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脸和掌纹识别的后处理LDA:原理是什么。 (英语) Zbl 1194.94166号

摘要:基于线性判别分析(LDA)的方法在人脸和掌纹识别中非常成功。最近,人们提出了一类后处理方法来提高LDA在人脸识别中的识别性能。然而,尚未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后处理方法的有效性。本文首先研究了使用高斯函数的后处理方法的原理,并证明了后处理方法与图像欧氏距离(IMED)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进一步将后处理方法扩展到掌纹识别,并使用FERET人脸和PolyU掌纹数据库评估后处理LDA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后处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基于LDA的人脸和掌纹识别的识别率。

MSC公司:

94甲12 信号理论(表征、重建、滤波等)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赵伟。;切拉帕,R。;Phillips,P.J。;Rosenfeld,A.:面部识别:一项文献调查,ACM计算调查35,第4期,399-458(2003)
[2] 舒,W。;张,D.:通过掌纹进行自动个人识别,《光学工程》37,第8期(1998年)
[3] 张博士。;W·孔。;你,J。;Wong,M.:在线掌纹识别,IEEE模式分析和机器智能事务25,第9期,1041-1050(2003)
[4] Belhumour,P.N。;赫斯帕尼亚,J.P。;Kriegman,D.J.:特征脸与渔夫脸:使用类特定线性投影的识别,IEEE模式分析和机器智能事务19,第7期,711-720(1997)
[5] 吴,X。;张博士。;Wang,K.:基于Fisherpumps的掌纹识别,模式识别字母242829-2838(2003)
[6] Swets,D.L。;Weng,J.:使用鉴别特征进行图像检索,IEEE模式分析和机器智能事务18,第8期,831-836(1996)
[7] 刘凯。;Cheng,Y.Q。;Yang,J.Y。;Liu,X.:用代数方法求解foley-samon最优鉴别向量集的有效算法,国际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杂志6,第5期,817-829(1992)
[8] Chen,L.F。;Liao,H.Y.Mark;Ko,M.T。;Lin,J.C。;Yu,G.J.:一种新的基于LDA的人脸识别系统,可以解决小样本问题,模式识别33,No.10,1713-1726(2000)
[9] Yu,H。;Yang,J.:高维数据的直接LDA算法及其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模式识别34,第10期,2067-2070(2001)·Zbl 0993.68091号 ·doi:10.1016/S0031-3203(00)00162-X
[10] 卢,J。;Plataniotis,K.N。;Venetsanopoulos,A.N.:使用基于LDA的算法进行人脸识别,IEEE神经网络事务14,第1期,195-200(2003)
[11] 黄荣华,刘庆庆,陆海璐,马士骏,解决LDA的小样本问题,载《第十六届模式识别国际会议论文集》,2002年8月,第29-32页。
[12] 杨,J。;张博士。;Yang,J.Y.:一种可处理小样本和高维问题的广义K-L展开方法,模式分析和应用6,47-54(2003)·Zbl 1035.68109号 ·doi:10.1007/s10044-002-0177-3
[13] 塞维卡普,H。;Neamtu,M。;Wilkes,M。;Barkana,A.:人脸识别的鉴别公共向量,IEEE模式分析和机器智能事务27,第1期,4-13页(2005)
[14] 杨,J。;Yang,J.Y.:为什么LDA可以在PCA变换空间中执行,模式识别36,No.2,563-566(2003)
[15] 杨,J。;Frangi,A.F。;Yang,J.Y。;张博士。;Jin,Z.:KPCA plus LDA:用于特征提取和识别的完整内核Fisher判别框架,IEEE模式分析和机器智能事务27,No.2,230-244(2005)
[16] K.Wang,W.Zuo,D.Zhang,用于面部特征提取的LDA判别向量的后处理,收录于:T.Kanade,A.Jain,N.K.Ratha(编辑),基于音频和视频的生物特征个人认证(AVBPA’05),2005年,第346–354页。
[17] W.Zuo,K.Wang,D.Zhang,J.Yang,人脸识别的LDA正则化:一种后处理方法,收录于:W.Zhao,S.Gong,X.Tang(编辑),IEEE人脸和手势分析与建模国际研讨会,2005年,第377-391页。
[18] C.Liu,H.Wechsler,人脸识别的增强Fisher线性判别模型,载《第14届国际模式识别会议论文集》,1998年8月,第1368-1372页。
[19] 刘,C。;Wechsler,H.:使用增强Fisher线性判别模型进行人脸识别的Gabor特征分类,IEEE图像处理事务10,第4期,467-476(2002)
[20] 王,X。;Tang,X.:子空间人脸识别的统一框架,IEEE模式分析和机器智能事务26,第9期,1222-1228(2004)
[21] Wang,L。;Zhang,Y。;冯,J.:关于图像的欧几里得距离,IEEE模式分析和机器智能交易27,第8期,1334-1339(2005)
[22] Bovik,A.C.:图像傅里叶分析的基本工具,图像和视频处理手册,57-73(2006)
[23] P.J.Philips,面部识别技术(FERET)数据库,语言;网址:http://www.itl.nist.gov/iad/humanid/feret\范围;。
[24] Philips,P.J。;Moon,H。;Rizvi,S.A。;Rauss,P.J.:人脸识别算法的FERET评估方法,IEEE模式分析和机器智能事务22,第10期,1090-1104(2000)
[25] PolyU棕榈指纹数据库(第2版)(在线),可用:\langle;http://www.comp.polyu.edu.hk/生物特征/\范围;。
[26] 张博士。;香港,W.-K。;你,J。;Wong,M.:在线掌纹识别,IEEE模式分析和机器智能事务25,第9期,1041-1050(2003)
[27] 杨,J。;Yang,J.Y。;Frangi,A.F.:《渔夫脸组合框架》,图像和视觉计算21,1037-1044(2003)
[28] J.Hao,W.Zuo,K.Wang,人脸和掌纹识别后处理LDA的理论研究,收录于:国际计算智能与安全会议(CIS 2007),2007年,第301-305页。
[29] 哈斯蒂,T。;Buja,A。;Tibshirani,R.:惩罚判别分析,统计年鉴23,73-102(1995)·Zbl 0821.62031号 ·doi:10.1214/aos/1176324456
[30] D.Cai,X.He,Y.Hu,J.Han,T.Huang,学习用于人脸识别的空间光滑子空间,收录于:IEEE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会议,2007年(CVPR2007),2007年6月。
[31] 李,Z。;Lin,D。;Tang,X.:人脸识别的非参数判别分析,IEEE模式分析和机器智能事务31,第4期,755-761(2009)
[32] 宋,F。;张博士。;梅,D。;郭,Z.:面部特征提取的多重最大散射差判别准则,IEEE系统、人与控制论事务,B 37部分,第6期,1599-1606(2007)
[33] 何,X。;蔡博士。;Yan,S。;张海杰:张量子空间分析,神经信息处理系统,2005年第19期(2005)
[34] 左,W。;张博士。;Wang,K.:图像识别用组合矩阵距离度量的双向PCA,IEEE系统、人与控制论事务,B 36部分,第4期,863-872(2006)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