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性脉冲系统鲁棒稳定性分析的环函数方法。 (英语) 兹比尔1270.93084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泛函的线性脉冲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引入循环泛函的新方法考虑了非单调李亚普诺夫函数,并导致LMI条件中没有指数项。这使得人们可以很容易地对特定和不确定系统的停留时间结果进行公式化。与现有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更广泛的脉冲系统。一些示例(尤其是采样数据系统)说明了该方法的效率。

MSC公司:

93D09型 强大的稳定性
93二氧化碳 控制理论中的线性系统
93立方厘米 由常微分方程控制的控制/观测系统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参考文献:

[1] 贝诺夫,D。;Simeonov,P.,《脉冲效应系统:稳定性、理论和应用》(1989),学院出版社·Zbl 0676.34035号
[2] Yang,T.,脉冲控制理论(2001),Springer-Verlag·Zbl 0996.93003号
[3] C.Cai,A.R.Teel,R.Goebel,Converse-Lyapunov定理和混杂系统的鲁棒渐近稳定性。摘自:美国控制会议,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2005年,第12-17页。;C.Cai,A.R.Teel,R.Goebel,Converse-Lyapunov定理和混杂系统的鲁棒渐近稳定性。摘自:美国控制会议,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2005年,第12-17页。
[4] 蔡,C。;特尔,A.R。;Goebel,R.,混合系统的光滑Lyapunov函数第二部分:(预)渐近稳定紧集,IEEE自动控制学报,53,3,734-748(2008)·Zbl 1367.93558号
[5] 赫斯帕尼亚,J.P。;利伯松,D。;Teel,A.R.,脉冲系统输入-状态稳定性的Lyapunov条件,Automatica,44,11,2735-2744(2008)·Zbl 1152.93050号
[6] Michel,A.N。;Hou,L。;Liu,D.,动力系统的稳定性——连续、间断和离散系统(2008),Birkhäuser·Zbl 1146.34002号
[7] Goebel,R。;Sanfelice,R.G。;Teel,A.R.,混合动力系统,IEEE控制系统杂志,29,2,28-93(2009)·Zbl 1395.93001号
[8] 斯通,L。;Shulgin,B。;Agur,Z.,SIR流行病模型中脉冲接种政策的理论检验,数学和计算机建模,31,4-5,201-215(2000)·Zbl 1043.92527号
[9] Briat,C。;Verriest,E.,脉冲接种的新型延迟SIR模型,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和控制,4,4,272-277(2009)
[10] Naghshtabrizi,P。;赫斯帕尼亚,J.P。;Teel,A.R.,脉冲系统的指数稳定性及其在不确定采样数据系统中的应用,《系统与控制快报》,57,378-385(2008)·Zbl 1140.93036号
[11] Verriest,E.I。;Pepe,P.,耦合微分差分点时滞系统的时间最优和最优脉冲控制及其在林业中的应用,(Loiseau,J.-J.;Michiels,W.;Niculescu,S.-I.;Sipahi,R.,《时滞系统专题》,《控制与信息科学讲义》,第388卷(2009),施普林格:施普林格柏林,海德堡),255-265
[12] 罗克斯顿。;Teo,K.L。;雷博克,V。;Ling,W.K.,开关电容式DC/DC功率转换器的最佳开关瞬间,Automatica,45,4,973-980(2009)·兹比尔1162.49044
[13] Yu,L。;徐,L。;Zhang,Y。;Wang,J。;Gu,S.,离散时滞系统的鲁棒静态输出反馈控制,国际信息与系统科学杂志,2,1,12-19(2006)·Zbl 1122.93027号
[14] 林,Q。;罗克斯顿。;Teo,K.L。;Wu,Y.H.,非线性脉冲系统优化的新计算方法,连续、离散和脉冲系统动力学。B系列应用与算法,18,59-76(2011)·兹比尔1210.49035
[15] 杰罗姆·J。;Colaneri,P.,连续切换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和稳定性,SIAM控制与优化杂志,45,5,1915-1930(2006)·Zbl 1130.34030号
[16] Liberzon,D.,《切换系统和控制》(2003),Birkhäuser·Zbl 1036.93001号
[17] Oishi,Y。;Fujioka,H.,使用鲁棒线性矩阵不等式的非周期采样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稳定性,Automatica,461327-1333(2010)·Zbl 1205.93100号
[18] Seuret,A.,异步采样下线性系统的新型稳定性分析,Automatica,48,1,177-182(2012)·Zbl 1244.93095号
[19] W.Sun,K.M.Nagpal,P.P.Khargonekar,(H_\infty);W.Sun、K.M.Nagpal、P.P.Khargonekar、(H_\infty)
[20] 西瓦尚卡尔,N。;Khargonekar,P.P.,带跳线性系统的(L_2)诱导范数的特征及其在采样数据系统中的应用,SIAM控制与优化杂志,32,4,1128-1150(1994)·Zbl 0802.93017号
[21] 杜勒鲁,G.E。;Lall,S.,《具有跳跃分析和综合方法的异步混合系统》,《系统与控制快报》,37,2,61-69(1999)·Zbl 1053.93503号
[22] C.Briat,A.Seuret,《脉冲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基于函数的方法》,载于:第四届IFAC混合系统分析与设计会议,荷兰埃因多文,2012年。;C.Briat,A.Seuret,《脉冲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基于函数的方法》,载于:第四届IFAC混合系统分析与设计会议,荷兰埃因多文,2012年·兹比尔1270.93084
[23] C.Briat,A.Seuret,不确定线性脉冲系统的凸驻留时间特征,IEEE自动控制汇刊(2013年1月)(正在出版)。;C.Briat,A.Seuret,不确定线性脉冲系统的凸驻留时间特征,IEEE自动控制汇刊(2013年1月)(正在出版)·Zbl 1369.34075号
[24] Y.Yamamoto,《采样数据控制系统的新方法——函数空间方法》,载于:第29届IEEE决策与控制会议,夏威夷火奴鲁鲁,1990年,第1882-1887页。;Y.Yamamoto,《采样数据控制系统的新方法——函数空间方法》,载于:第29届IEEE决策与控制会议,夏威夷火奴鲁鲁,1990年,第1882-1887页。
[25] A.Seuret,时变周期采样数据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载于:第48届决策与控制会议,中国上海,2009年,第8130-8135页。;A.Seuret,时变周期采样数据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载于:第48届决策与控制会议,中国上海,2009年,第8130-8135页。
[26] C.Briat,U.Jönsson,《时间尺度上的动力学方程:在非周期采样数据系统稳定性分析和稳定化中的应用》,载于:第18届IFAC世界大会,意大利米兰,2011年,第11374-11379页。;C.Briat,U.Jönsson,《时间尺度上的动力学方程:在非周期采样数据系统稳定性分析和稳定化中的应用》,载于:第18届IFAC世界大会,意大利米兰,2011年,第11374-11379页。
[27] 斯克尔顿,R。;川崎,T。;Grigoriadis,K.,线性控制设计的统一代数方法(1997),Taylor&Francis
[28] C.Briat,A.Seuret,《异步采样数据系统的稳定性标准——分段方法》,载于:第18届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世界大会。意大利米兰,2011年,第1313-1318页。;C.Briat,A.Seuret,《异步采样数据系统的稳定性标准——分段方法》,载于:第18届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世界大会。意大利米兰,2011年,第1313-1318页。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