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算法微分计算多重李导数。 (英语) 兹伯利1136.93017

李导数常用于非线性控制和系统理论。一般来说,这些李导数是使用计算机代数软件进行符号计算的。尽管这种方法非常适合于中小型问题,但很难将这种技术应用于非常复杂的系统。我们提出了一种通过算法微分计算迭代和混合李导数值的替代方法。

MSC公司:

93对29 系统论中的微分几何方法(MSC2000)
93B40码 系统理论中的计算方法(MSC2010)
93立方厘米10 控制理论中的非线性系统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C.Bendtsen,O.Stauring,TADIFF,一个灵活的自动区分软件包,技术报告IMM-REP-1997-07,丹麦TU,数学建模部,隆比,1997。;C.Bendtsen,O.Stauring,TADIFF,一个灵活的自动区分(operatorname{C}++\)软件包,技术报告IMM-REP-1997-07,丹麦TU,数学建模部,隆比,1997年。
[2] M.Berz,C.Bischof,G.Corliss,A.Griewank(编辑),《计算微分:技术、应用和工具》,SIAM,宾夕法尼亚州费城,1996年。;M.Berz,C.Bischof,G.Corliss,A.Griewank(编辑),《计算微分:技术、应用和工具》,SIAM,宾夕法尼亚州费城,1996年·Zbl 0857.00033号
[3] J.Birk,M.Zeitz,非线性观测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摘自:IFAC非线性控制系统设计研讨会论文集,意大利卡普里,1989年。;J.Birk,M.Zeitz,非线性观测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摘自:IFAC非线性控制系统设计研讨会论文集,意大利卡普里,1989年。
[4] H.Chen,A.Kremling,F.Allgöwer,CSTR基准问题的非线性预测控制,载于:第三届欧洲控制会议论文集ECC’95,意大利罗马,1995年,第3247-3252页。;H.Chen,A.Kremling,F.Allgöwer,《CSTR基准问题的非线性预测控制》,载于《第三届欧洲控制会议论文集》,1995年,意大利罗马,第3247-3252页。
[5] 陈,K.-T.,路径、几何不变量和广义贝克尔-豪斯道夫公式的积分,《数学年鉴》。,65, 1, 163-178 (1957) ·Zbl 0077.25301号
[6] G.Corliss,C.Faure,A.Griewank,L.Hascoöt,U.Naumann(编辑),《自动区分:从模拟到优化》,Springer,纽约,2002年。;G.Corliss,C.Faure,A.Griewank,L.Hascoöt,U.Naumann(编辑),《自动区分:从模拟到优化》,Springer,纽约,2002年·兹比尔0983.68001
[7] Faa de Bruno,F.,《计算微分的新公式注释》,夸脱。数学杂志。,1, 359-360 (1856)
[8] 弗利斯,M。;Lamnabhi,M。;Lannaphi-Lagarrigue,F.,非线性函数展开的代数方法,IEEE Trans。电路与系统,30,8,554-570(1983)·Zbl 0529.34002号
[9] J.C.Gómez,将符号计算用于非线性(自适应)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载于:第14届IMACS世界计算与应用数学大会,美国亚特兰大,1994年7月11日至15日。;J.C.Gómez,《将符号计算用于非线性(自适应)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载于:第14届IMACS计算和应用数学世界大会,美国亚特兰大,1994年7月11日至15日。
[10] A.Griewank,《评估导数——算法微分的原理和技术》,应用数学前沿,第19卷,SIAM,宾夕法尼亚州费城,2000年。;A.Griewank,《评估导数——算法微分的原理和技术》,应用数学前沿,第19卷,SIAM,宾夕法尼亚州费城,2000年·Zbl 0958.65028号
[11] Griewank,A。;朱德斯,D。;Utke,J.,ADOL-C:用(C/C++)编写的算法自动微分包,ACM Trans。数学。软件,22131-167(1996)·Zbl 0884.65015号
[12] Griewank,A。;乌特克,J。;Walther,A.,通过一元Taylor级数的正向传播评估高导数张量,数学。计算。,69, 1117-1130 (2000) ·Zbl 0952.65028号
[13] Gröbner,W.,Die Lie-Reihen und ihre Anwendung(1967),《德国维生教育:德国柏林维生教育》·Zbl 0157.40301号
[14] Hardy,M.,偏导数组合学,电子。J.Combina.,13,1-13(2006)·Zbl 1080.05006号
[15] Isham,C.J.,《物理学家的现代微分几何》(2001),《世界科学:世界科学新加坡》·Zbl 0746.53001号
[16] Isidori,A.,《非线性控制系统:导论》(1995),《施普林格:施普林格伦敦》·兹伯利0569.93034
[17] de Jager,B.,符号计算在非线性控制中的应用:可行吗?,IEEE传输。自动化。控制,40,1,84-89(1995)·Zbl 0925.93215号
[18] B.de Jager,非线性控制系统建模和分析中的符号计算,载于:第十届IEEE计算机辅助控制系统设计国际研讨会与1999年控制应用会议(1999 IEEE CCA/CACSD),美国夏威夷岛科哈拉成本,1999年8月22日至27日。;B.de Jager,非线性控制系统建模和分析中的符号计算,载于:第十届IEEE计算机辅助控制系统设计国际研讨会与1999年控制应用会议(1999 IEEE CCA/CACSD),科哈拉成本,美国夏威夷岛,1999年8月22日至27日。
