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计算机科学到信息科学的领域科学和工程。二: 科学。 (英语。俄文原件) Zbl 1298.68061号

赛博。系统。分析。 47,第2期,260-276(2011); 翻译自Kibern。修女。分析。2011年,第2期,100-120(2011)。
摘要:我们讨论了描述域的方法。我们是在第一部分示例的背景下这样做的[Zbl 1290.68037号]本文件(第二部分)及其讨论。讨论相当于一个基本描述本体的建议。这场讨论介于计算机科学和新兴的信息学哲学之间。因此,这是非常试探性的。目前的讨论可能会激发更好的头脑,使这个边境地区建立更牢固的基础。

MSC公司:

68号30 软件工程的数学方面(规范、验证、度量、需求等)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J.-R.Abrial,《B书:为事件B中的含义和建模分配程序:系统和软件工程》,剑桥大学出版社,剑桥(1996年和2009年)。
[2] P.Bernus和L.Nemes(编辑),“企业集成的建模和方法”,摘自:Proc。IFIP TC5企业集成模型和方法工作会议,查普曼;霍尔,澳大利亚昆士兰,1995年11月,伦敦(1996年)。
[3] D.Bjørner,“领域科学与工程。从计算机科学到信息学。第一部分:工程,“Cybern。系统。《分析》,46,第4期,100-116(2010年)·Zbl 1290.68037号 ·doi:10.1007/s10559-010-9237-7
[4] D.Björner,软件工程,第3卷:领域、需求和软件设计,理论计算机科学文本,EATCS系列,Springer(2006)·Zbl 1095.68022号
[5] D.Björner,《领域理论:实践与理论,可能研究课题的讨论》,载于:J.C.P.Woodcock等人(编辑),ICTAC’2007,计算机科学讲稿,第4701卷,2007年9月,Springer,Heidelberg(2007),第1-17页。斯普林格。最终版本。
[6] D.Björner,《新兴领域科学——Stanislaw Lesniewski的Mereology和Bertrand Russell的逻辑原子主义、高阶和符号计算哲学的作用》(2009)。最终版本。
[7] D.Björner,On Mereologies in Computing Science,收录于:B.Roscoe(编辑),Festschrift for Tony Hoare,History of Computing Springer,London(2009)。斯普林格。最终版本。
[8] D.Bjorner,《领域工程》,载于:P.Boca和J.Bowen(编辑),《BCS FACS研讨会,计算机科学讲稿》,BCS FAC系列,英国伦敦(2010年),第1-42页。斯普林格。最终版本。
[9] D.Björner,《领域工程:技术管理、研究和工程》,JAIST研究专著#4,JAISD出版社,2009年3月。
[10] D.Björner和A.Eir,《组成性:领域的本体论和Mereology》。软件工程背景下的一些澄清性意见,见:M.Steffen、D.Dams和U.Hannemann(编辑),见:Festschrift for Prof.Willem Paul de Roever,Concurrency、Compositionality和Correcness,计算机科学讲义,第5930卷,海德堡,2010年7月,第22–59页。斯普林格。最终版本·Zbl 1274.68477号
[11] W.D.Blizard,“物体、空间和时间的形式理论”,《符号逻辑杂志》,55(1),3月,74-89(1990)·Zbl 0711.03001号 ·doi:10.2307/2274955
[12] R.Bruni和J.Meseguer,“广义重写理论”,收录于:J.C.M.Baeten、J.K.Lenstra、J.Parrow和G.J.Woeginger(编辑),《自动化、语言和编程》,Proc。第30届国际学术讨论会,ICALP 2003,荷兰埃因霍温,2003年6月30日至7月4日,计算机科学讲义,第2719卷,Springer-Verlag(2003),第252-266页。
[13] W.Clancey,“重新解释的知识层次:建模社会技术系统”,实习生。《智能系统杂志》,8,33–49(1993)。 ·doi:10.1002/int.45500080104网址
[14] M.Clavel、F.Duran、S.Eker、P.Lincoln、N.Martí-Oliet、J.Meseguer和C.Talcott,“Maude 2.0系统”,收录于:R.Nieuwenhuis(编辑),《重写技术与应用》(RTA 2003),《计算机科学讲义》,第2706卷,Springer-Verlag出版社,2003年6月,第76-87页·Zbl 1038.68559号
[15] N.Cocchiarella,“形式本体论”,收录于:H.Burkhardt和B.Smith(编辑),《形而上学和本体论手册》,哲学Verlag,慕尼黑(1991),第640-647页。
[16] CoFI(公共框架倡议),Casl参考手册,计算机科学讲稿(IFIP系列),第2960卷,Springer–Verlag(2004)
[17] D.J.Farmer,《时间的存在:从麦克塔加特的悖论看时间的本质》,美国大学出版社,马里兰州拉纳姆(1990)。
[18] J.Fitzgerald和P.G.Larsen,《建模系统——软件开发中的实用工具和技术》,第2版,剑桥大学出版社,剑桥(2009)·Zbl 1185.68244号
[19] K.Futatsugi、A.Nakagawa和T.Tamai(编辑),“CAFE:一种工业强度代数形式化方法”,摘自:Proc。1998年4月研讨会,日本Numazu(2000)。
[20] B.H.P.Gennaro Chierchia和R.Turner(编辑),《属性、类型和意义》,第一卷:基础问题,第二卷:语义问题,Kluwer学术出版社(1988年)。
[21] C.W.George、A.E.Haxthausen、S.Hughes、R.Milne、S.Prehn和J.S.Pedersen,《RAISE开发方法》,《BCS实践者系列》,普伦蒂斯·霍尔,海梅尔·汉普斯特德(1995)·兹伯利0875.68296
[22] T.R.Gruber和G.R.Olsen,“工程数学的本体论”,收录于:J.Doyle、P.Torasso和E.Sandewall(编辑),《知识表示和推理原理》,第四期实习生。Conf.Gustav Stresemann Institute,Morgan Kaufmann,波恩(1994),http://www-ksl.stanford.edu/knowledge-sharing/papers/engmath.html .
