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的岩石材料损伤演化模型。 (英语) Zbl 1481.74540号

摘要:岩石材料作为一种具有原始缺陷的天然工程材料,其力学行为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和各向异性。然而,岩石损伤力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然而,由于岩石材料力学性质的复杂性,描述岩石破坏过程的成熟适用模型和确定最大损伤值的方法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岩石材料损伤演化模型。该模型采用了描述材料断裂过程的最小能耗原理。利用花岗岩单轴压缩试验数据和单轴拉伸、单轴压缩数值试验结果,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此外,将新模型的结果与试验(数值试验和实际试验)和传统损伤模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对比表明,新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更好地反映花岗岩试样的断裂过程。此外,新模型和Mazars模型的释放损伤能量不同,新模型的释放损伤能量略低于Mazars模型。

MSC公司:

74升10 土壤和岩石力学
74卢比 脆性损伤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Jaeger,J.C。;库克,N.G.W。;Zimmerman,R.W.,《岩石力学基础》(2007),布莱克威尔:布莱克威尔伦敦
[2] 谢海平。;彭瑞德。;周华伟。;曲毅,基于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的岩石强度理论研究进展,Pro。自然科学。,141086-1092(2004),(中文)
[3] 周春云。;朱凤霞,饱和软岩双屈服面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国际岩石力学杂志。最小科学。,47, 385-395 (2010)
[4] 谢,N。;朱启智。;Xu,L.H。;Shao,J.F.,准脆性岩石基于细观力学的弹塑性损伤模型,计算。岩土工程。,38, 970-977 (2011)
[5] Shojaei,A。;Taleghani,A.D。;Li,G.Q.,多孔岩石水力压裂的连续损伤破坏模型,国际塑性杂志,59,199-212(2014)
[6] Untereger,D。;Fuchs,B。;Hofstetter,G.,《不同类型完整岩石的损伤塑性模型》,《国际岩石力学杂志》。最小科学。,80, 402-411 (2015)
[7] 张建忠。;Xu,W.Y。;Wang,H.L。;Wang,R.B。;孟庆霞。;Du,S.W.,《脆性岩石的弹塑性耦合损伤模型及其在地下开挖建模中的应用》,《国际岩石力学杂志》。最小科学。,84, 130-141 (2016)
[8] Zhao,L.Y。;朱启智。;徐,W.Y。;戴,F。;Shao,J.F.,脆性岩石瞬时和时间相关行为的统一微观力学损伤模型,国际岩石力学杂志。最小科学。,84, 187-196 (2016)
[9] 朱永平,多孔岩石基于细观力学的损伤本构模型,国际岩石力学杂志。最小科学。,91, 1-6 (2017)
[10] Liu,L.Y。;季海光(Ji,H.G.)。;Elsworth,D。;Zhi,S。;Lv,X.F。;Wang,T.,定义岩石热损伤的双损伤本构模型,国际岩石力学杂志。最小科学。,第126条,第104185页(2020年)
[11] 刘,Y。;Dai,F.,循环单轴压缩下间歇节理岩石的损伤本构模型,国际岩石力学杂志。最小科学。,103, 289-301 (2018)
[12] 王力强。;Yin,Y.P。;周,C.Y。;黄,B.L。;王伟平,水力耦合剑川洞危岩体损伤演化,滑坡,171083-1090(2020)
[13] Wang,J.B。;张,Q。;宋振平。;张永伟,盐岩单轴压缩蠕变特性与损伤本构模型,国际损伤力学杂志。,902-922年9月6日(2019年)
[14] Krajcinovic,D。;Silva,M.A.G.,《连续损伤理论的统计方面》,国际固体结构杂志。,18551-562(1982年)·兹比尔0484.73088
[15] Wang,Z.L。;李,Y.C。;Wang,J.G.,考虑岩石剩余强度的损伤软化统计本构模型,计算。地质科学。,33, 1-9 (2007)
[16] 周杰伟。;Xu,W.Y。;Yang,X.G.,单轴压缩下脆性岩石的微裂纹损伤模型,Mech。Res.Commun.公司。,37, 399-405 (2010) ·Zbl 1272.74469号
[17] 李,X。;曹伟国。;Su,Y.H.,岩石软化行为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工程地质学。,143-144, 1-17 (2012)
[18] Mortazavi,A。;Molladavoodi,H.,《深部地下洞室脆性岩石损伤模型的数值研究》,《工程分形》。机械。,90, 101-120 (2012)
[19] Liu,H.Y。;Su,T.M.,单轴压缩下非持久节理岩体的动态损伤本构模型,Mech。Res.Commun.公司。,77, 12-20 (2016)
[20] Bai,Y。;Shan,R.L。;Ju,Y。;吴永新。;Sun,P.F。;王振英,冻结弱胶结红砂岩的力学特性和损伤本构模型研究,冷注册科学。技术。,171,第102980条pp.(2020)
[21] 沈,P.W。;Tang,H.M。;宁,Y。;Wu,Y.B。;Xia,D.,基于应变软化岩石本构模型的损伤力学,Eng.Fract。机械。,216,第106521条pp.(2019)
[22] 纪,M。;Chen,K。;郭海杰,基于岩石强度统计的岩石单轴损伤本构模型,高级土木工程。工程,2018年,第5047834条pp.(2018)
[23] 胡,B。;潘,P.Z。;季文伟。;Miao,S.T.,基于最大熵理论的岩石概率损伤本构关系研究,国际地质力学杂志。,第20条,第06019018页(2020年)
[24] 谢海平,《岩石力学中的分形》(1993),中国铁道大学出版社:博卡拉顿
[25] Tang,C.A.,渐进岩石破坏和相关地震活动的数值模拟,国际岩石力学杂志。最小科学。,34249-261(1997年)
[26] 唐,C.A。;Kaiser,P.K.,《脆性岩石破坏期间累积损伤和地震能量释放的数值模拟——第一部分:基本原理》,国际岩石力学杂志。最小科学。,35, 113-121 (1998)
[27] 周志斌,《最小能耗原理及其应用》(2001),科学出版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28] 李振新,损伤力学及其应用(2002),科学出版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29] J.Lemaitre,R.Desmorat,《工程损伤力学》,施普林格出版社,柏林,2005年。
[30] Lemaitre,J.,《损伤力学课程》(1992年),施普林格:柏林施普林格出版社·Zbl 0756.73002号
[31] 王磊,岩石弹塑性损伤模型及其应用研究(2006),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文)
[32] Mazars,J。;Cabot,G.P.,连续介质损伤理论在混凝土中的应用,J.工程机械。,115, 345-365 (1989)
[33] 周杰伟。;徐伟业,单轴拉伸加载下脆性岩石微裂纹损伤模型研究,中国。固体力学杂志。,30509-514(2009),(中文)
[34] 谢海平。;Li,L.Y。;Jv,Y。;彭瑞德。;Yang,Y.M.,岩石损伤和灾难性破坏的能量分析,科学。中国科技。科学,44,199-209(2011)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