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使用椭圆曲线密码的无对无证书数字多重签名方案。 (英语) Zbl 1386.94094号

摘要:在数字多重签名方案中,允许两个或多个签名者对公共消息生成单个签名,任何人都可以验证该签名。在文献中,许多方案都是基于公钥基础设施或基于身份的密码系统,具有双线性配对和映射到点(MTP)散列函数。双线性配对和MTP函数是耗时的操作,它们需要一个大的超矩形椭圆曲线群。此外,基于它们的密码系统很难实现,在实际应用中效率较低。据我们所知,没有配对和MTP散列函数的无证书数字多重签名方案尚未设计出来,本文也实现了同样的目标。此外,在ECDLP是硬的假设下,我们在随机预言模型中形式化地证明了我们方案的安全性。

理学硕士:

94A62型 身份验证、数字签名和秘密共享
94A60型 密码学
14G50型 算术几何在编码理论和密码学中的应用
68第25页 数据加密(计算机科学方面)
97F60型 数论(教育方面)
97页20 理论计算机科学(教育方面)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S.Al-Riyami和K.Paterson,《无证书公钥密码术》,《密码学进展论文集》(Asiacrypt’03),LNCS 2894,Springer-Verlag,台湾台北,2003年,第452-473页。
[2] M.Ballare和P.Rogaway,《随机预言器实用:设计高效协议的范例》,《第一届ACM计算机与通信安全会议论文集》(CCS'93),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美国,1993年,第62–73页·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45/168588.168596
[3] W.Biao,Y.Xiaodong和Y.Guang,来自Weil Pairing的基于身份的多重签名方案,计算机设计与应用国际会议论文集第5卷,中国秦皇岛,2010年,第585-587页。
[4] D.Boneh和M.K.Franklin:《来自Weil Pairing的基于身份的加密》,《密码学进展论文集》(Crypto'01),LNCS 2139,Springer-Verlag,Santa Barbara,California,USA,2001年,第213-229页·Zbl 1002.94023号 ·doi:10.1007/3-540-44647-8_13
[5] 内政部:10.1016/j.ins.2010.04.002·Zbl 1193.94069号 ·doi:10.1016/j.ins.2010.04.002
[6] Y.F.Chang、Y.C.Lai和M.Y.Chen,关于基于身份的RSA多重签名的进一步评论,第五届智能信息隐藏和多媒体信号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日本京都,2009年,第750–753页。
[7] 内政部:10.1016/0167-4048(94)90095-7·doi:10.1016/0167-4048(94)90095-7
[8] DOI:10.1007/BF02944760·doi:10.1007/BF02944760
[9] DOI:10.1016/j.csi.2004.09.009·doi:10.1016/j.csi.2004.09.009
[10] H.Chu和Y.Zhao,《两种有效的数字多重签名方案》,计算智能与设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武汉,2008年,第258-261页·doi:10.1109/ISCID.2008.204
[11] 数字对象标识码:10.1002/dac.1330·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002/dac.1330
[12] 内政部:10.1016/j.mcm.2012.12.037·Zbl 1286.94069号 ·doi:10.1016/j.mcm.2012.12.037
[13] DOI:10.1049/iet-ifs.2012.0176·doi:10.1049/iet-ifs.2012.0176
[14] Gangishetti R.,《信息学》17(2)第177页–(2006)
[15] D.Giri和P.D.Srivastava,《群通信系统中一种改进的高效多重签名方案》,《高级计算与通信国际会议论文集》(ICACC'07),印度阿萨姆邦古瓦哈蒂,2007年,第447-435页·doi:10.1109/ADCOM.2007.60
[16] M.Girault,自认证公钥,《密码学进展论文集》(Eurocrypt'91),LNCS 547,Springer Verlag,英国布莱顿,1992年,第490–497页。
[17] DOI:10.1049/el:19940317·doi:10.1049/el:19940317
[18] DOI:10.1049/el:19890670·Zbl 0709.94698号 ·doi:10.1049/el:19890670
[19] DOI:10.1016/j.cose.2008.03.003·doi:10.1016/j.cose.2008.03.003
[20] 内政部:10.1109/49.223877·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49.223877
