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逻辑程序中的并行性。 (英语) Zbl 0875.68238号

MSC公司:

68N17号 逻辑编程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F.Bancilhon,D.Maier,Y.Sagiv和J.D.Ullman,魔术集和其他实现逻辑程序的奇怪方法,在:Proc。ACM交响乐团。《数据库系统原理》,马萨诸塞州波士顿(1986年3月),第1-15页。
[2] F.Bancilhon和R.Ramakrishnan,递归查询处理策略的业余介绍,摘自:Proc。ACM SIGMOD国际数据管理会议,华盛顿特区(1986),第16-53页。修订并重印于:《人工智能和数据库读物》,M.Brodie和J.Mylopoulos编辑,(1988)第376-430页。
[3] C.Beeri和R.Ramakrishnan,《魔法的力量》,摘自:Proc。ACM交响乐团。《数据库系统原理》,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1987年3月),第269-283页·Zbl 0722.68018号
[4] F.Bry,递归数据库中的查询评估: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协调,ECRC TR IR-KB-64,(1989年4月)。
[5] J.-H.Chang、A.M.Despain和D.DeGroot,《基于静态数据依赖性分析的逻辑程序并行性》,收录于:论文摘要,Compcon 85,IEEE计算机学会(1985年2月)。
[6] A.Ciepielewski和S.Haridi,逻辑程序并行执行的形式化模型,见:信息处理83(North-Holland,1983),第299-305页。
[7] A.Ciepielewski和S.Haridi,Or-Parallel令牌机中活动的控制,摘自:Proc。IEEE交响乐。《逻辑编程》,大西洋城(1984年2月)。
[8] K.L.Clark和S.Gregory,《Parlog:逻辑中的并行编程》,收录于:《编程语言学报》(1986年1月),第1-49页·Zbl 0592.68016号
[9] S.R.Cohen和O.Wolfson,《为什么一个单一的并行化策略在知识库中是不够的》,摘自:Proc。ACM交响乐团。《数据库系统原理》,宾夕法尼亚州费城(1989年3月),第200-216页。
[10] J.Conery,逻辑程序并行解释的And-Or过程模型,博士论文,TR 204,加州大学欧文分校(1983年6月)。
[11] D.DeGroot,限制与平行主义,摘自:Proc。《发电计算机系统国际会议》,ICOT(1984)·Zbl 0599.76052号
[12] S.W.Dietrich和D.S.Warren,《扩展表:逻辑编程中的备忘录关系》,摘自:Proc。IEEE交响乐。《逻辑编程》,旧金山(1987年9月)。
[13] G.Dong,通过分解数据库对数据日志查询进行分布式处理,in:Proc。ACM SIGMOD国际数据管理会议,波特兰(1986),第26-35页。
[14] N.Eisinger、S.Kasif和J.Minker,《逻辑编程:并行方法》,摘自:Proc。第一届逻辑编程会议(1982)。
[15] S.Ganguly、A.Silberschatz和S.Tsur,数据日志查询并行处理框架,手稿·Zbl 0772.68025号
[16] M.Hermenegildo和F.Rossi,《关于逻辑程序中独立并行的正确性和效率》,摘自:Proc。《北美逻辑编程会议》,克利夫兰(1989),第369-389页。
[17] L.V.Kalé,逻辑程序的并行执行:Reduce-Or过程模型,in:Proc。《逻辑编程国际会议》,墨尔本(1987年5月),第616-632页。
[18] L.V.Kalé,并行逻辑编程方案的完整性和完全并行性,收录于:Proc。IEEE交响乐。《逻辑编程》,旧金山(1987年9月),第125-133页。
[19] M.Kifer和E.Lozinskii,演绎数据库的有效实现框架,在:Proc。高级数据库Symp。,东京(1986)·兹伯利0643.68165
[20] M.Kifer和E.Lozinskii,Sygraf:以数据库方式实现逻辑程序,见:IEEE Trans。软件工程(1988年7月)922-935。
[21] E.Lozinskii,通过生成评估演绎数据库中的查询,in:Proc。《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1985),第173-177页。
[22] M.Maher和R.Ramakrishnan,《逻辑程序的不动点》,载于:Proc。北美逻辑编程会议(1989)。
[23] I.S.Mumick、S.Finkelstein、H.Pirahesh和R.Ramakrishnan,《魔法条件》,准备中。
[24] L.Naish,并行Nu-Prolog,墨尔本大学计算机科学系,TR 17(1987)。
[25] J.Naughton和R.Ramakrishnan,逻辑程序评估的统一方法,《技术报告》,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1989年)。
[26] G.H.Pollard,《Horn子句程序的并行执行》,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博士论文(1981年)。
[27] R.Ramakrishnan,《魔术模板:逻辑程序的迷人方法》,摘自:Proc。《逻辑编程国际会议》,华盛顿州西雅图(1988年8月),第140-159页。
[28] R.Ramakrishnan、C.Beeri和R.Krishnamurthy,《优化存在数据日志查询》,摘自:Proc。第七届ACM SIGMOD-SIGACT Symp。数据库系统原理(1988)。
[29] J.Rohmer、R.Lescoeur和J.M.Kerisit,亚历山大方法,演绎数据库中递归公理的处理技术,收录于:新一代计算4(1986)273-285·Zbl 0615.68062号 ·doi:10.1007/BF03037407
[30] H.Seki,《论亚历山大模板的力量》,摘自:Proc。第八届ACM SIGMOD-SIGACT交响乐团。数据库系统原理(1989),第150-159页。
[31] E.Shapiro,《并发序言:进度报告》,IEEE Trans。计算机(1986年8月)44-58。
[32] J.D.Ullman,《数据库和知识库系统原理》,第1卷和第2卷(计算机科学出版社,1989年)。
[33] J.D.Ullman,《自下而上战胜自上而下的数据日志》,摘自:Proc。第八届ACM SIGMOD-SIGACT Symp。数据库系统原理(1989),第140-149页。
[34] A.van Gelder,逻辑查询评估的消息传递框架,in:Proc。ACM SIGMOD国际数据管理会议,华盛顿特区(1986),第16-53页。
[35] M.van Emden和R.Kowalski,谓词逻辑作为编程语言的语义,J.ACM 28(1976)733-742·Zbl 0339.68004号
[36] L.Vieille,《递归查询处理:逻辑的力量》,发表于:《理论计算机科学》(1989)·Zbl 0685.68077号
[37] O.Wolfson和A.Silberschatz,分享逻辑程序评估的负载,见:Proc。第七届ACM SIGMOD-SIGACT Symp。《数据库系统原理》(1988年)。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