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约束逻辑中的Skolemization。 (英语) Zbl 0887.03005号

摘要:一阶逻辑中的量化总是涉及宇宙的所有元素。然而,对满足特定条件的宇宙元素进行量化通常更为自然。因此,约束逻辑提供了限制量词\(\ for all_{X:R}F\)和\(\exists_{X:R}F \),其中\(X\)是一组变量,可以理解为“\(F\)holds for all elements sating the restriction\(R\)”,如果存在满足R的元素,则“\(F \)hold”。为了通过适当扩展的解析原理测试一组此类公式的可满足性,需要一个程序将其转换为一组具有约束的子句。这种程序与将一阶公式转换为一组子句的经典转换程序有本质上的不同,特别是因为可能会对空集合进行量化,而且所需的Skolemization程序必须考虑限制量词的限制。在本文的第一部分中,我们提出了一个过程,该过程将带限制量词的公式转换为带约束的子句集,同时保持可满足性。由此获得的子句的形式为\(C|R\),其中\(C\)是一个普通子句,\(R\)是限制,可以理解为“如果\(R\holds)holds”。现在可以通过现有的约束解决原则测试这些条款的不可满足性。在第二部分中,我们以允许进一步优化的方式推广了约束分解原理,并且我们引入了统一和约束求解的组合,可以用来实例化这种优化。

MSC公司:

03B35型 证明和逻辑操作的机械化
03B10号机组 经典一阶逻辑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DOI程序

参考文献:

