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离逻辑中的进程间缓冲区具有可靠保证。 (英语) 兹伯利1214.68131


MSC公司:

68号30 软件工程的数学方面(规范、验证、度量、需求等)
03B70号 计算机科学中的逻辑
68问题85 并发和分布式计算的模型和方法(进程代数、互模拟、转换网等)

软件:

火花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哈尔

参考文献:

[1] Amjad H,Bornat R(2009)《可靠保证证明的自动稳定性分析》。摘自:Jones ND,Müller-Olm M(eds)VMCAI 10。计算机科学课堂讲稿,第5403卷,2009年1月。纽约州施普林格,第14-28页·Zbl 1206.68084号
[2] Barnes J(2003)《高完整性软件:SPARK安全方法》。波士顿Addison-Wesley Longman
[3] Bornat R、Calcagno C、O’Hearn P、Parkinson MJ(2005)《分离逻辑中的权限核算》。摘自:POPL'05:第32届ACM SIGPLAN-SIGACT编程语言原理研讨会会议记录,2005年1月。纽约ACM出版社,第259-270页·Zbl 1369.68130号
[4] Bornat R,Calcagno C,Yang H(2005)分离逻辑中的变量资源。摘自:MFPS XXI会议记录,2005年5月。Elsevier ENTCS,阿姆斯特丹·Zbl 1273.03101号
[5] Bornat R(2000)用Hoare逻辑证明指针程序。In:Backhouse RC,Oliveira JN(eds)《程序构建数学》,第五届国际会议。计算机科学课堂讲稿。纽约州施普林格,第102–126页·Zbl 0963.68036号
[6] Brinch-Hansen,P(eds)(2002)并发编程的起源。施普林格,纽约
[7] Brookes SD(2004)并发分离逻辑的语义。CONCUR’04:第15届并发理论国际会议。计算机科学课堂讲稿,第3170卷,2004年8月。伦敦施普林格出版社,第16-34页。扩展版本为[Bro07]
[8] Brookes SD(2007)并发分离逻辑的语义。计算机科学理论375(1-3):227–270·Zbl 1111.68021号 ·doi:10.1016/j.tcs.2006.12.034
[9] Burstall RM(1972)用于证明改变数据结构的程序的正确性的一些技术。马赫数智能7:23–50·Zbl 0259.68009号
[10] Courtois PJ、Heymans F、Parnas DL(1971)与“读者”和“作者”的并发控制。通信ACM 14(10):667–668·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45/362759.362813
[11] Dijkstra EW(1965)合作顺序过程。技术报告EWD-123,埃因霍温工业大学。转载于Genuys[Gen68]和[Bri02]
[12] Floyd RW(1967)为程序赋予意义。收录:Schwartz JT(eds)计算机科学的数学方面。应用数学专题讨论会论文集,第19卷。美国数学学会,普罗维登斯,第19-32页
[13] Genuys,F(eds)(1968)编程语言。纽约学术出版社·Zbl 0217.22203号
[14] Henderson N(2003)使用断言相对保证证明方法证明Simpson的4槽ACM的正确性。包含:Araki K、Gnesi S、Mandrioli D(eds)FME。计算机科学课堂讲稿,第2805卷。纽约州施普林格,第244-263页
[15] Herlihy M(1991)无等待同步。ACM Trans程序语言系统13(1):124–149·Zbl 1314.68380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45/114005.102808
[16] Herlihy M、Luchangco V、Moir M(2003)《无障碍同步:以双端队列为例》。收录于:ICDCS’03:第23届分布式计算系统国际会议论文集。IEEE计算机学会,华盛顿特区,522页
[17] Hoare CAR(1969)计算机编程的公理基础。公共ACM 12(10):576–580·Zbl 0179.23105号 ·doi:10.1145/363235.363259
[18] Hoare CAR(1972)《走向并行编程理论》。内容:Hoare CAR、Perrott RH(编辑)操作系统技术。学术出版社,纽约,第61–71页。重印于[Bri02]
[19] Hoare CAR(1973)编程语言设计提示。技术报告CS-TR-73-403。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在ACM SIGPLAN会议上发表主题演讲。转载于[Jon89],第193-216页
[20] Henderson N,Paynter S(2002)《辛普森4时隙异步通信机制的形式化分类和验证》。In:FME2002:正式方法——正确使用IT。计算机科学课堂讲稿,第2391卷。施普林格,柏林,第121–132页·Zbl 1064.68534号
[21] Herlihy M,Shavit N(2008)多处理机编程的艺术。Morgan Kaufmann,门罗公园
[22] Jones CB(1983)《(并行)程序的规范和设计》。In:IFIP大会,第321–332页
[23] Jones,CB(eds)(1989)计算科学论文。普伦蒂斯·霍尔,恩格尔伍德悬崖·Zbl 0656.68007号
[24] Jones CB,Pierce KG(2008)《依赖/保证条件下的原子分裂与数据具体化》。在:ABZ’08:第一届抽象状态机国际会议论文集,B和Z。施普林格,柏林,第360–377页·Zbl 1156.68352号
