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耗散性的时变时滞非周期采样非线性系统稳定性分析框架。 (英语) Zbl 1478.93557号

小结:在本文中,我们为具有时变时滞的非周期采样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提供了新的条件。该方法还可以处理延迟大于采样间隔的情况。它适用于一般的非线性系统,并提供了足够的稳定性准则,有助于在控制性能与采样间隔和延迟的界限之间进行权衡。作为跳板,引入了一个基于耗散性的初步通用结果来分析一类反馈互联系统的指数稳定性。对非线性采样数据系统进行了重构,以考虑耗散框架中采样和延迟的影响,作为对标称闭环系统的扰动。这导致了连续时间闭环系统的构造稳定性条件,该条件由标称闭环系统和捕捉采样和延迟影响的算子的反馈互连给出。对于线性时不变(LTI)系统,我们恢复了鲁棒控制框架中先前提出的简单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和频域条件。

MSC公司:

93D23型 指数稳定性
93元57 采样数据控制/观测系统
93B52号 反馈控制
93立方厘米 控制理论中的非线性系统
93立方厘米 延迟控制/观测系统

软件:

Sostools公司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哈尔

参考文献:

[1] 斯特罗姆,K.J。;Wittenmark,B.,《计算机控制系统:理论与设计》(1996),普伦蒂斯·霍尔出版社
[2] Borgers,D.P。;Geiselhart,R。;Heemels,W.P.M.H.,大型非线性网络控制系统中控制质量和服务质量之间的权衡,非线性分析。混合动力系统,23,142-165(2017)·兹比尔1351.93130
[3] Briat,C.,jensen不等式的收敛性和等价性结果-在时滞和采样数据系统中的应用,IEEE自动控制汇刊,56,7,1660-1665(2011)·Zbl 1368.26020号
[4] 切拉博伊纳,V。;Haddad,W.M.,指数耗散非线性动力系统:严格正实性的非线性扩展,(2000年美国控制会议论文集,ACC(IEEE Cat.No.00CH36334),卷5,5(2000)),3123-3127
[5] 克罗斯特曼,M.B.G。;Hetel,L。;van de Wouw,N。;Heemels,W.P.M.H。;Daafouz,J。;Nijmeijer,H.,网络控制系统的控制器综合,Automatica,46,10,1584-1594(2010)·Zbl 1204.93044号
[6] 克罗斯特曼,M。;van de Wouw,N。;Heemels,M。;Nijmeijer,H.,具有时变网络诱导延迟的网络控制系统的鲁棒稳定性,(第45届IEEE决策与控制会议论文集(2006)),4980-4985
[7] Fiter,C。;科拉比,T.E。;艾蒂安,L。;Hetel,L.,《分布式传感器和非周期采样LTI系统的稳定性》,《计算和通信约束下的控制:当前挑战》,63-82(2018)
[8] Fujioka,H.,用离散时间方法分析具有非周期采样和保持装置的系统的稳定性,IEEE自动控制汇刊,54,10,2440-2445(2009)·Zbl 1367.93349号
[9] Fujioka,H.,《非周期采样保持装置系统的稳定性分析》,Automatica,45,3,771-775(2009)·Zbl 1168.93373号
[10] Heemels,W.P.M.H。;特尔,A.R。;van de Wouw,北卡罗来纳州。;Nesic,D.,《具有通信约束的网络控制系统:传输间隔、延迟和性能之间的权衡》,IEEE自动控制汇刊,55,8,1781-1796(2010)·Zbl 1368.93627号
[11] 赫斯帕尼亚,J.P。;Naghshtabrizi,P。;Xu,Y.,网络控制系统最新结果调查,IEEE学报,95,1,138-162(2007)
[12] Hetel,L。;Fiter,C。;奥姆兰,H。;Seuret,A。;弗里德曼,E。;Richard,J.-P.,《非周期采样系统稳定性的最新发展:综述》,Automatica,76,309-335(2017)·Zbl 1352.93073号
[13] Kao,C.-Y。;Lincoln,B.,时变时滞系统的简单稳定性准则,Automatica,40,8,1429-1434(2004)·Zbl 1073.93047号
[14] 卡拉弗利斯,I。;Kravaris,C.,采样数据控制下系统的全球稳定性结果,(2007年欧洲控制会议(ECC)(2007年)),5761-5768
[15] 卡拉弗利斯,I。;Krstic,M.,采样和延迟测量下的非线性稳定,输入受到延迟和零阶保持的影响,IEEE自动控制汇刊,57,5,1141-1154(2012)·Zbl 1369.93491号