[23] M.Gruninger和M.Fox,“企业建模的逻辑”,载于《企业集成的建模和方法》,1995年11月,第141-157页。
[24] N.Guarino,“形式本体、概念分析和知识表示”,《人类计算机研究国际期刊》,43625-640(1995)。 ·doi:10.1006/ijhc.1995.1066
[25] N.Guarino,“统一顶级本体的一些组织原则”,国际代表,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CNR),LADSEB–CNR,Corso Stati Uniti 4,I–35127 Padova,意大利(1997)。
[26] B.Hansen和N.Nikitchenko,“抽象运输系统:初步研究”,《IT-Dok:1998-006研究报告》,丹麦技术大学(1998)。
[27] B.Hansen和N.Nikitchenko,“抽象传输系统:组成和描述语言”,摘自:Proc。第一届UkrProg98编程国际会议,乌克兰,基辅(1998年)。
[28] D.Harel,“状态图:复杂系统的可视化形式主义”,《计算机编程科学》,8(3),231-274(1987)·Zbl 0637.68010号 ·doi:10.1016/0167-6423(87)90035-9
[29] D.Harel和R.Marelly,Come,Let’s Play–Scenario Based Programming Using LSC and the Play-Engine,Springer-Verlag(2003)。
[30] C.Hoare,通信顺序过程,C.A.R.Hoare计算机科学系列,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1985),http://www.usingcsp.com/cspbook.pdf (2004). ·Zbl 0637.68007号
[31] C.Hoare和D.Allison,“不相容性”,ACM计算。调查。,4(3), 169–178 (1972). ·Zbl 0265.68028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45/356603.356606
[32] ITU-T,CCITT建议Z.120:消息序列图(MSC)(1992、1996、1999)。
[33] D.Jackson,《软件抽象:逻辑、语言和分析》,ISBN 0-262-10114-9,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剑桥,马萨诸塞州(2006)。
[34] L.Lamport,《指定系统》,Addison–Wesley,马萨诸塞州波士顿(2002)·Zbl 0959.68080号
[35] J.McCarthy,“走向计算的数学科学”,载于:C.Popplewell(编辑),Proc。IFIP世界大会(1962年),第21-28页。
[36] J.M.E.McTaggart,“时间的虚幻性”,《心灵》,18(68),457-84,10月(1908)。新系列。
[37] D.H.Mellor和A.Oliver,《财产》,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
[38] J.Meseguer,《重写逻辑中的软件规范和验证》,北约高级研究所(2003年)。
[39] N.Nikitchenko,“运输领域一般理论的基础”,研究报告88,联合国大学/研究所(1996年)。
[40] N.Nikitchenko,“构建面向组合编程系统的抽象运输模型”,Problemy Programmir。,第2号(1997年)。
[41] R.L.Poidevin和M.MacBeath(编辑),《时间哲学》,牛津大学出版社(1993年)。
[42] A.《事件的变化和事物的变化》,牛津大学出版社(1993年)。
[43] A.N.Prior,《逻辑与伦理基础》,克拉伦登出版社,牛津(1949年)。
[44] A.N.Prior,《时间与形态》,牛津大学出版社,牛津(1957年)·Zbl 0079.00606号
[45] A.N.Prior,Past,Present and Future,克拉伦登出版社,牛津(1967)·Zbl 0169.29802号
[46] A.N.Prior,《关于时间和时态的论文》,克拉伦登出版社,牛津(1968年)。
[47] W.Reisig,Petrinetze:Modellierungstechnik,Analysemethoden,Fallstudien,Institute für Informatik,Humboldt Universityät zu Berlin,2009年10月,http://www2.informatik.hu-berlin.de/top/pnenebuch/pnne-buch.pdf。
[48] G.Rochelle,《时间的背后:时间的不连贯性和McTaggart的即兴替代》,《哲学中的Avebury系列》,Ashgate,Brookfield(1998)。
[49] B.Russell,“逻辑原子主义哲学”,《一元论:实习生》。夸脱。《普通哲学研究杂志》,28,495–527(1918);29, 32–63, 190–222, 345–380 (1919).
[50] J.F.Sowa,《知识表示:逻辑、哲学和计算基础》,普华永道出版社(1999)。
[51] S.Staab和R.Stuber(编辑),《本体论手册》。《信息系统国际手册》,斯普林格,海德堡(2004)。
[52] J.van Benthem,“时间的逻辑”,载于:Jaakko Hintika(编辑),《综合图书馆:认识论、逻辑、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研究》第156卷,第二版,克鲁沃学院。出版物。(1983), (1991).
[53] J.C.P.Woodcock和J.Davies,《使用Z:规范、证明和精炼》,普伦蒂斯·霍尔计算机科学国际丛书(1996)·Zbl 0855.68060号
[54] 周正川(C.C.Zhou)和汉森(M.R.Hansen),《持续时间微积分:实时系统的形式化方法》(Duration Calculus:A Formal Approach to Real Time Systems),理论计算机科学专著。EATCS,斯普林格,海德堡(2004)。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