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纳普的描述理论及其问题。 (英语) Zbl 1197.03019号

R.卡纳普提供,例如。《语义和模态逻辑研究》,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47;Zbl 0034.00106号)]它不仅是一种一阶模态逻辑,而且是一种上下文描述理论。不幸的是,在没有解释的情况下,他选择了对描述形式的两个关键限制。
使用自我预测原则,即。对于适当选择的公式(φ)的形式(φ(iota{x}φ(x))的原理,作者批判性地讨论了以前的方法D.福勒斯达尔【参照不透明度和模态逻辑。伦敦:Routledge(2004;兹比尔1118.03301)]以及G.马蒂[J.Philos.Log.23,No.6,575–593(1994;Zbl 0812.03006号)]给出Carnap陈述中缺失的解释。他认为Martí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是不充分的,Føllesdal的论点在一定程度上失败了,但可以适当放松。然而,作者也认为,卡纳普的描述理论在处理不当描述方面是不够的。

MSC公司:

03B45号 模态逻辑(包括规范逻辑)
03A05号 逻辑和基础的哲学和批判性方面

软件:

SIFA公司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链接

参考文献:

[1] Boolos George S.、Burgess John P.、Jeffrey Richard C.:可计算性与逻辑,第四版。剑桥大学出版社,纽约(2003)
[2] 卡尔纳普·鲁道夫:“模式与量化”。符号逻辑杂志11(2),33-64(1946)·Zbl 0063.00713号 ·doi:10.2307/2268610
[3] 卡尔纳普·鲁道夫:意义和必要性。芝加哥大学出版社,芝加哥(1956)
[4] 鲁道夫·卡纳普(Rudolf Carnap),《鲁道夫·卡纳普的哲学》,《活着的哲学家图书馆》第十一卷,第二章,我对模态逻辑的概念,公开法庭,伊利诺伊州拉萨尔,1963年,第889-900页。
[5] Föllesdal Dagfinn:“奎因的情态”。综合19(1-2),147-157(1968)·Zbl 0165.00806号 ·doi:10.1007/BF00568055
[6] Föllesdal,Dagfinn,参考不透明度和模态逻辑,Routledge,2004年。最初出版为:参考不透明度和模态逻辑。奥斯陆:弗拉盖特大学,1966年·Zbl 1118.03301号
[7] Hughes G.,Cresswell M.:模态逻辑新导论。劳特利奇,伦敦(1996)·兹比尔0855.03002
[8] Heylen Jan:“卡纳皮亚模态和认知算术”。收录:卡拉拉、马西米利亚诺、莫拉托、维托里奥(编辑)语言、知识和形而上学。第一届SIFA研究生会议记录,第97-121页。学院出版物,伦敦(2008)
[9] 海伦·扬:“描述和不可知性”。分析70(10),50-52(2010)·Zbl 1284.03057号 ·doi:10.1093/analys/anp133
[10] 霍斯特·莱昂:“标准命名系统”。思维与机器15(2),229–257(2005)·兹比尔02244152 ·doi:10.1007/s11023-004-6590-1
[11] 霍斯特·莱昂:“关于未知事物的争论”。分析69(2),240–242(2008)·Zbl 1284.03059号 ·doi:10.1093/analys/anp008
[12] 克莱默·迈克尔(Kremer Michael):“马蒂(Marti)在卡纳普(Carnap)的s2中的描述”。《哲学逻辑杂志》26(6),629–634(1997)·Zbl 0885.03019号 ·doi:10.1023/A:1017941003240
[13] Kripke,Saul A.,“个人概念:它们的逻辑、哲学及其一些用途”,载于《美国哲学协会会议录和演讲》,第66卷,1992年,第70-73页。
[14] 马蒂·热诺维娃(MartíGenovava):“在卡纳普(Carnap)的系统中,模态区分会崩溃吗?”。《哲学逻辑杂志》23(6),575–593(1994)·Zbl 0812.03006号 ·doi:10.1007/BF01052778
[15] 马蒂·热诺维娃:“重新思考奎因关于模态区分崩溃的论点”。《圣母院形式逻辑杂志》38(2),276–294(1997)·Zbl 0898.03003号 ·doi:10.1305/ndjfl/1039724891
[16] Parsons Terence:“本质论和量化模态逻辑”。《哲学评论》78(1),35-52(1969)·doi:10.2307/2183810
[17] 威勒德·范·奥曼(Willard Van Orman),奎因(Quine),《语言与对象》,麻省理工出版社,1960年。
[18] 奎因,威勒德·范·奥曼(Willard Van Orman),《悖论的方式和其他散文》,第三章,情态参与的等级,兰登书屋,纽约,1966年,第156-174页。
[19] 格哈德·舒尔茨(Gerhard Schurz),《卡纳普的模态逻辑》(Carnap’s modal logic),载于W.Stelzner和M.St“ockler,(编辑),茨威辛(Zwischen)traditioneller und moderner Logik。Nichtklasische Ansätze,Mentis Verlag,2001年,第365-380页。
[20] 泰勒B.:发生模式。动词、副词和事件。。牛津布莱克威尔(1985)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