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行45度斜肋湍流器间隙尺寸的影响。 (英语) Zbl 1356.76249号

总结:目的{}-使用数值代码对顶壁和底壁上带有45°肋湍流器的通道内的湍流气流进行数值预测。对于预测,使用了v2-f湍流模型(速度变化标度和椭圆松弛因子模型)。本文旨在讨论这些问题。{}设计/方法/方法{}-研究了有或无间隙的三种不同肋条布置,以提供间隙尺寸对流动结构和传热特性影响的信息。本文考虑了三维湍流输送和详细的流动结构特征,从而对表面传热增强的机理提供了新的见解。{}调查结果{}-与基线肋骨布置相比,数值预测结果表明,带间隙的平行肋骨(间隙宽度为肋骨高度的两倍)显示出最高的局部努塞尔数比。这是局部涡度分布增加以及混合、二次流和湍流输送的局部量级增加的结果。当间隙宽度为肋骨高度的0.5倍时,局部传输变化不太明显。因此,对于这种布置,相关的局部和空间平均努塞尔数比率也较低。{}实际影响{}-结果将改进传热强化技术。{}创意/价值{}-本研究提供了新的信息,并深入了解了带肋湍流器的通道中的流动结构特征,包括有间隙和无间隙,尤其是导致表面传热增强的机制,这在任何其他现有的数值或实验研究中都不可用。

MSC公司:

76米25 其他数值方法(流体力学)(MSC2010)
76层65 湍流的直接数值模拟和大涡模拟
80平方米 其他数值方法(热力学)(MSC2010)
80A20型 传热传质、热流(MSC2010)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Aharwal,K.、Gandhi,B.和Saini,J.(2008),“太阳能空气加热器矩形管道中倾斜连续肋条布置间隙导致传热增强的实验研究”,《可再生能源》,第33卷,第585-596页·Zbl 1356.76249号 ·doi:10.1108/HFF-04-2015-0156
[2] Bonhoff,B.,Parneix,S.,Leusch,J.,Johnson,B.,Schabacker,J.和Bolcs,A.(1999),“45度肋冷却通道内流动和传热的实验和数值研究”,《国际热流和流体流动杂志》,第20卷,第311-319页·Zbl 1356.76249号 ·doi:10.1108/HFF-04-2015-0156
[3] Chaube,A.、Gupta,S.和Verma,P.(2014),“在两个相对的墙壁上具有整体倾斜离散肋的方形通道中的传热和摩擦因数增强”,《机械科学与技术杂志》,第28卷第5期,第1927-1937页·Zbl 1356.76249号 ·doi:10.1108/HFF-04-2015-0156
[4] Cho,H.、Wu,S.和Kwon,H.(2000),“带离散肋矩形风管中的局部传热/传质测量”,ASME汇刊-涡轮机械杂志,第122卷第3期,第579-586页·兹比尔1356.76249 ·doi:10.1108/HFF-04-2015-0156
[5] Han,J.C.,Zhang,Y.M.和Lee,C.P.(1991),“具有平行、交叉和v形角肋的方形通道中的强化传热”,ASME汇刊-传热杂志,第113卷第3期,第590-596页·兹比尔1356.76249 ·doi:10.1108/HFF-04-2015-0156
[6] Iacovides,H.和Raisee,M.(2008),“相对壁上带有斜肋的静止和旋转冷却通道中的湍流流动和传热”,《国际热流和流体流动数值方法杂志》,第18卷第2期,第258-278页·兹比尔1158.76019 ·doi:10.1108/HFF-04-2015-0156
[7] Keshmiri,A.(2012年),“三维和二维脊形通道的数值敏感性分析”,《热质传递》,第48卷第7期,第1257-1271页·Zbl 1356.76249号 ·doi:10.1108/HFF-04-2015-0156
[8] Ligrani,P.M.(2013),“燃气轮机发动机涡轮部件内部冷却的强化传热技术”,《旋转机械国际期刊》,2013年,第1-32页·Zbl 1356.76249号 ·doi:10.1108/HFF-04-2015-0156
[9] Ligrani,P.M.和Mahmood,G.I.(2003年),“带有45度角交叉立叶涡轮增压器的矩形通道中的空间解析传热和摩擦系数”,ASME汇刊-涡轮机械杂志,第125卷第3期,第575-584页·Zbl 1356.76249号 ·doi:10.1108/HFF-04-2015-0156
[10] Ligrani,P.M.、Oliveria,M.M.和Blaskovich,T.(2003),“传热强化技术的比较”,美国航空航天学会杂志,第41卷第3期,第337-362页·Zbl 1356.76249号 ·doi:10.1108/HFF-04-2015-0156
[11] Lu,B.和Jiang,P.-X.(2006),“带角肋矩形通道内对流换热的实验和数值研究”,《实验热与流体科学》,第30卷,第513-521页·Zbl 1356.76249号 ·doi:10.1108/HFF-04-2015-0156
[12] Mahmood,G.I.,Ligrani,P.M.和Chen,K.(2003),“在带有45度角肋湍流的矩形通道中,可变特性和温度比对努塞尔数的影响”,ASME汇刊-传热杂志,第125卷第5期,第769-778页·Zbl 1356.76249号 ·doi:10.1108/HFF-04-2015-0156
[13] Nonino,C.和Comini,G.(2002),“方形肋通道中的对流传热”,《国际热流与流体流动数值方法杂志》,第12卷第5期,第610-628页·Zbl 1140.76465号 ·doi:10.1108/HFF-04-2015-0156
[14] Ooi,A.,Iacarino,G.,Durbin,P.和Behnia,M.(2002),“带肋管道中流动和传热的雷诺平均模拟”,《国际热流和流体流动杂志》,第23卷,第750-757页·Zbl 1356.76249号 ·doi:10.1108/HFF-04-2015-0156
[15] Schabacker,J.、Boelcs,A.和Johnson,B.(1999),“45度肋条布置的内部冷却剂通道中流动特性的PIV研究”,ASME论文编号99-GT-120,ASME第44届内部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大会和博览会,印第安纳州印第安纳波利斯。
[16] Taslim,M.,Li,T.和Kercher,D.(1996),“在两个相对的壁上用有角度、V形和离散肋进行粗糙化的通道中的实验传热和摩擦”,ASME汇刊-涡轮机械杂志,第118卷第1期,第20-28页·Zbl 1356.76249号 ·doi:10.1108/HFF-04-2015-0156
[17] Won,S.Y.和Ligrani,P.M.(2004),“平行和交叉立管紊流器通道中流动结构和局部努塞尔数的比较”,《国际传热传质杂志》,第47卷第8-9期,第1573-1586页·Zbl 1356.76249号 ·doi:10.108/HFF-04-2015-0156
[18] Won,S.Y.、Mahmood,G.I.和Ligrani,P.M.(2003),“带斜交叉立管湍流的渠道中的流动结构和局部Nussle数变化”,《国际传热传质杂志》,第46卷第17期,第3153-3166页·Zbl 1356.76249号 ·doi:10.108/HFF-04-2015-0156
[19] Won,S.Y.,Burgess,N.K.,Peddicord,S.和Ligrani,P.M.(2004),“45度定向平行肋湍流器的空间分辨表面传热,包括试验表面传导分析”,ASME汇刊-传热杂志,第126卷,第193-201页·Zbl 1356.76249号 ·doi:10.108/HFF-04-2015-0156
[20] Xie,G.,Liu,J.,Ligrani,P.和Sunden,B.(2014a),“带偏置中间截断肋的方形通道中的流动结构和传热”,《国际传热与传质杂志》,第71卷,第44-56页·Zbl 1356.76249号 ·doi:10.1108/HFF-04-2015-0156
[21] Xie,G.,Liu,J.,Zhang,W.,Lorenzini,G.和Biserni,C.(2014b),“一个壁上带有各种截断肋的方形通道中湍流流动和传热强化的数值预测”,ASME汇刊-传热杂志,第136卷第1期,pp.011902.1-011902.11。
[22] Gee,D.L.和Webb,R.L.(1980),“螺旋肋轧管中的强制对流传热”,《国际传热与传质杂志》,第23卷,第1127-1136页·Zbl 1356.76249号 ·doi:10.1108/HFF-04-2015-0156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