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于比较和评估感测运动同步模型的一般线性框架。 (英语) Zbl 1237.91190号

摘要:感觉运动同步(SMS)是一种节奏运动与外部节奏的时间协调,在需要敲击节拍器的任务中研究得最多。SMS模型使用有关先前刺激和响应的时间的信息来预测下一个响应的时间。本文比较了文献中提出的四个双参数模型的理论结构和经验预测:Michon(1967),D.哈里G.P.摩尔【英国《数学统计》第40卷第2期第109-124页(1987年;Zbl 0718.62279号)]、Mates(1994)和Schulze等人(2005)。通过将这些模型嵌入到一般线性框架中,证明了Michon、Hary和Moore以及Schulze等人模型的数学等价性。Mates模型不同于其他三个模型,然后使用节拍器在两个节拍之间交替的敲击实验的新数据进行了实证测试。Mates模型的预测在大约三分之一的试验中无效,这表明至少有一个模型的基本假设是错误的。其他模型无法轻易反驳,但它们无法非常准确地预测数据的某些特征。在训练/测试程序中对模型预测进行比较,没有产生任何显著差异。这里介绍的一般线性框架可能有助于制定能够做出更好预测的新模型。

MSC公司:

91E30型 心理物理学和心理生理学;感知
第62页,共15页 统计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Aitken AC(1935)关于观测值的最小二乘和线性组合。爱丁堡罗伊·索克律师事务所55:42–48
[2] Best RE(2003)《锁相环:设计、仿真和应用》。McGraw-Hill,纽约
[3] Dorf RC(1993)《电气工程手册》。博卡拉顿CRC出版社·Zbl 0925.94001号
[4] Hary D、Moore G(1985)《时间跟踪和同步策略》。人类神经生物学4:73–77·doi:10.1016/0014-4886(85)90041-X
[5] Hary D,Moore G(1987年a)将人体运动与外部时钟源同步。生物网络56:305–311。doi:10.1007/bf00319511·doi:10.1007/BF00319511
[6] Hary D,Moore G(1987年b)《人类节拍器同步策略的性能和稳定性》。英国数学统计心理学杂志40:109–124·Zbl 0718.62279号 ·doi:10.1111/j.2044-8317.1987.tb00872.x
[7] Hasan MA,Thaut MH(1999),外部刺激下手指敲击的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感知运动技能88:1331–1346·doi:10.2466/pms.1999.88.3c.1331
[8] Hastie T、Tibshirani R、Friedman JH(2001)《统计学习的要素:数据挖掘、推理和预测》。纽约州施普林格·Zbl 0973.62007号
[9] Kay SM(1993)统计信号处理基础:估计理论。英格伍德悬崖普伦蒂斯·霍尔·Zbl 0803.62002号
[10] Large EW,Jones MR(1999)《参与的动力学:我们如何跟踪时变事件》。心理学评论106:119–159·doi:10.1037/0033-295X.106.1.119
[11] Ljung L(1987)《系统识别:用户理论》。英格伍德悬崖普伦蒂斯·霍尔·Zbl 0615.93004号
[12] Loehr JD、Large EW、Palmer C(2011)《音乐表演中的时间协调和速度变化适应》。实验心理学Hum感知执行杂志.doi:10.1037/a0023102
[13] Mates J(1994a)运动与刺激序列同步的模型。I.时间和错误更正。生物网络70:463–473。doi:10.1007/bf00203239·doi:10.1007/BF000203239
[14] Mates J(1994b)运动与刺激序列同步的模型。二、。稳定性分析、误差估计和仿真。生物网络70:475–484。doi:10.1007/bf00203240·doi:10.1007/BF00203240
[15] McAuley JD,Jones MR(2003)《节奏背景对感知持续时间的建模影响:对短间隔时间的间隔和夹带方法的比较》。实验心理学幽默感知表演29:1102–1125·doi:10.1037/0096-1523.29.6.1102
[16] Michon JA(1967)时间跟踪中的计时。阿森·范·戈克姆
[17] Michon JA,van der Valk NJL(1967)时序行为的动态模型。心理学报27:204–212·doi:10.1016/0001-6918(67)90061-3
[18] 按J(1998a),时间模式生成中的错误纠正过程。数学心理学杂志42:63-101·Zbl 1073.91640号 ·doi:10.1006/jmps.1997.1194
[19] Pressing J(1998b)参照行为理论:运动控制的多视角框架。Piek JP(ed)运动行为和人类技能:多学科方法。《人体动力学》,香槟,第357–384页
[20] Pressing J(1999)《认知和行动的参照动力学》。心理学评论106:714–747·doi:10.1037/0033-295X.106.4.714