[1] H.Aít-Kaci,有效求解类型方程的代数语义方法,理论计算机科学45(1986)293–351·Zbl 0628.68010号 ·doi:10.1016/0304-3975(86)90047-2
[2] H.Aít-Kaci和R.Nasr,《LOGIN:一种内置继承的逻辑编程语言》,《逻辑编程杂志》3(1986)185-215·Zbl 0599.68013号 ·doi:10.1016/0743-1066(86)90013-0
[3] F.Baader,H.-J.Bürckert,B.Hollunder,W.Nutt和J.H.Siekmann,概念逻辑,载于:计算逻辑研讨会论文集,比利时布鲁塞尔(1990)。
[4] Ch.Beierle、U.Hedtstück、U.Pletat、P.H.Schmitt和J.Siekmann,《知识表示系统的有序逻辑》,人工智能55(2–3)(1992)149–192·Zbl 0768.68196号 ·doi:10.1016/0004-3702(92)90055-3
[5] R.J.Brachman和J.G.Schmolze,《KL-ONE知识表示系统概述》,《认知科学》9(2)(1985)171-216·doi:10.1207/s15516709cog0902_1
[6] H.-J.Bürckert,带限制量词逻辑的分解原理,LNAI,第568卷(Springer,1991)。
[7] H.-J.Bürckert,约束逻辑的分解原理,人工智能66(2)(1994)235-271·Zbl 0807.68082号 ·doi:10.1016/0004-3702(94)90027-2
[8] H.-J.Bürckert、B.Hollander和A.Laux,《带功能符号的概念逻辑》,载于《第十一届欧洲人工智能会议论文集》,荷兰阿姆斯特丹,A.Cohn(Wiley,1994),第406–410页。
[9] C.C.Chang和H.J.Keisler,模型理论(北荷兰,1990年)。
[10] C.-L.Chang和R.C.-T.Lee,《符号逻辑和定理证明》(学术出版社,伦敦,1973年)·Zbl 0263.68046号
[11] A.G.Cohn,《可能为空排序的多排序逻辑》,载于:第11届自动演绎国际会议,CADE-11,LNAI,第607卷(Springer,1992),第633-647页·Zbl 0925.03037号
[12] A.Colmerauer,有限树和无限树上的方程和不等式,摘自:第二届第五代计算机系统国际会议论文集(日本东京,1984),第85-99页。
[13] F.M.Donini、M.Lenzerini、D.Nardi和A.Schaerf,《集成数据日志和概念语言的混合系统》,载于:《第二届意大利人工智能会议论文集》,LNAI,第549卷(Springer-Verlag,1991)。扩展版本也出现在AAAI秋季研讨会混合推理原理(1991)的工作笔记中。
[14] M.拟合,一阶逻辑和自动定理证明,计算机科学文本和专著(Springer,1990)·Zbl 0692.68002号
[15] A.M.Frisch,《排序推理的一般框架:混合推理的基本结果》,载于《第一届知识表示与推理原则国际会议论文集》(1989),第126–136页·Zbl 0711.03006号
[16] A.M.Frisch,《分类演绎的替代框架:混合推理的基本结果》,《人工智能》49(1991)161-198·Zbl 0736.68071号 ·doi:10.1016/0004-3702(91)90009-9
[17] A.M.Frisch和R.B.Scherl,《模态演绎的约束逻辑方法》,载于:《Al中的逻辑》,欧洲研讨会JELIA’90,编辑J.Eijck(Springer,1990),第234-250页·Zbl 0796.03013号
[18] A.M.Frisch和R.B.Scherl,《模态演绎的一般框架》,载于《知识表示和推理原则:第二届国际会议论文集》,J.A.Allen、R.Fikes和E.Sandewall编辑(Morgan-Kaufman,加州圣马特奥,1991年)。
[19] M.R.Genesereth和N.J.Nilsson,《人工智能的逻辑基础》(Morgan-Kaufman,San Mateo,CA,1987)·Zbl 0645.68104号
[20] J.Herbrand,Recherches sur la théorie de la démonstration,Travaux de la Societe des Sciences et des Lettres de Varsovie 33(128)(1930年)。
[21] M.Höhfeld,Ein Schema für constraint-baseerte relationale Wissensbasen,SEKI工作文件SWP-88-7,德国凯泽斯劳滕凯泽斯劳滕大学(1988)。
[22] M.Höhfeld和G.Smolka,约束语言上的确定关系,LILOG报告53,IWBS,德国海德堡(1988)。
[23] J.Jaffar和J.-L.Lassez,约束逻辑编程,摘自:ACM编程语言原理研讨会论文集(1987年),第111-119页。
[24] A.Laux,《术语知识表示系统中的约束和模式》,萨尔州大学博士论文(1995年)。
[25] J.W.Lloyd,《逻辑编程基础》(Springer-Verlag,1984)·Zbl 0547.68005号
[26] A.Oberschelp,Untersuchungen zur mehrsortigen Quantorenlogik,《数学年鉴》145(1962)297–333·Zbl 0101.25001号 ·doi:10.1007/BF01396685
[27] G.Plotkin,《建立方程式理论》,《机器智能》7(1972)73-90·Zbl 0262.68036号
[28] G.A.Robinson和L.Wos,一阶理论中的互调和定理证明,见:机器智能,第4卷(爱丁堡大学出版社,1969年),第135–150页·Zbl 0219.68047号
[29] J.A.Robinson,基于分辨原理的机器导向逻辑,JACM 12(1)(1965)23–41·Zbl 0139.12303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45/321250.321253
[30] A.Schmidt,《数学评论年鉴》115(1938)485–506·doi:10.1007/BF01448954
[31] A.Schmidt,Die Zulässigkeit der Behandlung mehrsortiger Theoryen mittels derüblichen einsortigen Prädikatenlogik,《数学年鉴》123(1951)187-200·Zbl 0042.00605号 ·doi:10.1007/BF02054948
[32] M.Schmidt-Schauß,带术语声明的顺序排序逻辑的计算方面,LNAI,第395卷(Springer,1989)·Zbl 0689.68001号
[33] G.Smolka,《带子部分的特征逻辑》,LILOG Report 33,IWBS,IBM Deutschland,Stuttgart,德国(1988)。
[34] M.E.Stickel,通过理论解析进行自动演绎,《自动推理杂志》1(4)(1985)333–355·Zbl 0616.68076号 ·doi:10.1007/BF00244275
[35] C.Walther,《基于分辨率和准调制的多分类微积分》,《人工智能研究笔记》(Pitman,伦敦,1987)·Zbl 0669.68059号
[36] C.Walther,《多元统一》,JACM 35(1)(1988)1-17·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45/42267.45071
[37] C.魏登巴赫(C.Weidenbach),《新分类逻辑》(A new sorted logic),载于:《第16届德国人工智能会议论文集》(Proceedings of the 16th German AI-Conference),GWAI-92,LNAI,Vol.671,ed.H.J.Ohlbach(Springer,1992),第43-54页·Zbl 0921.03010号
[38] C.魏登巴赫(C.Weidenbach),《用分类扩展解析方法》(Extending the resolution method with sorts),载于:《第十三届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论文集》(Proceedings of the 13th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法国尚贝里(Chambery,Morgan-。
[39] C.Weidenbach和H.-J.Ohlbach,《具有动态排序结构和偏函数的解析微积分》,载于《第九届欧洲人工智能会议论文集》(Pitman,London,1990)第688–693页。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