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动态扩展边界决策的轮内机动车辆车道偏离辅助协调控制系统。 (英语) Zbl 1455.93134号

小结:针对轮内机动车辆主动安全控制的优点,在保证车辆稳定性的前提下,对车道偏离辅助系统提出了分类决策控制执行。利用神经网络算法在决策层设计了随车速、路面曲率和路面附着系数变化的动态扩展边界,将不同的危险程度划分为不同的决策区域。在控制层设计了主动差速转向控制器、电子差速控制器及其协调控制策略,并在不同的决策区域之间进行了相应的控制。为了避免车辆被矫正到车道中心线时由于漂移角的存在而导致二次偏离的危险情况,在控制层设计了航向角控制器。根据当前车速、路面粘着系数和执行层的横向加速度,划分不同的扭矩分配模式,并在不同扭矩分配模式之间相应地执行经济分配、稳定性分配、联合分配。最后,利用Carsim和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验证。

MSC公司:

93C85号 控制理论中的自动化系统(机器人等)
93亿B51 设计技术(稳健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盖克瓦德,V。;Lokhande,S.,用于高级驾驶员辅助的车道偏离识别,IEEE智能交通系统交易,16,2,910-918(2015)
[2] Tan,D.K。;Chen,W.W。;Wang,H.B.,基于方向盘角度安全包络线的车道偏离预防共享控制,控制工程实践,64,15-26(2017)
[3] 古达尔齐,A。;Ghajar,M.,《将车道保持系统与新型驾驶员辅助系统中的直接偏航力矩控制任务相结合》,《机械工程师学会学报》,229,1,16-38(2014)
[4] Lee,J。;Yi,K.,《为避免意外车道偏离制定过度转向扭矩和差速制动组合策略》,2011年第14届IEEE智能运输系统国际会议(ITSC),1223-1230(2011),纽约:IEEE,纽约
[5] Katzourakis D、Alirezaei M、Winter J等人,《道路偏离预防的共享控制》,IEEE系统、人与控制论国际会议(SMC),2011年10月9日至12日,美国阿拉斯加安克雷奇,2011年,1037-1043。
[6] 马里诺,R。;Scalzi,S。;Netto,M.,《用于自动车辆车道保持的嵌套PID转向控制》,控制工程实践,19,12,1459-1467(2011)
[7] Lee,J。;Choi,J.等人。;Yi,K.,使用差速制动防止意外车道偏离的车道保持辅助控制算法,控制工程实践,23,1-13(2014)
[8] Kang,T。;Kim,D。;Soh,M.,《为弱势道路使用者开发使用状态可变表面的车道保持控制系统》,《国际汽车技术杂志》,19,3,489-498(2018)
[9] 佐藤,M。;山本,G。;Guj,D.,使用磁共振耦合的无线轮内电机的开发,IEEE电力电子学报,31,7,5270-5278(2016)
[10] Ge,P.S。;徐国凯,《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关键技术》(2015),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北京
[11] 佩雷斯,J。;Milanes,V。;Onieva,E.,自主地面车辆横向控制的级联结构,IEEE电力电子学报,1,12,73-82(2011)
[12] Kang,J。;Kim,W。;Lee,J.,六轮驱动机器人车辆的滑移转向控制,机械工程师学会学报第D部分:汽车工程杂志,1,1-23(2010)
[13] 胡,C。;Jing,H。;Wang,R.R.,自主地面车辆路径跟踪的鲁棒H_∞输出反馈控制,机械系统与信号处理,70,71,414-427(2016)
[14] 王瑞瑞。;胡,C。;Yan,F.J.,四轮独立驱动自主地面车辆路径跟踪的复合非线性反馈控制,IEEE控制系统技术汇刊,17,7,2063-2074(2016)
[15] 孙晓伟,汽车横摆力矩控制与差速驱动辅助转向的扩展协调控制,合肥工业大学,2017。
[16] Ozkop,E。;阿尔塔斯,I.H。;Okumus,H.I.,直接轮驱动电动汽车的模糊逻辑滑模控制电子差速器,国际电子杂志,102,11,1919-1942(2015)
[17] De Filippis,G。;Lenzo,B。;Sorniotti,A.,多传动系统电动汽车的节能扭矩矢量控制,IEEE车辆技术汇刊,67,6,4702-4715(2018)
[18] Doumiati,M。;维多利亚州。;Lechner,D.,《车辆轮胎/路面力估算观察员:实验验证》,《车辆系统动力学》,48,11,1345-1378(2010)
[19] Merah,A。;哈塔尼,K。;Drauu,A.,《车道保持和道路偏离预防的新型共享控制》,《车辆系统动力学》,54,1,1-16(2016)
[20] 郭国宏,《汽车操纵动力学》(1991),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长春
[21] 于振生。;夏秋生,《车辆理论》(2009),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
[22] Kenda,J。;Kopac,J.,《车辆交通中横向加速度的测量和分析》,Tehnicki Vjesnik,18,2,281-286(2011)
[23] 黄,Z。;吴,Y.W。;刘杰,高速车辆车道偏离避让系统研究,机械工程学报,49,22,157-163(2013)
[24] 珐琅,N。;Mammar,S。;Netto,M.,基于混合自动机和复合Lyapunov函数的车道偏离避免驾驶员转向辅助,IEEE智能交通系统汇刊,11,1,28-39(2010)
[25] Yang,C.Y。;蔡伟,《可拓学》(2014),北京:科学出版社,北京
[26] 王建杰。;Xu,Z.B.,神经网络与最佳三元逼近,《系统科学与复杂性杂志》,2401-412(2011)·Zbl 1283.42003年4月
[27] 傅海霞。;赵浩,Matlab神经网络应用设计(2010),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
[28] Shtessel,Y。;爱德华兹,C。;Fridman,L.,滑模控制与观测(2014),纽约:Springer,纽约
[29] 卢S.F。;Xu,X。;Chen,L.,轮内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的电子差速器和差速器辅助转向的协调控制,机械工程杂志,53,16,78-85(2017)
[30] Liu,J.J.,在边界控制匹配扰动下,滑模控制对ode-chrodinger级联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系统科学与复杂性杂志,31,5,1146-1163(2018)·Zbl 1405.93060号
[31] 《公路线形设计规范》(2017),北京:中国交通出版社,北京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