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物质湮灭产生的单色中微子通量。 (英语) Zbl 1309.81298号

总结:众所周知,如果暗物质(DM)粒子对太阳内部原子核的散射截面足够大,那么太阳可以捕获DM粒子。原则上,太阳内部DM对的湮灭可以在中微子望远镜中探测到相对较大的中微子通量。如果湮灭直接产生中微子对,地球上的中微子通量将是单色的。在这种情况下,振荡概率中的振荡项导致检测到的事件发生新的季节变化,这种变化对初始风味成分很敏感。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两个模型来预测DM湮灭中可检测到的单色中微子通量。模型I基于增强II型跷跷板机制,预测由(m_{nu})_{alpha\beta}决定的单色通量的风味成分。在模型II中,DM对首先湮灭为一对无菌中微子,而这对中微子振荡为活性中微子。

MSC公司:

81V15型 量子理论中的弱相互作用
81V22型 统一量子理论
81U05型 \(2)-体势量子散射理论
85甲15 星系和恒星结构
85A25型 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中的辐射传输
86A10美元 气象学和大气物理学

软件:

HDECAY公司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参考文献:

[1] M.Lindner、A.Merle和V.Niro,《将暗物质湮灭增强为中微子》,《物理学》。修订版D 82(2010)123529[arXiv:1005.3116][灵感]。
[2] A.Esmaili和Y.Farzan,《关于太阳内部暗物质湮灭产生的中微子振荡》,Phys。版本D 81(2010)113010[arXiv:0912.4033]【灵感】。
[3] A.Esmaili和Y.Farzan,从中微子望远镜数据中提取暗物质参数的新方法,JCAP04(2011)007[arXiv:1011.0500][灵感]。 ·doi:10.1088/1475-7516/2011/04/007
[4] XENON100合作,E.Aprile等人,《暗物质是由XENON100100数据的100个实时数据产生的》,Phys。Rev.Lett.107(2011)131302[arXiv:1104.2549]【灵感】。 ·doi:10.1103/PhysRevLett.107.131302
[5] J.March-Russell、C.McCabe和M.McCullough,《中子激发的sneutrino暗物质》,JHEP03(2010)108[arXiv:0911.4489]【灵感】·Zbl 1271.83094号 ·doi:10.1007/JHEP03(2010)108
[6] K.Belotsky,M.Khlopov和K.Shibaev,太阳和地球中第四代中微子大质量湮灭的单色中微子,第部分。编号。Lett.108(2001)5【灵感】。
[7] K.Belotsky、M.Khlopov和K.Shibaev,第四代大质量稳定中微子在太阳和地球中湮灭产生的单色中微子,物理学。原子。Nucl.65(2002)382[灵感]。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34/1.1451957
[8] G.Jungman、M.Kamionkowski和K.Griest,超对称暗物质,物理学。报告267(1996)195[hep-ph/9506380][灵感]。 ·doi:10.1016/0370-1573(95)00058-5
[9] A.Abada、C.Biggio、F.Bonnet、M.Gavela和T.Hambye,中微子质量的低能效应,JHEP12(2007)061[arXiv:0707.4058][灵感]。 ·doi:10.1088/1126-6708/2007/12/061
[10] E.Ma、M.Raidal和U.Sarkar,《大额外维度中微子质量的可验证模型》,Phys。修订稿85(2000)3769[hep-ph/0006046][灵感]。 ·doi:10.1103/PhysRevLett.85.3769
[11] S.Andreas,T.Hambye和M.H.Tytgat,WIMP暗物质,希格斯交换和DAMA,JCAP10(2008)034[arXiv:0808.0255][灵感]。 ·doi:10.1088/1475-7516/2008/10/034
[12] A.Djouadi,J.Kalinowski和M.Spira,HDECAY:标准模型中希格斯玻色子衰变及其超对称扩展的程序,计算。物理学。Commun.108(1998)56[hep-ph/9704448]【灵感】·Zbl 0938.81515号 ·doi:10.1016/S0010-4655(97)00123-9
[13] M.Aoki、S.Kanemura和K.Yagyu,用LHC的质量差测试希格斯三重态模型,arXiv:1110.4625【灵感】·Zbl 1497.81114号
[14] C.Giunti和M.Laveder,3+1和3+2无菌中微子适合,物理。版本D 84(2011)073008[arXiv:1107.1452]【灵感】。
[15] C.Giunti,无菌中微子装置,arXiv:1106.4479[灵感]·Zbl 1140.81448号
[16] B.Bhattacharya,A.M.Thalapillil和C.E.Wagner,无菌中微子对中/长基线中微子实验的影响以及θ13的测定,arXiv:11111.4225【灵感】。
[17] G.Karagiorgi,用无菌中微子对抗最近的中微子振荡数据,arXiv:1110.3735[灵感]。
[18] V.Barger、Y.Gao和D.Marfatia,是否有证据表明IceCube数据中存在无菌中微子?,物理学。版本D 85(2012)011302[arXiv:1109.5748]【灵感】。
[19] S.Razzaque和A.Smirnov,《在冰中寻找无菌中微子》,JHEP07(2011)084[arXiv:1104.1390]【灵感】·Zbl 1298.81421号 ·doi:10.1007/JHEP07(2011)084
[20] F.Halzen,《无菌中微子和冰立方》,arXiv:11111.0918[灵感]·Zbl 1395.85008号
[21] P.de Holanda和A.Smirnov,《太阳中微子光谱、无菌中微子和宇宙中的额外辐射》,物理学。版本D 83(2011)113011[arXiv:1012.5627]【灵感】。
[22] MINOS协作,P.Adamson等人,MINOS中性电流相互作用中的活性到无菌中微子混合极限,Phys。修订稿107(2011)011802[arXiv:1104.3922]【灵感】。 ·doi:10.1103/PhysRevLett.107.011802
[23] C.Giunti和Y.Li,主动无菌太阳中微子振荡中的物质效应,物理学。修订版D 80(2009)113007[arXiv:0910.5856]【灵感】。
[24] C.Giunti和Y.-F.Li,太阳中微子活动-无菌振荡中的物质效应,Prog。第部分。编号。Phys.64(2010)213[arXiv:0911.3934]【灵感】。 ·doi:10.1016/j.ppnp.2009.12.013
[25] A.Esmaili和O.L.G.Peres,无菌中微子光下的间接暗物质探测,arXiv:12022.2869[IINSPIRE]。
[26] C.A.Arguelles和J.Kopp,冰立方中的无菌中微子和间接暗物质搜索,arXiv:1202.3431[灵感]。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