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动化正交设计方差分析。 (英语) Zbl 1471.62079号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该算法对于广泛的正交设计类能够仅从设计中推导出适当的方差分析。因此,使用模型方程来指定分析变得可有可无。该方法可以通过因子的迭代交叉和嵌套简化复杂模型的分析,其中处理因子具有固定效果,而绘图因子具有随机效果。描述了一种实现,并通过几个示例说明了它的使用。

MSC公司:

62-08 统计问题的计算方法
62J10型 方差和协方差分析(ANOVA)
62K10型 统计块设计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DOI程序

参考文献:

[1] Bailey,R.A.,《实验设计的统一方法》,《皇家统计学会杂志》。系列A,144,214-223,(1981)·Zbl 0469.62053号
[2] Bailey,R.A.,《随机实验的Strata》,《皇家统计学会杂志》。B系列,53,27-78,(1991)·Zbl 0800.62477号
[3] Bailey,R.A.,《设计实验中的正交分区,设计,代码和密码学》,8,45-77,(1996)·Zbl 0877.05006号
[4] Bailey,R.A.,《比较实验设计》(2008),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Zbl 1155.62054号
[5] Bergerud,W.A.,《在实验中显示因子关系》,美国统计学家,50,228-233,(1996)
[6] Brien,C.J.,《线性模型的模型比较方法》,Utilitas Mathematica,36,225-254,(1989)·Zbl 0685.62053号
[7] 布赖恩,C.J。;Demétrio,C.G.B.,《制定实验混合模型,包括纵向实验》,《农业、生物和环境统计杂志》,第14期,第253-280页,(2009年)·Zbl 1306.62187号
[8] 布赖恩,C.J。;哈奇,B.D。;Correll,R.L。;Bailey,R.A.,至少有一个后期实验室阶段的多相实验。I.正交设计,《农业、生物和环境统计杂志》,16,422-450,(2011)·Zbl 1306.62178号
[9] Christensen,R.,《复杂问题的平面解答》(1987),纽约斯普林格出版社·Zbl 0645.62076号
[10] Cox,D.R.,《互动(与讨论)》,《国际统计评论》,52,1-31,(1984)·Zbl 0562.62061号
[11] 费德勒,W.T。;King,F.,《分裂地块和分裂地块实验设计变奏曲》,(2007年),纽约威利出版社·Zbl 1144.62061号
[12] Gamst,G。;迈耶斯,L.S。;Guarino,A.J.,《方差设计分析:使用SPSS和SAS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008),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兹比尔1182.62147
[13] Gelman,A.,《方差分析——为什么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有讨论)》,《统计年鉴》,33,1-53,(2005)·Zbl 1064.62082号
[14] 霍特曼,A.M。;Speed,T.P.,正交块结构设计实验中的平衡,统计学年鉴,11069-1085,(1983)·兹伯利0566.62065
[15] 利特尔,R.C。;Milliken,G.A。;斯特劳普,W.W。;沃尔芬格,R.D。;Schabenberger,O.,SAS混合模型,(2006),SAS Institute Inc Cary,NC
[16] Lohr,S.L.,《统计咨询和教学中的哈斯图》,美国统计学家,49,376-381,(1995)
[17] 穆勒,H。;格罗·曼,H。;Chittka,L.,《大黄蜂的“个性”:个体对新颜色反应的一致性?》?,动物行为,80,1065-1074,(2010)
[18] Nelder,J.A.,《正交块结构随机实验分析》。I.区块结构和零方差分析,《伦敦皇家学会学报》,A辑283147-162,(1965)·Zbl 0124.10703号
[19] Nelder,J.A.,《正交块结构随机实验分析》。二、。处理结构和方差的一般分析,《伦敦皇家学会学报》,A辑283163-178,(1965)·Zbl 0124.10703号
[20] 佩恩,R.W。;Tobias,R.D.,《总体平衡、信息组合和协方差分析》,《斯堪的纳维亚统计杂志》,19,3-23,(1992)·Zbl 0747.62081号
[21] 佩恩,R.W。;Wilkinson,G.N.,《方差分析的通用算法》,应用统计学,26,251-260,(1977)
[22] Preece,D.A.,《实验中因素的类型》,《统计规划与推断杂志》,95,269-282,(2001)·Zbl 1013.62079号
[23] Sahai,H。;Ageel,M.I.,《方差分析:固定、随机和混合模型》,(2000年),Birkhäuser Boston·Zbl 0958.62063号
[24] Speed,T.P.,什么是方差分析?,《统计年鉴》,1885-910,(1987年)·Zbl 0637.62070号
[25] 泰勒,W.H。;Hilton,H.G.,《方差分析的结构图符号化》,美国统计局,35,85-93,(1981)·Zbl 0478.62059号
[26] Tjur,T.,正交设计中的方差模型分析,国际统计评论,52,33-65,(1984)·Zbl 0575.62068号
[27] Vilizzi,L.,《线性模型图:实验设计中显示因子关系的图形方法》,《生态建模》,184263-275,(2005)
[28] VSN International,Genstat for windows,(2011),VSN Internation Hemel Hempstead,英国
[29] Wilkinson,G.N.,《方差分析的一般递归程序》,《生物统计学》,57,19-46,(1970)·兹比尔0193.17003
[30] 威尔金森,G.N。;罗杰斯,C.E.,《方差分析阶乘模型的符号描述》,《皇家统计学会杂志》C,22,392-399,(1973)
[31] Wolfram Research,Inc.,Mathematica,(2010),Wolfram研究公司,伊利诺伊州香槟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