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扑之间的距离分布及其对系统发育重组检测的影响。 (英语) Zbl 1422.62323号

摘要:关于生物序列数据进化历史的推断受到重组的影响很大,重组往往会破坏系统发育信号。目前的重组检测程序侧重于沿着对齐序列的数据的系统发育不一致,但直到最近才意识到这种不一致的量化与重组强度之间的联系。我们之前描述了基于相邻站点拓扑之间的距离和这些距离的类泊松先验的分层贝叶斯过程。在这里,我们通过分析在复杂进化模型下模拟的数据集,确认了这种拓扑距离所提供的改进及其优于忽略此信息的现有方法。我们还展示了如何基于新开发的质心方法获得代表后验样本的镶嵌结构。

MSC公司:

第62页第10页 统计学在生物学和医学中的应用;元分析
60J85型 分支过程的应用
92D15型 与进化有关的问题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Akaike H.(1974)统计模型识别的新视角。IEEE自动控制汇刊19(6):716–723·Zbl 0314.62039号 ·doi:10.1109/TAC.1974.1100705
[2] Al-Awadhi F.,Hurn M.,Jennison C.(2004)提高可逆跳跃MCMC提案的接受率。统计与概率快报69(2):189–198·Zbl 1116.65308号 ·doi:10.1016/j.spl.2004.06.025
[3] Allen B.,Steel M.(2001)进化树上的子树转移操作及其诱导度量。组合数学年鉴5(1):1–15·Zbl 0978.05023号 ·doi:10.1007/s00026-001-8006-8
[4] Altekar G.、Dwarkadas S.、Huelsenbeck J.P.、Ronquist F.(2004)《贝叶斯系统发育推断的并行都市耦合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生物信息学20(3):407–415·doi:10.1093/bioinformatics/btg427
[5] Awadalla P.(2003)病原体重组的进化基因组学。《自然评论遗传学》4(1):50–60·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038/nrg964
[6] Beiko R.G.,Hamilton N.(2006),横向遗传转移事件的系统发育鉴定。BMC进化生物学6:15·doi:10.1186/1471-2148-6-15
[7] Carvalho L.E.、Lawrence C.E.(2008)离散高维空间中的质心估计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05(9):3209–3214·doi:10.1073/pnas.0712329105
[8] Dimateo I.,Genovese C.,Kass R.(2001)自由节点样条的贝叶斯曲线拟合。生物特征88(4):1055–1071·Zbl 0986.62026号 ·doi:10.1093/biomet/88.4.1055
[9] 丁瑜,陈春瑜,劳伦斯·C.E.(2005)玻尔兹曼加权系综中质心对Rna二级结构的预测。RNA 11(8):1157–1166·doi:10.1261/rna.2500605
[10] Fang F.,Ding J.,Minin V.N.,Suchard M.A.,Dorman K.S.(2007)cBrother:放松贝叶斯重组检测的父系树假设。生物信息学23(4):507–508·doi:10.1093/bioinformatics/btl613
[11] Felsenstein J.(1981)DNA序列进化树:最大似然法。分子进化杂志17(6):368–376·doi:10.1007/BF01734359
[12] Felsenstein J.(2004)推断系统发育。马萨诸塞州桑德兰市西诺协会
[13] Gelman A.(2004)参数化和贝叶斯建模。美国统计协会期刊99(466):537–545·Zbl 1117.62343号 ·doi:10.1198/016214500000458
[14] Gelman A.、Carlin J.B.、Stern H.S.、Rubin D.B.(2003)贝叶斯数据分析(第二版)。博卡拉顿:佛罗里达州,查普曼;霍尔/CRC
[15] Hasegawa M.、Kishino H.、Yano T.(1985)线粒体DNA分子钟测定人类分裂的年代。分子进化杂志22(2):160–174·doi:10.1007/BF02101694
[16] Kass R.E.、Raftery A.E.(1995)贝叶斯因子。美国统计协会杂志90(430):773–795·Zbl 0846.62028号 ·doi:10.1080/01621459.1995.10476572
[17] Minin V.N.、Dorman K.S.、Fang F.、Suchard M.A.(2005)双多变点模型可实现更准确的重组检测。生物信息学21(13):3034–3042·doi:10.1093/bioinformatics/bti459
[18] Mitchell T.J.、Beauchamp J.J.(1988)线性回归中的贝叶斯变量选择。美国统计协会杂志83(404):1023–1032·Zbl 0673.62051号 ·doi:10.1080/01621459.1988.10478694
[19] de Oliveira Martins L.,Leal等人。,Kishino H.(2008)利用贝叶斯先验知识对树木之间的距离进行重组的系统发育检测。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频道3(7):e2651·doi:10.1371/journal.pone.0002651
[20] Posada D.(2002)《检测dna序列重组方法的评估:经验数据》。分子生物学与进化19:708–717·doi:10.1093/oxfordjournals.molbev.a004129
[21] Posada D.,Buckley T.(2004)系统发育学中的模型选择和模型平均:Akaike信息准则和贝叶斯方法相对于似然比检验的优势。系统生物学53(5):793–808·网址:10.1080/10635150490522304
[22] Song Y.(2003)关于有根二元系统发育树的组合。组合数学年鉴7(3):365–379·Zbl 1045.05031号 ·doi:10.1007/s00026-003-0192-0
[23] Spiegelholter D.,Best N.,Carlin B.,van der Linde A.(2002)模型复杂性和拟合的贝叶斯测度。英国皇家统计学会期刊B辑64(4):583–639·Zbl 1067.62010年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11/1467-9868.00353
[24] Suchard M.、Weiss R.、Dorman K.、Sinsheimer J.(2003)《沿着核苷酸序列推断空间系统发育变化:多变化点模型》。美国统计协会杂志98(462):427–438·Zbl 1041.62095号 ·doi:10.1198/016214500300215
[25] TavaréS.(1986)DNA序列分析中的一些概率和统计问题。摘自:Miura R.M.(编辑)《生物学中的一些数学问题——DNA序列分析》。普罗维登斯,AMS书店,第57-86页·Zbl 0587.92015号
[26] Webb-Robertson B.J.M.、McCue L.A.、Lawrence C.E.(2008)《应用于局部序列比对的全球可信度测量》。《公共科学图书馆·计算生物学》4(5):e1000077·doi:10.1371/journal.pcbi.1000077
[27] Yang Z.(1993)当不同位点的替代率不同时,根据dna序列进行系统发育的最大似然估计。分子生物学与进化10(6):1396–1401
[28] Yang Z.(1994)核苷酸取代模式的估计。分子进化杂志39(1):105–111
[29] Yang Z.(1994)基于位点可变速率的dna序列的最大似然系统发育估计:近似方法。分子进化杂志39(3):306–314·doi:10.1007/BF00160154
[30] 杨忠(2007)Paml 4:最大似然法的系统发育分析。分子生物学与进化24(8):1586–1591·doi:10.1093/molbev/msm088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