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拓扑特性分析和识别毒素靶点。 (英语) Zbl 1412.92112号

摘要:蛋白质不是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中相互作用。分析PPI网络中蛋白质的拓扑特性有助于理解蛋白质的功能。然而,直到最近,还没有人用拓扑性质来研究毒素靶点。在本研究中,首次使用12个拓扑性质来研究PPI网络中毒素靶点的特征。大多数拓扑性质被发现在毒素靶点和其他蛋白质之间具有统计差异,并且毒素靶点在PPI网络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此外,基于拓扑特性和序列信息,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对毒素目标进行预测。折刀试验和10倍交叉验证获得的结果令人鼓舞,表明SVM是预测毒素目标的有用工具,或者至少可以在相关领域发挥互补作用。

MSC公司:

92C40型 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92立方厘米 系统生物学、网络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巴德,G.D。;槟榔,D。;Hogue,C.W.V.,BIND: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网络数据库,《核酸研究》,31,248-250(2003)
[2] Bairoch,A。;Boeckmann,B.,SWISS-PROT蛋白质序列数据库,核酸研究,19,2247-2249(1991)
[3] 贝特曼,A。;硬币,L。;杜宾,R。;R·D·芬恩。;霍利奇,V。;Griffiths-Jones,S。;Khanna,A。;马歇尔,M。;Moxon,S。;Sonnhammer,E.L.L.,Pfam蛋白质家族数据库,核酸研究,32,D138-D141(2004)
[4] Brown,K.R。;Jurisica,I.,在线预测人类交互数据库,生物信息学,212076-2082(2005)
[5] 蔡,C.Z。;Han,L.Y。;季振林。;陈,X。;Chen,Y.Z.,SVM-Prot:基于网络的支持向量机软件,用于从蛋白质一级序列对其进行功能分类,核酸研究,31,3692-3697(2003)
[6] Ceol,A。;阿亚蒙特里,A.C。;Licata,L。;Peluso博士。;Briganti,L。;佩尔韦托,L。;Castagnoli,L。;Cesareni,G.,MINT,分子相互作用数据库:2009年更新,核酸研究,38,D532-D539(2010)
[8] 乔拉西亚,G。;伊克巴尔,Y。;Hanig,C。;Herzel,H。;Wanker,E.E。;Futschik,M.E.,UniHI:人类蛋白质相互作用组的入门,《核酸研究》,35,D590-D594(2007)
[9] Chen,Y.L。;Li,Q.Z.,利用改进的杂交方法和伪氨基酸组成预测凋亡蛋白的亚细胞定位,J.Theor。《生物学》,248377-381(2007)·Zbl 1451.92113号
[10] Chin,C.S。;Samanta,M.P.,基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渗透方法的全球快照,生物信息学,192413-2419(2003)
[11] 库仑,S。;Bauer,M。;伯纳德,D。;Marsolier Kergoat,M.C.,基因重要性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拓扑,Proc。生物科学。,272, 1721-1725 (2005)
[12] 丁,C。;袁,L。;郭,S。;Chen,W。;Lin,H.,使用过度代表的三肽成分鉴定分枝杆菌膜蛋白及其类型,《蛋白质组学杂志》,77,321-328(2012)
[13] 丁·H。;罗,L。;Lin,H.,利用chous两亲性伪氨基酸组成预测细胞壁裂解酶,蛋白质Pept。莱特。,16, 351-355 (2009)
[14] 丁·H。;Lin,H。;冯,J.,拓扑异构酶II DNA门的开启和关闭速率,理论生物科学。,132,61-64(2013)
[15] 丁·H。;Guo,S.H。;邓,E.Z。;袁,L。;郭富斌。;黄,J。;拉奥,N。;Chen,W。;Lin,H.,利用特征选择技术预测高尔基滞留蛋白类型,化学计量学。智力。实验室,124,9-13(2013)
[16] 弗洛雷斯,A。;帕克·D。;Bhak,J。;Kim,B.C。;库欣斯基,A。;莫里斯,J。;埃斯皮诺萨,J。;Muskus,C.,作为药物靶点选择工具的利什曼原虫蛋白质网络预测和拓扑分析,BMC Bioinforma。,11, 484 (2010)
[17] 加文,A.C。;博什,M。;克劳斯,R。;格兰迪,P。;Marzioch,M。;Bauer,A。;舒尔茨,J。;瑞克·J·M。;Michon,A.M。;Cruciat,C.M。;雷莫,M。;霍弗特,C。;Schelder,M。;Brajenovic,M。;Ruffner,H。;梅里诺,A。;Klein,K。;Hudak,M。;Dickson,D。;Rudi,T。;格诺,V。;Bauch,A。;南卡罗来纳州巴斯塔克。;Huhse,B。;亮氨酸,C。;Heurtier,医学硕士。;科普利,R.R。;Edelmann,A。;Querfurth,E。;Rybin,V。;Drewes,G。;莱达,M。;布梅斯特,T。;博克,P。;Seraphin,B。;库斯特,B。;Neubauer,G。;Superti-Furga,G.,《通过蛋白质复合物的系统分析实现酵母蛋白质组的功能组织》,《自然》,415141-147(2002)