[21] DOI:10.1016/j.jss.2011.06.061·doi:10.1016/j.jss.2011.06.061
[22] DOI:10.1007/s12243-012-0296-9·doi:10.1007/s12243-012-0296-9
[23] S.H.Islam和G.P.Biswas,《使用双线性对的无证书强指定验证人多重签名方案》,《计算、通信和信息学进展国际会议论文集》(ICACCI’12),印度钦奈,2012年,第540-546页·doi:10.1145/2345396.2345485
[24] Islam S.H.,J.King Saud大学——计算机。信息科学。26(1)第51页–(2013)
[25] DOI:10.1016/j.mcm.2011.07.001·Zbl 1286.94073号 ·doi:10.1016/j.mcm.2011.07.001
[26] Islam S.H.,J.沙特国王大学计算机。信息科学。25(1)第55页–(2013)
[27] 内政部:10.1080/00207160.2013.776674·Zbl 1293.94078号 ·doi:10.1080/00207160.2013.776674
[28] Islam S.H.、J.King Saud大学计算机。信息科学。26(1)第89页–(2014)
[29] K.Itakura和K.Nakamura,《适用于数字多重签名的公钥密码系统》,NEC研究与开发,1983年,第1-8页。
[30] 内政部:10.1090/S0025-5718-1987-0866109-5·doi:10.1090/S0025-5718-1987-0866109-5
[31] 内政部:10.1109/MWC.2004.1269719·doi:10.10109/MWC.2004.12 69719
[32] D.P.Le和A.Gabillon,基于强差分-Hellman假设的新多重签名方案,第三届基于配对密码术国际会议论文集,美国斯坦福大学,2009年,第1-15页。
[33] 内政部:10.1007/s11390-007-9005-y·doi:10.1007/s11390-007-9005-y
[34] T.Meng、X.Zhang和S.Sun,基于ID的多重签名方案,第三届智能信息隐藏和多媒体信号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台湾高雄,2007年,第115-117页。
[35] V.S.Miller,《椭圆曲线在密码学中的应用》,《密码学进展》(Crypto'85),Springer-Verlag,纽约,1995年,第417-426页。
[36] 内政部:10.1007/s001450010003·Zbl 1025.94015号 ·doi:10.1007/s001450010003
[37] 内政部:10.1109/4234.975495·doi:10.1109/4234.975495
[38] H.Qian,Z.Cao,L.Wang,S.Guo,Chang-Lin-Lam基于ID的多重签名方案的密码分析,第一届国际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多会刊论文集,浙江杭州,2006年,第113-116页·doi:10.1109/IMSCC.2006.206
[39] A.Shamir,《基于身份的密码系统和签名方案》,《密码学进展论文集》(Crypto'84),LNCS 196,Springer-Verlag,柏林,1984年,第47-53页·Zbl 1359.94626号
[40] DOI:10.1016/j.csi.2007.08.014·doi:10.1016/j.csi.2007.08.014
[41] J.A.Solinas,《广义梅森素数》,《密码学与安全百科全书》,第二版,美国施普林格,2011年,第509-510页。
[42] DOI:10.1016/S0096-3003(01)00148-5·Zbl 1028.94026号 ·doi:10.1016/S0096-3003(01)00148-5
[43] W.C.Yang和J.S.Jhou,基于身份的多重签名方案的已知签名攻击,第五届信息保证与安全国际会议,西安,中国,2009年,第341-343页·doi:10.1109/IAS.2009.149
[44] F.Y.Yang、J.H.Lo和C.M.Liao,改进高效的基于ID的RSA多重签名,《复杂、智能和软件密集型系统国际会议论文集》,波兰克拉科夫,2010年,第822-826页·doi:10.1109/CISIS.2010.14
[45] X.P.Zhang和W.X.Gui,基于身份的设计验证器无可信PKG的多重签名,第三届信息与计算国际会议论文集,无锡,江苏,2010,第213–215页·doi:10.1109/ICIC.2010.148
[46] Y.Zhang、J.Zhang和Y.Zheng,多签名者强指定验证人签名方案,《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网络和并行/分布式计算国际会议论文集》(SNPD’08),新加坡普吉岛,2008年,第324–328页。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它的项目与zbMATH标识符启发式匹配,并且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声称其完整性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