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行微通道内制冷剂流动沸腾传热与局部蒸汽质量的关系。 (英语) Zbl 1154.80309号

小结:研究了制冷剂HFC-134a在多微通道铜制冷板蒸发器中的流动沸腾。从过冷液体到过热蒸汽的整个蒸汽质量范围内,局部测量传热系数。试件包含17个平行矩形微通道(0.762 mm宽),液压直径1.09 mm,长宽比2.5。通过稳健的能量平衡以及单相传热系数与文献结果的比较,验证了试验设施的设计。给出了20.3、40.5、60.8和81.0 kg m(^{-2})s(^{-1})的四种不同质量流量的结果,它们对应于0.5-2.0 g s(^{-1})制冷剂质量流量,以及对应于8.9、18.7和29(循环C)饱和温度的三种不同压力400、550和750 kPa。在实验中,壁面热流从0到20 W/cm(^{2})不等。传热系数随制冷剂入口质量和质量流量变化显著,但在所研究的数值范围内,仅随饱和压力变化轻微。当蒸汽质量约为20%时,可以观察到峰值传热系数。

MSC公司:

80A20型 传热传质、热流(MSC2010)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链接

参考文献:

[1] Garimella,S.V。;Sobhan,C.B.:《微通道中的传输——评论》,《传热年鉴》13,1-50(2003)
[2] Thome,J.R.:《微通道中的沸腾:实验和理论综述》,《国际热流学杂志》25,128-139(2004)
[3] Garimella,S.V。;Singhal,V。;Liu,D.:微通道散热器和集成微泵的芯片热管理,Proc。IEEE 94,1534-1548(2006)
[4] A.Bar-Cohen,E.Rahim,微间隙通道中两相制冷剂流动状态和传热特性的建模和预测,收录于:第五届纳米通道、微通道和微通道国际会议论文集ICNMM2007,2007年。
[5] Hetsroni,G。;克莱因,D。;Mosyak,A。;西格尔,Z。;Pogrebnyak,E.:平行微通道中的对流沸腾,微尺度热物理。工程8,403-421(2004)
[6] 刘,D。;李·P。;Garimella,S.V.:《微通道流动中核沸腾开始的预测》,《国际传热杂志》48,4149-5134(2005)·Zbl 1188.76261号 ·doi:10.1016/j.ijheatmasstransfer.2005.07.021
[7] 曲,W。;Mudawar,I.:两相微通道散热器中的传输现象,J.电子。打包。126, 213-224 (2004)
[8] P.S.Lee,S.V.Garimella,《硅微通道阵列中的饱和流动沸腾传热和压降》,《国际传热传质杂志》,2007年6月28日在线提供·Zbl 1133.80300号
[9] 斯坦克,M.E。;Kandlikar,S.G.:平行微通道中水的流动沸腾特性的实验研究,Trans。ASME 126,518-526(2004)
[10] Chang,K.H.(张国海)。;Pan,C.:微通道散热器中沸腾的两相流不稳定性,《国际传热杂志》50,第11–12期,2078-2088(2007)
[11] Wu,H.Y。;Cheng,P.:《硅微通道中周期性沸腾的可视化和测量》,《国际传热杂志》142603-2614(2003)
[12] Trutassanawin,S。;Groll,E.A。;加里梅拉,S.V。;Cremaschi,L.:用于电子冷却的微型制冷系统的实验研究,IEEE trans。康彭。打包。Technol公司。29, 678-687 (2006)
[13] R.Mongia,K.Masahiro,E.DiStefano,笔记本电脑内电子冷却的小型制冷系统,收录于:2006年ITHERM会议记录。
[14] P.E.Phelan,J.Swanson,F.Chiriac,V.Chiria,《设计用于冷却高功率微电子的中尺度蒸汽压缩制冷机》,载于《ITHERM’04学报》,2004年。
[15] 拉扎雷克,G.M。;Black,S.H.:R-113小型垂直管中的蒸发传热、压降和临界热流密度,《国际传热杂志》25,第7期,945-960(1982)
[16] Tran,T.N。;Wambsganss,M.W。;法国,D.M.:《两种制冷剂的小型圆形和矩形通道沸腾》,《国际多相流杂志》22,485-498(1996)·Zbl 1135.76563号 ·doi:10.1016/0301-9322(96)00002-X
[17] Yan,Y。;Lin,T.:制冷剂R-134a在小管道中的蒸发传热和压降,《国际传热杂志》41,4183-4194(1998)
[18] Lin,S。;Kew,P.A。;Cornwell,K.:在直径为1mm的管中向制冷剂进行两相传热,国际期刊Refrig。24, 51-56 (2001)
