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张量分解进行多人口死亡率预测。 (英语) Zbl 1454.91179号

摘要: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基于三元(年龄、年份和国家/性别)分解的多人口死亡率预测问题。通过将典型多元分解(CPD)和不同形式的塔克分解应用于多人口死亡率数据(10个欧洲国家,2个性别),我们发现,与基于秩-1奇异值分解(SVD)的单种群死亡率模型或Lee-Carter模型相比,单种群和总种群的样本外预测性能都显著提高。研究结果还揭示了不同国家死亡率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此外,我们比较了秩(超参数)选择的方差解释方法和样本外验证方法。结果表明,样本外验证方法是预测的首选方法。

MSC公司:

91G05号 精算数学
91D20型 数学地理学和人口学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链接

参考文献:

[1] Acar,E.、Chamtepe,S.A.、Krishnamoorthy,M.S.和Yener,B.(2005)。聊天室张量的建模和多路分析。在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举行的国际情报与安全信息学会议上。第256-268页。
[2] Acar,E.、Camtepe,S.A.和Yener,B.(2006年)。聊天室通信中高阶张量的集体采样和分析。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举行的国际情报与安全信息学会议上。第213-224页。
[3] 阿克顿,D。;Plat-Sinige,M.T。;Van Wamel,W。;De Groot,N。;Van Belkum,A.,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肠道携带:其频率与鼻携带频率相比如何,其临床影响如何?,欧洲临床微生物学与传染病杂志,28,2,115(2009)·doi:10.1007/s10096-008-0602-7
[4] 阿佩洛夫,C.J。;Davidson,E.R.,《液相色谱废液视频荧光监测数据分析策略》,分析化学,53,13,2053-2056(1981)·doi:10.1021/ac00236a025
[5] Arlot,S。;Celisse,A.,《模型选择交叉验证程序调查》,《统计调查》,第4期,第40-79页(2010年)·Zbl 1190.62080号 ·doi:10.1214/09-SS054
[6] Bader,B.W.,Kolda,T.G.等人(2017年)。Matlab张量工具箱版本3.0-dev。https://www.tensortoolbox.org
[7] 凯恩斯,A.J。;布莱克,D。;Dowd,K.,《参数不确定性随机死亡率的双因素模型:理论与校准》,《风险与保险杂志》,73,4,687-718(2006)·doi:10.1111/j.1539-6975.2006.00195.x
[8] 凯恩斯,A.J。;布莱克,D。;Dowd,K。;考夫兰,G.D。;爱泼斯坦博士。;Ong,A.等人。;Balevich,I.,《使用英格兰、威尔士和美国数据对随机死亡率模型进行定量比较》,《北美精算杂志》,13,1,1-35(2009)·Zbl 1484.91376号 ·doi:10.1080/10920277.2009.10597538
[9] Cattell,R.B.,因素数量的筛选试验,多元行为研究,1,2,245-276(1966)·doi:10.1207/s15327906mbr0102_10
[10] 考利,G.C。;Talbot,N.L.,《关于模型选择中的过度拟合和绩效评估中的后续选择偏差》,《机器学习研究杂志》,2079-2107年7月11日(2010)·Zbl 1242.62051号
[11] Chang,J。;郭,B。;姚,Q.,二阶平稳向量时间序列的主成分分析,《统计年鉴》,46,5,2094-2124(2018)·Zbl 1454.62255号 ·doi:10.1214/17-AOS1613
[12] CMI(1990)。连续死亡率调查报告第10号。
[13] CMI(1999)。连续死亡率调查报告第17号。
[14] Comon,P.(2009)。张量分解,最新技术和应用。参加IMA信号处理数学国际会议,英国考文垂·Zbl 1014.65007号
[15] Cramer,H。;Wold,H.,《瑞典死亡率变化:毕业与预测研究》,《斯堪的纳维亚精算杂志》,1935,3-4,161-241(1935)·Zbl 0012.36306号 ·网址:10.1080/03461238.1935.10405831
[16] 柯里,身份证。;德班,M。;Eilers,P.H.,广义线性阵列模型及其在多维平滑中的应用,《皇家统计学会杂志:B辑(统计方法)》,68,2,259-280(2006)·Zbl 1110.62090号 ·文件编号:10.1111/j.1467-9868.2006.00543.x
[17] Enchev,V。;Kleinow,T。;凯恩斯,A.J.,《多人口死亡率模型:拟合、预测和比较》,《斯堪的纳维亚精算杂志》,2017年,第4期,第319-342页(2017年)·Zbl 1401.62206号 ·doi:10.1080/03461238.2015.1133450
[18] Forfar,D。;Smith,D.,《英国生命表的变化》,精算师学院学报,4098-134(1985)·doi:10.1017/S0071368600009137
[19] Gompertz,B.,Xxiv。关于人类死亡规律表达功能的性质,以及确定生命意外事件价值的新模式。在给francis baily的一封信中,esq.frs&c,《伦敦皇家学会哲学汇刊》,115513-583(1825)