[18] Goldberg,D.S。;Roth,F.P.,《评估小世界中实验得出的相互作用》,Proc。国家。阿卡德。科学。美国,100,4372-4376(2003)·Zbl 1132.92327号
[19] Han,H.W。;Bae,S.H。;Jung,Y.H。;Moon,J.,基本基因和含TATA基因之间关系的全基因组特征,FEBS Lett。,587, 444-451 (2013)
[20] Han,H.W。;Ohn,J.H。;Moon,J。;Kim,J.H.,互惠无标度生物网络之间疾病基因和死亡基因的阴阳,核酸研究,41,9209-9217(2013)
[21] Herjakob,H。;Montecchi-Palazzi,L。;Lewington,C。;穆达利,S。;Kerrien,S。;Orchard,S。;温格伦,M。;罗切特,B。;罗普斯托夫,P。;Valencia,A.,IntAct:开放源代码分子相互作用数据库,《核酸研究》,32,D452-D455(2004)
[22] 黄,C。;张,R。;陈,Z。;江,Y。;尚,Z。;Sun,P。;张,X。;Li,X.,基于SVM预测离子通道蛋白的潜在药物靶点,J.Theor。生物学,262750-756(2010)·兹比尔1403.92205
[23] 黄,S。;儿子,S.W。;Kim,S.C。;Kim,Y.J。;郑,H。;Lee,D.,与哮喘相关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J.Theor。《生物学》,252722-731(2008)
[24] 黄,Y.C。;林,C.C。;Chang,J.Y.(张建勇)。;Mori,H。;胡安·H·F。;黄海川,基于网络和序列分析的基本基因预测,分子生物学。,5, 1672-1678 (2009)
[25] Kavlock,R.J。;Ankley,G。;布兰卡托,J。;Breen,M。;科诺利,R。;迪克斯·D。;霍克,K。;胡巴尔,E。;Judson,R。;Rabinowitz,J.,《计算毒理学——科学状态迷你评论》,《毒理学》。科学。,103, 14-27 (2008)
[26] 科特利亚尔,M。;Fortney,K。;Jurisica,I.,《基于网络的药物调节基因、药物靶点和毒性表征》,方法,57499-507(2012)
[27] 李强。;Lai,L.,基于简单序列特性的潜在药物靶点预测,BMC Bioinforma。,8, 353 (2007)
[28] 李伟(Li,W.)。;Godzik,A.,CD-HIT:一个快速程序,用于聚类和比较大组蛋白质或核苷酸序列,生物信息学,221658-1659(2006)
[29] 林,E。;Pon,A。;Djoumbou,Y。;诺克斯,C。;Shrivastava,S。;郭,A.C。;内维尔,V。;Wishart,D.S.,T3DB:常见毒素及其靶点的综合注释数据库,《核酸研究》,38,D781-D786(2010)
[30] Lin,C.Y。;Chin,C.H。;吴,H.H。;Chen,S.H。;Ho,C.W。;Ko,M.T.,Hubba:hub objects analyzer网络生物学交互组hub识别框架,《核酸研究》,36,W438-W443(2008)
[31] Lin,H.,利用Chou的伪氨基酸组成预测外膜蛋白的改良马氏判别法,J.Theor。《生物学》,252350-356(2008)·Zbl 1398.92076号
[32] Lin,H。;李庆忠,利用伪氨基酸组成和改良马氏判别法预测芋螺毒素超家族,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Res.Commun.公司。,354, 548-551 (2007)
[33] Lin,H。;Li,Q.Z.,使用伪氨基酸组成预测蛋白质结构类别:通过结合400种二肽组分进行探讨,J.Comput。化学。,28, 1463-1466 (2007)
[34] Lin,H。;Chen,W.,利用特征选择技术预测嗜热蛋白质,微生物学杂志。方法,84,67-70(2011)
[35] Lin,H。;Ding,H.,通过伪氨基酸组成的二肽模式预测离子通道及其类型,J.Theor。生物学,26964-69(2011)·Zbl 1307.92080号
[36] Lin,H。;Chen,W。;Ding,H.,AcalPred:一种基于序列的区分酸性酶和阿卡林酶的工具,PloS one,8,e75726(2013)
[37] Lin,H。;丁·H。;郭富斌。;黄,J.,利用特征选择技术预测分枝杆菌蛋白的亚细胞位置,分子生物学。,14, 667-671 (2010)
[38] Lin,H。;Chen,W。;袁,L.F。;李振强。;Ding,H.,使用过度代表的四肽预测蛋白质亚线粒体的位置,生物学报。,61, 1-10 (2013)
[39] Lin,W.Z。;Fang,J.A。;Xiao,X。;Chou,K.C.,通过灰色系统模型将序列进化信息纳入伪氨基酸组成,预测疟疾寄生虫的分泌蛋白,PloS One,7,e49040(2012)
[40] 蒙达尔,S。;巴夫纳,R。;Mohan Babu,R。;Ramakumar,S.,用于芋螺毒素超家族分类的伪氨基酸组成和多类支持向量机方法,J.Theor。生物学,243,252-260(2006)·Zbl 1447.92309号
[41] Newman,M.E.J.,基于随机游走的中间性中心性度量,Socl。网络,27,39-54(2005)