[25] Michael MM(2004)危险指针:无锁对象的安全内存回收。IEEE跨并行配电系统15(6):491–504·doi:10.1109/TPDS.2004.8
[26] Mehta F,Nipkow T(2005)《用高阶逻辑证明指针程序》。Inf计算199(1-2):200–227·Zbl 1081.68008号 ·doi:10.1016/j.ic.2004.10.007
[27] Morris JM(1982)赋值的一般公理。赋值和链接数据结构。Schorr–Waite算法的证明。收录:Broy M,Schmidt G(eds)《编程方法学的理论基础》(1981年马克托伯多夫暑期学校学报)。多德雷赫特·雷德尔,第25-51页
[28] Owicki S,Gries D(1976)并行程序的公理证明技术。《Acta Inform》19:319–340·doi:10.1007/BF00268134
[29] Owicki S,Gries D(1976)《验证并行程序的属性:公理方法》。通信ACM 19(5):279–285·Zbl 0322.68010号 ·doi:10.1145/360051.360224
[30] O'Hearn P(2004)《资源、并发和局部推理》。CONCUR’04:第15届并发理论国际会议。计算机科学课堂讲稿,第3170卷,2004年8月。施普林格,伦敦,第49-67页。扩展版本为[O'H07]
[31] O'Hearn P(2007)资源、并发性和局部推理。计算机科学理论375(1-3):271–307·Zbl 1111.68023号 ·doi:10.1016/j.tcs.2006.12.035
[32] O’Hearn P,Pym D(1999),《集束暗示的逻辑》。公牛符号逻辑5(2):215–244·Zbl 0930.03095号 ·doi:10.2307/421090
[33] O'Hearn P、Reynolds JC、Yang H(2001)《关于改变数据结构的程序的局部推理》。收录:Fribourg L(eds)CSL 2001。计算机科学讲义,第2142卷。纽约州施普林格,第1-19页·Zbl 0999.68045号
[34] Owicki SS(1975)并行程序的公理证明技术。康奈尔大学博士论文。技术报告TR75-251
[35] Parkinson MJ、Bornat R、Calcagno C(2006)《Hoare逻辑中的变量资源》。致:LICS会议记录。IEEE,纽约,第137–146页
[36] Parkinson MJ、Bornat R、O’Hearn P(2007)《非阻塞堆栈的模块化验证》。收录于:POPL'07:ACM SIGPLAN-SIGACT第34届编程语言原理年度研讨会论文集,第297-302页·Zbl 1295.68092号
[37] Paynter SE、Henderson N、Armstrong JM(2004),通过Simpson的4槽机制探索的比特变量亚稳态的分支。表Asp计算16(4):332–351·Zbl 1061.68116号 ·doi:10.1007/s00165-004-0042-9
[38] Pym D(1999)关于捆绑谓词逻辑。摘自:1999年7月第14届计算机科学逻辑研讨会。IEEE计算机学会出版社,特伦托,第183-192页
[39] Reynolds JC(2000)关于共享可变数据结构的直觉推理。收录:Davies J、Roscoe B、Woodcock J(编辑)《计算机科学的千年展望》。Houndmills,Palgrave,第303–321页
[40] Reynolds JC(2002)《分离逻辑:共享可变数据结构的逻辑》。收录于:LICS’02:第17届IEEE计算机科学逻辑研讨会论文集。IEEE计算机学会,华盛顿特区,第55–74页
[41] Rushby J(2002)模型检查Simpson的四时隙完全异步通信机制。技术报告,计算机科学实验室,SRI国际,2002年7月
[42] Schuppan V,Biere A(2006),无限状态空间的生命检查作为安全检查。计算机科学电子笔记149(1):79–96·doi:10.1016/j.entcs.2005.11.018
[43] Simpson HR(1990)四时隙全异步通信机制。IEE规程137(1):17-30
[44] Simpson HR(1992)异步通信机制类的正确性分析。IEE程序139(1):35–49
[45] Simpson HR(1997)异步通信的新算法。IEE Proc计算数字技术144:227–231·doi:10.1049/ip-cdt:19971218
[46] Simpson HR(1997)异步通信机制的角色模型分析。IEE Proc计算数字技术144(4):232–240·doi:10.1049/ip-cdt:19971219
[47] Vafeiadis V(2007)模块化细粒度并发验证。剑桥大学博士论文·Zbl 1211.68082号
[48] Vafeiadis V,Parkinson MJ(2006)一种依赖/保证和分离逻辑的婚姻。http://www.cl.cam.ac.uk/mjp41/RGSep.pdf . 2006年11月访问·Zbl 1151.68556号
[49] Vafeiadis V,Parkinson MJ(2007)依赖/保证和分离逻辑的结合。内容:CONCUR 2007–并发理论。计算机科学课堂讲稿,第4037卷,第256-271页,2007年8月·Zbl 1151.68556号
[50] Yang H,O'Hearn PW(2002)局部推理的语义基础。收录于:FoSSaCS'02:第五届软件科学和计算结构基础国际会议论文集。计算机科学讲义,第2303卷。伦敦施普林格,第402-416页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