[19] K.-U.Klatt,S.Engell,Rührkessebreakator mit Parallel-und Folgereaktion,in:S.Engell(编辑),Nichtlinerie Regelungen:Methoden,Werkzeuge,Anwendungen,VDI Berichte,第1026卷,VDI Verlag,杜塞尔多夫,1993年,第101-108页。;K.-U.Klatt,S.Engell,Rührkesselbreaktor mit Parallel-und Folgereaktion,收录于:S.Englel(编辑),Nichtlineare Regelungen:Methoden,Werkzeuge,Anwendungen,VDI-Berichte,第1026卷,VDI-Verlag,Düsseldorf,1993,第101-108页。
[20] A.Kugi,K.Schlacher,R.Novaki,《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与综合的符号计算》,《软件研究》,第2卷,WIT-Press,南安普敦,1999年,第255-264页。;A.Kugi,K.Schlacher,R.Novaki,《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与综合的符号计算》,《软件研究》,第2卷,WIT-Press,南安普敦,1999年,第255-264页。
[21] Kwatny,H.G。;Blankenship,G.L.,《非线性控制和分析力学:计算方法》(2000年),Birkhäuser:Birkháuser Boston·Zbl 0963.93007号
[22] Mishkov,R.L.,Faa-di Bruno公式对具有向量自变量的复合函数的推广,Internal。数学杂志。数学。科学。,24, 7, 481-491 (2000) ·Zbl 0967.46031号
[23] 奈梅耶,H。;van der Schaft,A.J.,非线性动态控制系统(1990),《施普林格:施普林格柏林》·Zbl 0701.93001号
[24] V.Polyakov,R.Ghanadan,G.L.Blankenship,非线性和自适应控制的符号数字计算工具,摘自:IEEE/IFAC计算机辅助控制系统设计联合研讨会论文集,亚利桑那州图森,1994年,第117-122页。;V.Polyakov,R.Ghanadan,G.L.Blankenship,非线性和自适应控制的符号数字计算工具,摘自:IEEE/IFAC计算机辅助控制系统设计联合研讨会论文集,亚利桑那州图森,1994年,第117-122页·Zbl 0925.93057号
[25] J.D.Pryce,J.K.Reid,AD01,用于自动区分的Fortran 90代码,技术报告RAL-TR-1998-057,卢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计算和信息系统部,1998年。;J.D.Pryce,J.K.Reid,AD01,Fortran 90自动区分代码,技术报告RAL-TR-1998-057,卢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计算和信息系统部,1998年。
[26] Röbenack,K.,利用自动微分设计非线性控制器和观测器所需张量场的李导数计算,Proc。申请。数学。机械。,5, 1, 181-184 (2005) ·Zbl 1391.93102号
[27] Röbenack,K。;Reinschke,K.J.,基于自动微分的李导数和李括号的计算,Z.Angew。数学。机械。,84, 2, 114-123 (2004) ·Zbl 1037.93029号
[28] R.Rothfuß,Anwendung der flachheitsbasierten Analyse und Regelung nichtlinearer Mehrgrö\223;ensysteme,VDI-Forschrittsberichte,第664卷,Reihe 8:Meࢺ-,Steuerungs-und Reglungstechnik,VDI-Verlag,Düsseldorf,1997。;R.Rothfuß,Anwendung der flachheitsbasierten Analyse und Regelung nichtlinearer Mehrgrö\223;ensysteme,VDI-Forschrittsberichte,第664卷,Reihe 8:Meࢺ-,Steuerungs-und Reglungstechnik,VDI-Verlag,Düsseldorf,1997。
[29] 罗特福。;鲁道夫,R。;Zeitz,M.,非线性化学反应器模型的基于平坦度的控制,Automatica,32,10,1433-1439(1996)·Zbl 0865.93046号
[30] Rugh,W.J.,《非线性系统理论:Volterra/Wiener方法》(1981),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约翰霍普金森大学出版社,马里兰州巴尔的摩·Zbl 0666.93065号
[31] O.Stauring,《使用模板和运算符重载实现灵活的自动区分》,《在克兰菲尔德大学施里文汉姆校区自动区分研讨会上的演讲》,2003年6月。;O.Stauring,《使用模板和运算符重载实现灵活的自动区分》,《在克兰菲尔德大学施里文汉姆校区自动区分研讨会上的演讲》,2003年6月。
[32] Wambacq,P。;Sansen,W.,《模拟集成电路的失真分析》(1998),Kluwer学术出版社:Kluwer-学术出版社Dordrecht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它的项目与zbMATH标识符启发式匹配,并且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