[42] 佩里,S。;纳瓦罗,J.D。;阿曼奇,R。;Kristiansen,T.Z。;Jonnalagadda,C.K。;苏伦德拉纳特,V。;Niranjan,V。;Muthusamy,B。;甘地,T.K.B。;Gronborg,M.,人类蛋白质参考数据库的开发,作为研究人类系统生物学的初始平台,基因组研究,132363-2371(2003)
[43] Przulj,N。;Wigle,D.A。;Jurisica,I.,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中的功能拓扑,生物信息学,20,340-348(2004)
[44] Rual,J.F。;肯塔基州文凯特桑。;郝,T。;Hirozane Kishikawa,T。;德里科特,A。;李,N。;Berriz,G.F。;吉本斯,F.D。;Dreze,M。;Ayivi Guedehoussou,N.,《走向人类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蛋白质尺度图》,《自然》,4371173-1178(2005)
[45] 斯塔克,C。;Breitkreutz,B.J。;Reguly,T。;Boucher,L。;Breitkreutz,A。;Tyers,M.,BioGRID:交互数据集的通用存储库,《核酸研究》,34,D535-D539(2006)
[46] 美国斯特尔兹尔。;Worm,美国。;拉洛夫斯基,M。;Haenig,C。;Brembeck,F.H。;Goehler,H。;斯特罗德克,M。;Zenkner,M。;Schoenherr,A。;Koeppen,S.,《人类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蛋白质组注释资源》,《细胞》,122957-968(2005)
[47] 苏阿尔普,M。;Can,T.,使用网络上下文作为miRNA目标预测的过滤器,生物系统,105,201-209(2011)
[48] Uetz,P。;Hughes,R.E.,《系统和大型双混合屏幕》,Curr。操作。微生物学。,3, 303-308 (2000)
[49] 冯·梅林,C。;Huynen,M。;Jaeggi,D。;施密特,S。;博克,P。;Snel,B.,STRING:蛋白质之间预测功能关联的数据库,《核酸研究》,31,258-261(2003)
[50] Wachi,S。;Yoneda,K。;Wu,R.,相互作用-转录组分析揭示了肺癌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高度集中性,生物信息学,214205-4208(2005)
[51] 王,C。;蒋伟(Jiang,W.)。;李伟(Li,W.)。;Lian,B。;陈,X。;Hua,L。;Lin,H。;李,D。;李,X。;Liu,Z.,人类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中微RNA调节的药物靶点的拓扑特性,《药物靶点杂志》,19,354-364(2011)
[52] Wasserman,S。;Faust,K.,《社交网络分析:方法与应用》(1994),剑桥大学出版社
[53] Watts,D.J。;Strogatz,S.H.,“小世界”网络的集体动态,《自然》,393,440-442(1998)·Zbl 1368.05139号
[54] Wuchty,S。;Almas,E.,剥离酵母蛋白质网络,蛋白质组学,5,444-449(2005)
[55] 塞纳里奥斯,I。;赖斯,D.W。;Salwinski,L。;Baron,M.K。;马科特,E.M。;艾森伯格,D.,DIP:相互作用蛋白质数据库,《核酸研究》,28,289-291(2000)
[56] 徐,J。;Li,Y.,通过人类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拓扑特征发现疾病基因,生物信息学,222800-2805(2006)
[57] Yang,L.等人。;Li,Q.,通过多样性增加预测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毒素,毒理学。《体外实验》,23346-348(2009)
[58] Yu,H。;Kim,P.M。;Sprecher,E。;Trifonov,V。;Gerstein,M.,《蛋白质网络瓶颈的重要性:与基因重要性和表达动力学的相关性》,《公共科学图书馆·计算》。生物,3,e59(2007)
[59] 袁,L.F。;丁,C。;Guo,S.H。;丁·H。;Chen,W。;Lin,H.,基于径向基函数网络的离子通道靶向芋螺毒素类型预测,毒理学。《体外》,27852-856(2013)
[60] 张,L。;胡克。;Tang,Y.,通过人类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中的拓扑相似性预测疾病相关基因,Cent。《欧洲物理学杂志》。,8, 672-682 (2010)
[61] 周,W。;黄,C。;李,Y。;Duan,J。;王,Y。;Yang,L.,基于化学、基因组和毒理学数据的多毒素-靶点相互作用的系统识别,毒理学,304,173-184(2013)
[62] 朱,M。;高,L。;李,X。;刘,Z。;徐,C。;Yan,Y。;Walker,E。;蒋伟(Jiang,W.)。;苏,B。;Chen,X.,《基于人类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拓扑特性的药物靶点分析》,《药物靶点杂志》,17,524-532(2009)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