间传热的一般相关性,ASHRAE事务83,第1部分,202-217(1977)
[31] 冈戈尔,K.E。;Winterton,R.H.S.:管和环空中流动沸腾的一般相关性,《国际传热传质杂志》29,第3期,351-358(1986)·Zbl 0591.76146号 ·doi:10.1016/0017-9310(86)90205-X
[32] Tran,T.N。;Wambsganss,M.W。;法国,D.M.:《两种制冷剂的小循环和矩形通道沸腾》,《国际多相流杂志》22,第3期,485-498(1996)·Zbl 1135.76563号 ·doi:10.1016/0301-9322(96)00002-X
[33] Warrier,G.R。;Dhir,V.K。;Momoda,L.A.:窄矩形通道中的传热和压降,《实验热与流体科学》26,第1期,53-64(2002)
[34] 张伟。;Hibiki,T。;Mishima,K.:微型通道中流动沸腾传热的相关性,《国际传热与传质杂志》47,第26期,5749-5763(2004)
[35] J.V.S.Peters,S.G.Kandlikar,《微通道和微型通道流动沸腾相关性的进一步评估》,第五届纳米通道、微通道和微通道国际会议论文集,ICNMM2007,2007年6月18日至20日,墨西哥普埃布拉。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