[19] Lee,H.J。;Lee,S.Y.:低纵横比小矩形水平通道中沸腾流动的传热关联,国际期刊多相流27,2043-2062(2001)·Zbl 1137.76652号 ·doi:10.1016/S0301-9322(01)00054-4
[20] Saitoh,S。;Daiguji,H。;Hihara,E.:管径对水平小直径管中R-134a沸腾传热的影响,《国际传热杂志》48,4473-4984(2005)·Zbl 1140.80366号
[21] M.E.Steinke,S.G.Kandlikar,平行流微通道中的流动沸腾和压降,载于:《第一届微通道和微通道国际会议论文集》,2003年。
[22] Taylor,J.R.:《误差分析导论》(1997)
[23] 丘吉尔,S.E.:层流、辅助、强迫和自由对流的综合相关方程,美国化学学会。eng.Aiche J.23,第1期,10-16页(1977年)
[24] 西德,E.N。;Tate,G.E.:管内液体的传热和压降,工业。工程化学。1429-1435年(1936年)
[25] 刘,D。;Garimella,S.V.:微通道中的流动沸腾传热,ASME J.传热129,第10期,1321-1332(2007)
[26] Tadrist,L.:《窄空间两相流不稳定性综述》,《国际热流学杂志》28,54-62(2007)
[27] 杜邦,V。;托姆,J.R。;Jacobi,A.M.:微通道中蒸发的传热模型:第二部分。与数据库的比较,Int.J.Heat mass transfer 47,No.14–16,3387-3401(2004)·Zbl 1121.76488号 ·doi:10.1016/j.ijheatmasstransfer.2004.01.07
[28] 沃伊坦,L。;Ursenbacher,T。;Thome,J.R.:水平管内流动沸腾的研究:第二部分。分层波纹、干燥和雾流状态下新传热模型的开发,《国际传热杂志》48,第14期,2970-2985(2005)
[29] 塔克曼,D.B。;Pease,R.F.W.: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高性能散热,IEEE electr。Dev.利特。第2期,第5期,第126-129页(1981年)
[30] 莫尔基,M。;Mahendra,P。;Vengala,V.:带有横肋的微型通道中R-134a流动沸腾的可视化和建模,传热工程25,94-103(2004)
[31] Lee,J。;Mudawar,I.:制冷冷却应用的高热流密度微通道散热器中的两相流:第一部分——压降特性,《国际传热杂志》48,928-940(2005)
[32] Lee,J。;Mudawar,I.:制冷冷却应用的高热流密度微通道散热器中的两相流:第二部分-传热特性,《国际传热杂志》48,941-955(2005)
[33] 李·P。;Garimella,S.V。;Liu,D.:《矩形微通道中的传热研究》,《国际传热杂志》48,1688-1704(2005)
[34] Lie,Y.M。;Lin,T.F.:窄环形管道中R-134a的饱和流动沸腾传热和相关气泡特性,《国际传热杂志》48,5602-5615(2005)
[35] Chen,T。;Garimella,S.V.:硅微通道散热器中介质流体流动沸腾的测量和高速可视化,《国际多相流杂志》32,957-971(2006)·Zbl 1136.76484号 ·doi:10.1016/j.ijmultiphaseflow.2006.03.002
[36] Lie,Y.M。;Lin,T.F.:窄环形管道中R-134a的过冷流沸腾传热和相关气泡特性,Int.J.heat mass transfer 492077-2009(2006)
[37] Yen,T。;Shoji,M。;Takemura,F。;铃木,Y。;Kasagi,N.:具有不同形状横截面的单个微通道中对流沸腾传热的可视化,《国际传热杂志》49,3884-3894(2006)·Zbl 1108.80327号 ·doi:10.1016/j.ijheatmasstransfer.2005.12.024
[38] Yun,R。;Heo,J.H.等人。;Kim,Y.:R410A在微通道中的蒸发传热和压降,国际期刊Refrig。29, 92-100 (2006)
[39] 施耐德,B。;Kosar,A。;Peles,Y.:微通道内制冷剂(R-123)流动中的流体动力空化和沸腾,《国际传热杂志》50,2838-2854(2007)·兹比尔1119.80350 ·doi:10.1016/j.ijheatmasstransfer.2007.01.002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