[20] 哈伯曼,S。;Sibbett,T.A.,精算科学史(1995),英国伦敦:William Pickering,英国伦敦·Zbl 1065.01502号
[21] 海顿,J.C。;艾伦·D·G。;Scarpello,V.,探索性因素分析中的因素保留决策:平行分析教程,组织研究方法,7,2,191-205(2004)·doi:10.1177/1094428104263675
[22] 人类死亡率数据库(2018年)。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和马克斯·普朗克人口研究所(德国)。www.mortality.org或www.humanmortality(2018年9月1日下载的数据)。
[23] Keyfitz,N.,《人口预测的极限》,《人口与发展评论》,第7579-593页(1981年)·doi:10.2307/1972799
[24] Kivelä,M。;阿里纳斯,A。;Barthelemy,M。;Gleeson,J.P。;莫雷诺,Y。;Porter,M.A.,多层网络,《复杂网络杂志》,2,3,203-271(2014)·doi:10.1093/comnet/cnu016
[25] Kleinow,T.,《多人口死亡率的常见年龄效应模型》,《保险:数学与经济学》,第63期,第147-152页(2015年)·Zbl 1348.91233号
[26] 科尔达·T·G。;Bader,B.W.,张量分解与应用,SIAM Review,51,3,455-500(2009)·Zbl 1173.65029号 ·doi:10.1137/07070111X
[27] 李·R·D。;Carter,L.R.,《美国死亡率建模与预测》,《美国统计协会杂志》,87419659-671(1992)·Zbl 1351.62186号
[28] 李·R。;Miller,T.,评估Lee-Carter方法预测死亡率的性能,人口统计学,38,4,537-549(2001)·doi:10.1353/dem.2001.0036
[29] 李,N。;Lee,R.,《一组人群的相关死亡率预测:Lee-Carter方法的扩展》,《人口学》,42,3,575-594(2005)·doi:10.1353/dem.2005.0021
[30] Li,J.S.-H。;周,R。;Hardy,M.,《构建两种群随机死亡率模型的分步指南》,《保险:数学与经济学》,第63期,第121-134页(2015年)·Zbl 1348.91164号
[31] Makeham,W.M.,《论死亡规律和年金表的构建》,精算师学会杂志,8,6,301-310(1860)
[32] 奥斯本,J.W。;Costello,A.B.,《主成分分析中的样本量和受试项目比率》,实践评估,研究与评估,9,11,8(2004)
[33] Rabanser,S.、Shchur,O.&Günnemann,S.(2017年)。张量分解及其在机器学习中的应用简介。arXiv预打印arXiv:1711.10781。
[34] Renshaw,A.和Haberman,S.(2000年)。死亡率降低因素建模。工作文件系列:精算研究文件第127号。伦敦城市大学·Zbl 0971.62065号
[35] 伦肖,A.E。;Haberman,S.,《死亡率降低因素的Lee-Carter模型基于队列的扩展》,《保险:数学与经济学》,38,3,556-570(2006)·Zbl 1168.91418号
[36] Russolillo,M。;佐丹奴,G。;Haberman,S.,《扩展Lee-Carter模型:三元分解》,《斯堪的纳维亚精算杂志》,2011年,第296-117页(2011年)·Zbl 1277.62260号 ·doi:10.1080/03461231003611933
[37] Shashua,A.和Levin,A.(2001)。使用张量-库原理进行回归和分类的线性图像编码。2001年IEEE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会议论文集,2001年。CVPR 2001,考艾岛,HI,美国,第1卷。IEEE,P.I-I。
[38] 蔡,C.C.-L。;Lin,T.,Bühlmann建模死亡率的可信度方法,《北美精算杂志》,21,2,204-227(2017)·Zbl 1414.91237号 ·doi:10.1080/10920277.2016.1246253
[39] Villegas,A.M。;哈伯曼,S。;凯舍夫,V.K。;Millossovich,P.,《评估寿命对冲基准风险的两种群模型的比较研究》,ASTIN Bulletin:the Journal of the IAA,47,3,631-679(2017)·Zbl 1390.91215号 ·doi:10.1017/asb.2017.18
[40] Wetterstrand,W.H.,人寿保险死亡率数据的参数模型:Gompertz定律,精算师学会学报,33159-175(1981)
[41] Willets,R.,《下一个千年的死亡率》,Staple Inn精算协会,7(1999)
[42] Yao,Y.、Yu,H.、Zhang,X.、Roberts,S.和Huang,F.(2018)。使用正则化矩阵分解方法进行死亡率预测。工作文件。
[43] 朱伟。;Tan,K.S。;Wang,C.-W.,《用死亡率依赖性建模多国寿命风险:一种从征层次阿基米德连接函数法》,《风险与保险杂志》,84,S1,477-493(2017)·doi:10.1111/jori.12198
[44] Zwick,W.R。;Velicer,W.F.,《影响确定保留成分数量的四个规则的因素》,《多元行为研究》,17,2,253-269(1982)·doi:10.1207/s15327906mbr1702_5
[45] 兹威克,W.R。;Velicer,W.F.,《确定要保留的成分数量的五条规则的比较》,《心理公报》,99,3243-442(1986)·doi:10.1037/0033-2909.99.432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