[16] 刘凯。;弗里德曼,E。;Hetel,L.,《通过时变时滞混合系统的新分析实现基于网络的控制》,(2012年IEEE第51届IEEE决策与控制会议(CDC)(2012)),3886-3891
[17] 刘凯。;苏普林,V。;Fridman,E.,具有一般锯齿延迟的线性系统的稳定性,IMA数学控制与信息杂志,27,4,419(2010)·Zbl 1206.93080号
[18] 马蒂奥尼,M。;摩纳哥,S。;Normand-Cyrot,D.,《具有时滞控制的非线性离散时间系统:简化》,《系统与控制快报》,114,31-37(2018)·Zbl 1388.93024号
[19] Mazenc,F。;Malisoff,M。;Dinh,T.N.,非线性系统关于控制延迟和采样的鲁棒性,Automatica,49,6,1925-1931(2013)·Zbl 1360.93608号
[20] Mirkin,L.,关于使用时变延迟对采样保持电路建模的一些评论,IEEE自动控制汇刊,52,6,1109-1112(2007)·Zbl 1366.94798号
[21] 奈西奇,D。;特尔,A.R。;Carnevale,D.,非线性采样数据系统控制器仿真中采样周期的显式计算,IEEE自动控制汇刊,54,3,619-624(2009)·兹比尔1367.94146
[22] 内西奇,D。;特尔,A.R。;Carnevale,D.,非线性采样数据系统控制器仿真中采样周期的显式计算,IEEE自动控制汇刊,54,3,619-624(2009)·Zbl 1367.94146号
[23] 奥姆兰,H。;Hetel,L。;彼得雷茨基,M。;J.P.理查德。;Lamnabhi-Lagarrigue,F.,几类具有非周期采样控制的输入仿射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Automatica,70266-274(2016)·Zbl 1339.93074号
[24] 帕帕克里斯托杜洛,A。;安德森,J。;Valmorbida,G。;Prajna,S。;塞勒,P。;Parrilo,P.A.,SOSTOOLS:MATLAB的平方和优化工具箱(2013)
[25] 佩佩,P。;Pola,G。;Benedetto,M.D.D.,《关于不确定时变时滞离散系统稳定性概念的Lyapunov Krasovskii刻画》,IEEE自动控制学报,63,6,1603-1617(2018)·Zbl 1395.93451号
[26] 波卢辛,I.G。;Marquez,H.J.,非线性系统采样数据稳定化的多速率版本,Automatica,40,6,1035-1041(2004)·Zbl 1110.93039号
[27] Postoyan,R。;塔布瓦达,P。;内西奇,D。;Anta,A.,非线性系统事件触发稳定化框架,IEEE自动控制汇刊,60,4,982-996(2015)·Zbl 1360.93567号
[28] Seuret,A.,异步采样下线性系统的新型稳定性分析,Automatica,48,1,177-182(2012)·Zbl 1244.93095号
[29] Seuret,A。;Gouaisbaut,F.,Jensen和wirtinger时滞系统不等式,IFAC会议论文集,46,3,343-348(2013),第11届时滞系统研讨会
[30] 托马斯·J。;赫特尔。;Fiter,C。;van de Wouw,N。;Richard,J.,(L_2)-分散异步控制器系统的稳定性准则,(2018 IEEE决策与控制会议(CDC)(2018)),6638-6643
[31] Willems,J.C.,耗散动力系统,欧洲控制杂志,13,2,134-151(2007)·Zbl 1293.93035号
[32] van de Wouw,N。;Naghshtabrizi,P。;克罗斯特曼,M.B.G。;Hespanha,J.P.,具有不确定时变采样间隔和延迟的采样数据系统的跟踪控制,鲁棒和非线性控制国际期刊,20,4,387-411(2010)·Zbl 1298.93230号
[33] van de Wouw,N。;内西奇,D。;Heemels,W.P.M.H.,非线性网络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的离散时间框架,Automatica,48,6,1144-1153(2012)·Zbl 1244.93093号
[34] 肖,F。;Shi,Y。;Ren,W.,具有时变延迟的异步采样数据多智能体网络的鲁棒性分析,IEEE自动控制汇刊,63,7,2145-2152(2018)·Zbl 1423.93297号
[35] Zhang,W.,网络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2001),(博士论文)
[36] 张伟。;Branicky,M.S。;Phillips,S.M.,网络控制系统的稳定性,IEEE控制系统杂志,21,1,84-99(2001)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