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线网络中基于节能智能回放的协作MAC。 (英语) Zbl 1305.68036号

摘要:近几年来,大量论文对无线协作网络进行了研究。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协作传输显著提高了网络性能。然而,这些研究都没有考虑到由于中继选择和传输过程的协作机制而出现的隐藏和暴露终端问题。隐藏的终端问题增加了冲突,而暴露的终端问题则增加了带宽浪费,降低了协作网络的预期性能。本文解决了传统无线协作网络的这些问题。我们还提出了一种称为智能重放式协同(SRcoop)MAC的协议,以最佳地减少隐藏和暴露终端问题的影响。我们还举例说明了一种使用备用继电器以提高传输可靠性。与传统的协作MAC、2rcMAC、LC-MAC、C-ARQ和Adere等协议相比,我们的创新模型显著提高了网络吞吐量、端到端延迟和能效。

MSC公司:

68个M12 网络协议
68M10个 计算机系统中的网络设计和通信
64岁以下 分布式系统
90B18号机组 运筹学中的通信网络

软件:

ns-2型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Escrig B(2011)无线网状网络中DMT最优协作MAC协议的拆分算法。物理通讯4(3)(在线)
[2] Shan H,Zhuang W,Wang Z(2009)《多跳无线网络的分布式协作MAC》。IEEE通讯杂志47(2):126-133·doi:10.1109/MCOM.2009.4785390
[3] Sheng Z,Leung K,Ding Z(2011)合作无线网络:从无线电到网络协议设计。IEEE Commun Mag 49(5):64-69·doi:10.1109/MCOM.2011.5762799
[4] Khalid M,Wang Y,Ra I,Sankar R(2011)无线自组网基于双中继的协作MAC协议。IEEE Trans-Veh Technol 60(7):3361-3373
[5] Liang H,Zhuang W(2012)通过路边Wlans进行合作数据传播。IEEE Commun Mag 50(4):68-74·doi:10.1109/MCOM.2012.6178836
[6] Liu P,Tao Z,Narayanan S,Korakis T,Panwar SS(2007)CoopMAC:无线局域网的合作MAC。IEEE J选择区通信25(2):340-354·doi:10.1109/JSAC.2007.070210
[7] 陈毅,赵清(2005)信息科学与系统会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巴尔的摩1618
[8] Liang X,Balasingham I,Leung V(2009)无线传感器网络中QoS供应的中继选择合作通信。附:第28届IEEE全球电信会议记录,GLOBECOM 2009,2009年4月30日
[9] Adam H、Elmenreich W、Bettstetter C、Senouci S-M(2009)CoRe-MAC:无线网络中合作中继的MAC协议。摘自:第28届IEEE全球电信全球通信会议记录,第1-6页
[10] Liu E,Zhang Q,Leung K(2010)无线网络中的剩余能量感知协作传输(REACT)。In:第19届无线和光通信年会(WOCC),中国上海,第1-6页
[11] Banerjee A、Foh CH、Yeo C、Lee BS(2010)802.11b无线网络的网络生命周期感知协作MAC方案。摘自:第七届IEEE“消费者通信和网络会议”(CCNC)会议记录,2010年,第1-5页
[12] Zhou Y,Liu J,Zheng L,Zhai C,Chen H(2011)基于链路效用的无线多跳网络协作MAC协议。IEEE Trans Wirel Commun 10(3):995-1005·doi:10.1109/TWC.201.122010.100773
[13] Laneman J,Wornell G(2003),用于在无线网络中利用协作分集的分布式空时编码协议。IEEE传输信息理论49(10):2415-2425·Zbl 1301.94078号 ·doi:10.1109/TIT.2003.817829
[14] Zarate JA、Alonso L、Kormentzas G、Tafazolli R、Verikoukis C(2011),存在隐藏终端和暴露终端时合作ARQ方案的吞吐量分析。移动网络应用程序17:258-266·doi:10.1007/s11036-011-0338-y
[15] Adere K,Murthy GR(2010)使用基于定向天线的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解决隐藏和暴露终端问题。In:第七届无线和光通信网络国际会议(WOCN),第1-5页
[16] Choudhury RR,Yang X,Ramanathan R,NHVS成员(2006)关于使用定向天线设计无线网络的MAC协议。IEEE Trans-Mobile计算5:477-491·doi:10.1109/TMC.2006.69
[17] Zhu R,Wang J(2012)WLAN网状网络中的高效空间可重用信道分配方案。ACM/S普林格移动网络应用17(1):53-63·doi:10.1007/s11036-011-0302-x
[18] Zhu R,Wanga J,Ma M(2008)IEEE 802.11e无线局域网中流量调度的智能MAC模型。应用数学计算205(1):109-122·Zbl 1175.90204号 ·doi:10.1016/j.amc.2008.05.052
[19] 翟C,刘J,郑L,徐H(2009)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通过新的协作MAC协议实现寿命最大化。参加:IEEE全球电信会议,2009年全球电信大会,2009年11月30日至12月4日,美国夏威夷,第1-6页
[20] Shi L,Fapojuwo A(2010年11月)具有协作中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能效和分组错误率。In:IEEE传感器会议,美国夏威夷,第1823-1826页
[21] Ismail M,Zhuang W(2011)绿色无线电通信节能网络合作。IEEE有线通信18(5):76-81·doi:10.1109/MWC.2011.6056695
[22] Sundaresan K,Sivakumar R(2011)《与智能合作:在多跳无线网络中使用异构智能天线》。IEEE Trans-Mobile计算10(12):1666-1680·doi:10.1109/TMC.2011.29
[23] Sadek AK,Yu W,Liu KJR(2010)《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合作通信的能效》。美国医学会Trans Sen Netw 6:5:1-5:21
[24] Ahmed MHU、Alam MGR、Kamal R、Hong CS、LEE S(2012)《智能电网与智能中继的合作通信》。J Commun Netw 14(6),2012年12月(新闻稿)
[25] Sugimoto T、Komuro N、Sekiya H、Sakata S、Yagyu K(2010)无线多跳网络中使用IEEE 802.11 DCF的RTS/CTS最大吞吐量分析。In: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国际会议(ICCCE),第1-6页
[26] Bianchi G(2000)IEEE 802.11分布式协调功能的性能分析。IEEE J选择区域通信18:535-547·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49.840210
[27] Khandani A、Abounadi J、Modiano E、Zheng L(2008)《无线网络中的可靠性和路由多样性》。IEEE Trans有线通信7(12):4772-4776·doi:10.1109/T-WC.2008.070770
[28] Li H,Cheng Y,Zhou C,Zhuang W(2009)最小化端到端延迟:多无线电无线网状网络的新型路由度量。收录于:IEEE INFOCOM 2009,第46-54页
[29] Draves R、Padhye J、Zill B(2004)《多无线电、多跳无线网状网络中的路由》。摘自:第十届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年会论文集,第114-128页
[30] 网络模拟器NS-2·Zbl 1175.90204号
[31] Zarate JA、Alonso L、Kormentzas G、Verikoukis C(2010)《无线网络中隐藏和暴露终端效应的分析》。http://www.technrepublic.com/whitepapers/分析合作arq/3787061无线网络中隐藏和暴露的终端效应?tag=contentsiu集装箱
[32] Hieu CT,Hong CS(2010)移动自组网基于连接熵的多速率路由协议。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杂志4(3):225-239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