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知任务分析中出现的多智能体系统行为的形式化验证。 (英语) Zbl 1105.68358号

摘要:本文的主要目标是提出一种新的形式化方法来验证认知任务分析(CTA),这是一种分析工具,已成功用于设计多智能体架构上的反应行为。为了实现这一点,开发了一个正式的逻辑系统,其目的是正式检查最终实现的可能成功或失败。这种逻辑的重点是根据代理人的目标、感知和行动来建模代理人的行为。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反应系统和认知任务分析的研究现状。对这些领域中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简单定义:主体、对象、反应行为、控制等。作为例证,本文给出了将CTA应用于简单邮政递送模型的结果。然后,定义了该逻辑的语法和语义。最后,将逻辑应用于验证先前CTA分析产生的一些行为。

MSC公司:

68时01分 人工智能的一般主题
68T05型 人工智能中的学习和自适应系统

软件:

加罗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Alvarado M.,《计算机国际委员会备忘录》ENC01第803–812页–(2001)
[2] Atkinson Abutridy J.Carrasco J.1999《利用伊比利亚-美洲人工智能研究所(编辑)Española人工智能研究所(AEPIA)紧急情况下的人工智能成分进化模型》,编号Otoño/99,第59–67页
[3] Baader F.,《应用非经典逻辑杂志》5,第153页–(1995)
[4] Barwise J.,《知识推理的理论方面II》(1988年)
[5] Barwise J.,《逻辑形势》(1989)·Zbl 0664.03003号
[6] Barwise J.,图表和逻辑工作文件(1993年)
[7] 内政部:10.2307/2026578·doi:10.2307/2026578
[8] Barwise J.,《情境与态度》(1983年)
[9] Barwise J.,《信息流:分布式系统的逻辑》(1997)·Zbl 0927.03004号
[10] Beer R.D.,《智能作为适应性行为:计算神经行为学实验》(1990年)·Zbl 0743.68111号
[11] Bertino E.,《动态世界》第219–246页(1999年)
[12] Boolos G.,《可证明性的逻辑》(1993)·Zbl 0891.03004号
[13] 内政部:10.1016/0004-3702(91)90053-M·doi:10.1016/0004-3702(91)90053-M
[14] Brooks R.,《人工智能》(1991)
[15] Cañas J.,《第八届人工智能协会会议纪念》。CAEPIA’99 1第98页–(1999)
[16] Castañeda S.1993认知与教育程序。系列研讨会,第1名。医学院-联阿援助团墨西哥DF
[17] Chellas B.,模态逻辑:导论(1980)
[18] DOI:10.1038/科学美国0190-32·doi:10.1038/科学美国人0190-32
[19] 库珀R.,情境理论及其应用(1990)
[20] d'Inverno M.,《理解代理系统》(2001)·doi:10.1007/978-3-662-04607-4
[21] El Alami M.de Arriaga F.Ugena A.1998第二届KFUPM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研讨会论文集多智能体模拟作为决策和学习的辅助
[22] Fischer M.J.,第九届ACM计算机理论研讨会会议记录,第286-294页–(1977)
[23] 内政部:10.1016/0022-0000(79)90046-1·Zbl 0408.03014号 ·doi:10.1016/0022-0000(79)90046-1
[24] Gabbay D.M.Hogger C.J.Robinson J.A.1993《人工智能和逻辑编程中的逻辑手册——第1卷:逻辑基础》牛津大学出版社第175-240页·Zbl 0808.68027号
[25] Galton A.,时态逻辑及其应用(1987)·Zbl 0683.68003号
[26] Galton A.,《人工智能和逻辑编程逻辑手册》,第175-240页–(1995)
[27] García-Alegre M.,《IEEE国际系统会议论文集》,《人与控制论》第2页,1729–(1995)
[28] 内政部:10.1016/0304-3975(87)90045-4·Zbl 0625.03037号 ·doi:10.1016/0304-3975(87)90045-4
[29] Gregory R.L.,《牛津心灵伴侣》(1987)
[30] Harel D.,《哲学逻辑手册》,《经典逻辑的扩展》卷(1984年)
[31] Hustadt U.,《第八届时间表征与推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TIME’2001),第206-213页–(2001)
[32] DOI:10.1016/S0004-3702(99)00107-1·Zbl 0938.68864号 ·doi:10.1016/S0004-3702(99)00107-1
[33] Kaelbling L.,《行动和计划的推理》,第395–410页–(1987)
[34] Laureano A.1998 Los sistemas reactivos:un nuevo acercamiento A la intelligencia artificial distributuida Revista NOVATICA,No.132 51 55西班牙
[35] Laureano A.2000年国际互联网协会(Interacción Dinámica en Sistemas de Enseñanza Inteligentes)。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生物研究所博士论文
[36] 内政部:10.1076/ilee.6.3.225.3603·doi:10.1076/ilee.6.3.225.3603
[37] Laureano A.de Arriaga F.1999《El análisis认知》,《El analisis cognitivo de tareas una herramienta para modelar la conductata de los sistemas de enseñanza intelligentes》。Revista Latina de Pensamiento y Lenguaje 2B 315 335墨西哥
[38] 内政部:10.1080/019697200124900·Zbl 1061.68548号 ·doi:10.1080/019697200124900
[39] 内政部:10.1080/09528130110063092·Zbl 1010.68664号 ·doi:10.1080/09528130110063092
[40] Luck M.,第一届多代理系统国际会议,第254–260页–(1995)
[41] 内政部:10.1007/BF01191722·Zbl 0790.68041号 ·doi:10.1007/BF01191722
[42] Maes P.,《从生物学到工程的自主智能体理论与实践设计》,第49-70-页(1993)
[43] Meyer J.-J.Ch.,《剑桥理论计算机科学丛书》41(1995)
[44] Mylopoulos J.,《概念建模,人工智能、数据库和编程语言的观点》(1984年)
[45] 内政部:10.1017/S0269888999134052·doi:10.1017/S02698889999134052
[46] Newell A.,AI Magazine 2第1页–(1981)
[47] Parikh R.,《程序逻辑第一次工作会议录》,第102–144页–(1981)
[48] Pratt V.,第17届IEEE计算机科学基础研讨会论文集,第109–121页–(1976)
[49] 里丁·R.E.,ERIC。文件复制服务第340页–(1992)
[50] Spivey J.M.,《理解Z:规范语言及其形式语义》(1988年)·Zbl 0658.68005号
[51] DOI:10.1093/分钟/LIX.236.433·doi:10.1093/分钟/LIX.236.433
[52] 图灵A.M.,《图灵作品集》,机械智能第97–106页,(1947)
[53] 模态逻辑作为信息理论(1983)
[54] Wolter F.,《诉讼程序KR-98》第512–513页(1998年)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