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表达建模和蛋白质网络分析中的模糊系统方法。 (英语) Zbl 1181.92040号

Jin,Yaochu(编辑)等,《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中的模糊系统》。柏林:施普林格出版社(ISBN 978-3-540-89967-9/hbk;978-3-540-89968-6/电子书)。《模糊性和软计算研究》242165-189(2009)。
摘要:高通量数据收集的最新技术进步允许在整个细胞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的规模上对复杂的生物系统进行计算研究。基因调控网络有望成为解释由此产生的大量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数据集的合适工具之一。从这些数据中提取基因网络的方法很多。模糊逻辑在多学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一个将基于物理的模型与更多逻辑方法结合在一起的框架,为多尺度生物分子网络模型奠定了基础。最合适的模糊基因网络模型中的生物关系可以成功地从先前的知识中恢复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作用,从而对调控和转录机制产生更多的生物学见解。
我们调查了一类基于模糊逻辑的模型,这些模型在重建基因调控网络方面具有特殊的应用。我们还将模糊逻辑方法的应用扩展到高度相关的主题,如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和微阵列数据分析。我们相信,基于模糊逻辑的模型将朝着为集成、分析和建模复杂生物系统提供框架的方向迈出关键一步。
关于整个系列,请参见[Zbl 1161.68004号].

MSC公司:

第92页第42页 系统生物学、网络
03B52号 模糊逻辑;模糊逻辑
92C40型 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92D10型 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

软件:

C索引器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阿达姆塞克,B。;帕拉,G。;I.J.Farkas。;德雷尼,I。;Vicsek,T.,CFinder:《在生物网络中定位集团和重叠模块》,生物信息学,221021-1023(2006)·doi:10.1093/bioinformatics/btl039
[2] Akutsu,T.、Miyano,S.、Kuhara,S.:在布尔网络模型下从少量基因表达模式识别遗传网络。摘自:太平洋生物计算研讨会,第4卷,第17-28页(1999年)
[3] 北卡罗来纳州贝拉塞尔。;库珀洛维奇-库夫,M。;拉弗拉姆,M。;Ouellette,R.,从微阵列数据中聚类基因的模糊j-mans和vns方法,生物信息学,201690-1701(2004)·doi:10.1093/bioinformatics/bth142
[4] Bezdak,J.C.,《模糊目标函数算法的模式识别》(1981),纽约:Plenum出版社,纽约·Zbl 0503.68069号
[5] Carpenter,G.A。;Grossberg,S。;Rosen,D.B.,Fuzzy ART:通过自适应共振系统快速稳定学习和分类模拟模式,神经网络,4759-771(1991)·doi:10.1016/0893-6080(91)90056-B
[6] Combs,W.E。;Andrews,J.E.,通过模糊规则配置消除组合规则爆炸,IEEE Trans。模糊系统。,6, 1-11 (1998) ·doi:10.1009/91.6660804
[7] Danon,L.,Duch,J.,Diaz-Guilera,A.,Arenas,A.:比较群落结构识别。《统计力学杂志》。,P09008(2005)
[8] 达塔,S。;Sokhansanj,B.A.,加速搜索生物分子网络模型以解释高通量实验数据,生物信息学,8258(2007)·doi:10.1186/1471-2105-8-258
[9] de Jong,H.,《遗传调控系统的建模与模拟:文献综述》,J.Compute。生物学,967-103(2002)·doi:10.1089/10665270252833208
[10] Dembele,D。;Kastner,P.,用于聚类微阵列数据的模糊c-均值方法,生物信息学,19,8,973-980(2003)·doi:10.1093/bioinformatics/btg119
[11] 迪格苏,V。;吉安卡洛,R。;Lo Bosco,G。;雷蒙迪,A。;Scaturro,D.,GenClust:一种用于聚类基因表达数据的遗传算法,BMC生物信息学,6289(2005)·doi:10.1186/1471-2105-6-289
[12] 杜,P。;龚,J。;Wurtele,E.S。;Dickerson,J.A.,使用模糊逻辑建模基因表达网络,IEEE系统、人与控制论汇刊,B部分,35,6,1351-1359(2005)·doi:10.1109/TSMCB.2005.855590
[13] 艾森,M.B。;斯佩尔曼,P.T。;布朗,P.O。;Botstein,D.,全基因组表达模式的聚类分析和显示,Proc。国家。阿卡德。科学。美国,95,14863-14868(1998)·doi:10.1073/pnas.95.25.14863
[14] Fu,L.,Medico,E.:FLAME,一种用于DNA微阵列数据分析的新型模糊聚类方法。BMC生物信息学8(3)(2007)
[15] Futschik,M.E。;Charlisle,B.,基因表达时程数据的噪声鲁棒聚类,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杂志,3,4,965-988(2005)·doi:10.1142/S0219720005001375
[16] Gasch,A.P。;Eisen,M.B.,《通过模糊k-均值聚类探索酵母基因表达的条件协同调控》,《基因组》。生物学,3,11,1-22(2002)·doi:10.1186/gb-2002-3-11-research0059
[17] Handl,J。;诺尔斯,J。;Kell,D.B.,后基因组数据分析中的计算聚类验证,生物信息学,21,15,3201-3212(2005)·doi:10.1093/bioinformatics/bti517
[18] Husmeier,D.,用动态贝叶斯网络从微阵列实验推断遗传调控相互作用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生物信息学,192271-2282(2003)·doi:10.1093/bioinformatics/btg313
[19] Jonsson,P.F。;Bates,P.A.,人类相互作用组中癌症蛋白的全球拓扑特征,生物信息学,22,18,2291-2297(2006)·doi:10.1093/生物信息学/btl390
[20] Kim,S.Y.,Lee,J.W.,Bae,J.S.:数据规范化对DNA微阵列数据模糊聚类的影响。BMC生物信息学7(134)(2006)
[21] Klir,G.J。;Yuan,B.,《模糊集、模糊逻辑和模糊系统——lotfi a zadeh选论文》(1996),新加坡:世界科学出版社,新加坡·Zbl 0873.01048号
[22] Kosko,B.,广义加性模糊系统的全局稳定性,系统、人类和控制论汇刊,28,3441-452(1998)·数字标识代码:10.1109/5326.704584
[23] Linden,R。;Bhaya,A.,进化模糊规则以模拟基因表达,生物系统,88,76-91(2007)·doi:10.1016/j.biosystems.2006.04.006
[24] Ma,P.C.H.,Chan,K.C.C.:从微阵列数据推断基因调控网络:一种模糊逻辑方法。摘自:《亚太生物信息学会议论文集》,第17-26页(2006)
[25] 马拉齐奥提斯,I。;Dragomir,A。;Bezerianos,A。;Berthold,M.R。;格伦,R.C。;Diederichs,K。;科尔巴赫,O。;Fischer,I.,逆向工程基因调控相互作用的递归神经模糊网络模型,计算生命科学,24-34(2005),海德堡:施普林格·doi:10.1007/11560500_3
[26] Nepusz,T。;Petróczi,A。;Négyessy,L。;Bazsó,F.,《模糊社区和复杂网络中的桥接概念》,《物理评论》E,77,16107(2008)·doi:10.1103/PhysRevE.77.016107
[27] Newman,M.E.J.,《探测网络中的社区结构》,《欧洲物理学》。J.B.,38,321-330(2004)·doi:10.1140/epjb/e2004-00124-y
[28] 帕拉,G。;德雷尼,I。;Farkas,I。;Vicsek,T.,《揭示自然界和社会中复杂网络的重叠社区结构》,《自然》,435814-818(2005)·doi:10.1038/nature03607