[21] Pressing J,Jolley-Rogers G(1997)人类认知和技能的光谱特性。生物网络76:339–347。doi:10.1007/s004220050347·Zbl 0881.92043号 ·doi:10.1007/s004220050347
[22] Rao CR,Toutenburg H(1999)线性模型:最小二乘法和替代法。纽约州施普林格·Zbl 0846.62049号
[23] Repp BH(2001a)传感器运动同步中阈下定时扰动后的相位校正、相位重置和相移。实验心理学幽默感知表演27:600–621·doi:10.1037/0096-1523.27.600
[24] Repp BH(2001b)在感觉运动同步中适应速度变化的过程。《Hum Mov Sci》20:277–312·doi:10.1016/S0167-9457(01)00049-5
[25] Repp BH(2005)《感觉运动同步:攻丝文献综述》。精神病子弹修订版12:969–992。doi:10.3758/bf03206433·doi:10.3758/BF03206433
[26] Repp BH(2008)与缓慢听觉序列同步的完美相位校正。J Motor Behav公司40:363–367·doi:10.3200/JMBR.40.5.363-367
[27] Repp BH(2010)《感觉运动同步和时间知觉:音乐训练和任务体验的影响》。《Hum Mov Sci》29:200–213·doi:10.1016/j.humov.2009.08.002
[28] Repp BH,Keller PE(2004),对感觉运动同步中节奏变化的适应:意图、注意和意识的影响。夸特实验心理学杂志57:499–521
[29] Repp BH,Keller PE(2008)自适应定时序列的感觉运动同步。《Hum Mov Sci》27:423–456·doi:10.1016/j.humov.2008.02.016
[30] Repp BH、Keller PE、Jacoby N(2012),《感觉运动同步中相位校正的量化:三种范式的实证比较》。心理学报139:281–290·doi:10.1016/j.actpsy.2011.11.002
[31] Rockafellar RT(1970)凸分析。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Zbl 0193.18401号
[32] Rudin W(1987)真实与复杂分析。第3版。McGraw-Hill,纽约·Zbl 0925.00005
[33] Schulze H-H,Cordes A,Vorberg D(2005),在节奏变化时保持同步:加速和ritardando。穆斯·佩塞普22:461–477·doi:10.1525/mp.2005.22.3.461
[34] Schulze H-H,Vorberg D(2002)同步的线性相位校正模型:参数识别和参数估计。脑电图48:80–97·doi:10.1006/brcg.2001.1305
[35] Semjen A,Schulze H-H,Vorberg D(2000),连续和同步攻丝的计时精度。心理学研究63:137-147。doi:10.1007/pl00008172·doi:10.1007/PL00008172
[36] Thaut MH、Miller RA、Schauer LM(1998年a)节奏感测运动任务中的多重同步策略:相位与周期校正。生物网络79:241–250。doi:10.1007/s004220050474·Zbl 0902.92033号 ·doi:10.1007/s004220050474
[37] Thaut MH,Tian B,Azimi-Sadajadi MR(1998年B)余弦波调制节拍器序列的节拍敲击:阈下夹带的证据。《Hum Mov Sci》17:839–863·doi:10.1016/S0167-9457(98)00031-1
[38] Torre K,Delignières D(2008)《揭示自定步长和同步敲击中1/f{(\beta\)}噪声的发现:一个统一的机械模型》。生物网络99:159–170·Zbl 1153.92010年 ·doi:10.1007/s00422-008-0247-8
[39] Vapnik VN(1998)统计学习理论:信号处理、通信和控制的自适应和学习系统。纽约威利
[40] Vorberg D,Schulze H(2002)同步的两级定时模型。数学心理学杂志46:57–87·Zbl 1074.91038号 ·doi:10.1006/jmps.2001.1375
[41] Vorberg D,Wing A(1996)建模时间的可变性和相关性。收录:Keele S,Heuer H(编辑)《感知与行动手册》,第2卷。纽约学术出版社,第181-262页
[42] Wing AM,Kristofferson AB(1973)响应延迟和离散电机响应的时间。感知心理学14:5-12·doi:10.3758/BF03198607
[43] Wing AM,Kristofferson AB(1973)相互响应间隔的时间。感知心理13:455–460·doi:10.3758/BF03205802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