[29] Pascual-Marqui,R.D。;Pascual-Montano,A.D。;Kochi,K。;Carazo,J.M.,《平滑分布模糊c-均值:一种新的自组织映射》。,模式识别,342395-2402(2001)·Zbl 0991.68080号 ·doi:10.1016/S0031-3203(00)00167-9
[30] 曲,Y。;Xu,S.,基于多元高斯混合的微阵列数据监督聚类分析,生物信息学,201905-1913(2004)·doi:10.1093/bioinformatics/bth177
[31] Ram,R.,Chetty,M.,Dix,T.I.:基因调控网络的模糊模型。摘自:IEEE进化计算大会,第1450-1455页(2006)
[32] Reichardt,J。;Bornholdt,S.,用Potts模型检测复杂网络中的模糊群落结构,Phys。修订稿。,93, 218701 (1993) ·doi:10.1103/PhysRevLett.93.218701
[33] Ressom,H。;Natarajanb,P。;瓦尔赫西,R.S。;Musavib,M.T.,模糊逻辑在基因组学、模糊集和系统中的应用,152125-138(2005)·Zbl 1066.92030号 ·doi:10.1016/j.fss.2004.10.018
[34] Ressom,H。;雷诺,R。;Varghese,R.S.,《提高基于模糊逻辑的基因表达数据分析的效率》,《生理学》。基因组学,13,107-117(2003)
[35] Ressom,H.,Wang,D.,Varghese,R.S.,Reynolds,R.:基于模糊逻辑的基因调控网络。收录于:IEEE模糊系统国际会议,第2卷,第1210-1215页(2003)
[36] Roweis,S.T。;Saul,L.K.,局部线性嵌入的非线性降维,《科学》,290,2323-2326(2000)·doi:10.1126/science.290.5500.2323
[37] Schena,M。;沙龙,D。;Davis,R.W。;Brown,P.O.,用互补DNA微阵列定量监测基因表达模式,《科学》,270467-470(1995)·doi:10.1126/science.270.5235.467
[38] Sehgal,M.S.B。;贡达尔,I。;Dooley,L.,CF-GeNe:稳健基因调控网络推理的模糊框架,计算机杂志,1,7,1-8(2006)·doi:10.4304/jcp.1.7.1-8
[39] Sehgal,M.S.B.,Gondal,I.,Dooley,L.,Coppel,R.:AFEGRN:自适应模糊进化基因调控网络重构框架。摘自:IEEE模糊系统国际会议,第1737-1741页(2006)
[40] Sokhansanj,B.A.,Fitch,J.P.:基因调控的URC模糊建模和模拟。摘自:IEEE医学和生物学会工程年度国际会议,第3卷,第2918-2921页(2001年)
[41] Sokhansanj,B.A。;Fitch,J.P。;Quong,J.N。;Quong,A.A.,通过穷举搜索从微阵列数据中获得的线性模糊基因网络模型,BMC生物信息学,5108(2004)·doi:10.1186/1471-2105-5-108
[42] 高桥,T。;富田,S。;小林,T。;Honda,H.,《使用模糊艺术关联矩阵法推断共同遗传网络》,J.Biosci。生物工程。,96, 154-160 (2003)
[43] Tamayo,P。;斯隆,D。;梅西洛夫,J。;朱,Q。;Kitareewan,S。;德米特罗夫斯基,E。;兰德,E.S。;Golub,T.R.,用自组织图解释基因表达模式:造血分化的方法和应用,Proc。国家。阿卡德。科学。美国,96、96、2907-2912(1999)·doi:10.1073/pnas.96.6.2907
[44] 托雷斯,A。;Nieto,J.J.,医学和生物信息学中的模糊逻辑,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杂志,2006,91908(2006)·doi:10.1155/JBB/2006/91908
[45] 温特博,S.A。;Kim,E.Y。;Ohno-Machado,L.,基于小的、模糊的和可解释的基因表达分类器,生物信息学,211964-1970(2005)·doi:10.1093/生物信息学/bti287
[46] 伍尔夫,P.J。;Wang,Y.,分析基因表达数据的模糊逻辑方法,Physiol。基因组学,3,9-15(2000)
[47] Xing,E.P。;Karp,R.M.,CLIFF:使用归一化切割通过迭代特征过滤对高维微阵列数据进行聚类,生物信息学,17,S1,306-315(2001)
[48] Yeung,K.Y。;弗雷利,C。;Murua,A。;Raftery,E。;Ruzzo,W.L.,基因表达数据的基于模型的聚类和数据转换,生物信息学,17,10,977-987(2001)·doi:10.1093/bioinformatics/17.10.977
[49] Yeung,K.Y。;Haynor,D.R。;Ruzzo,W.L.,验证基因表达数据的聚类。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学,17,4,309-318(2001)·doi:10.1093/bioinformatics/17.4.309
[50] Zadeh,L.A.,模糊集,信息与控制,8,338-353(1965)·Zbl 0139.24606号 ·doi:10.1016/S0019-9958(65)90241-X
[51] 张,S。;Jin,G。;Zhang,X.S。;Chen,L.,从生物网络中发现分子水平的功能和揭示机制,蛋白质组学,7,16,2856-2869(2007)·doi:10.1002/pmic.200700095
[52] Zhang,S.、Liu、H.W.、Ning、X.M.、Zhang、X.S.:一种挖掘大型稀疏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中重叠功能模块的混合图形理论方法。国际数据挖掘和生物信息学杂志(出版)
[53] 张,S。;Wang,R.S。;Zhang,X.S.,使用模糊c-均值聚类识别复杂网络中重叠的社区结构,Physica A,374,1483-490(2007)·doi:10.1016/j.physa.2006.07.023
[54] 张,S。;Wang,R.S。;Zhang,X.S.,《揭示复杂网络中的模糊社区结构》,物理评论E,76,46103(2007)·doi:10.1103/PhysRevE.76.046103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