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紧凑型板翅式换热器翅片的稳态和瞬态分析,以便使用CFD生成设计数据。 (英语) Zbl 1356.76161号

总结: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使用FLUENT多孔介质模型进行单次吹气瞬态分析的数值建模,以估计偏置翅片和波纹翅片的传热和压降特性。{}设计/方法/方法{}-计算流体动力学程序FLUENT用于预测板翅式换热器波纹翅片和偏置翅片的j和f因子设计数据,这些翅片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应用。{}调查结果{}-生成了Colburn j和Fanning摩擦系数的适当设计数据,并给出了波状翅片在层流、过渡流和紊流状态下的相关性。{}创意/价值{}-与其他参考文献相比,发现摩擦系数f和科尔本系数j的相关性良好。换热器设计人员可以使用这些关联式,并可以将原型的测试和修改次数减至最少,以便用于类似的应用和翅片类型。

MSC公司:

76M10个 有限元方法在流体力学问题中的应用
80万M10 有限元、伽辽金及相关方法在热力学和传热问题中的应用
76S05号 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过滤;渗流
80A20型 传热传质、热流(MSC2010)

软件:

FLUENT公司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Awad,M.M.和Muzychka,Y.S.(2011),“风冷紧凑型波纹翅片热交换器中的压降和传热模型”,《强化传热杂志》,第18卷第3期,第191-207页·Zbl 1356.76161号 ·doi:10.1108/HFF-01-2015-0039
[2] Bahrami,S.、Rahimian,M.H.、Mohammadbeigi,H.和Hosseinimanesh,H.(2012),“紧凑型热交换器中多百叶窗翅片的热工水力研究和改进建议”,《强化传热杂志》,第19卷第1期,第53-61页·Zbl 1356.76161号 ·doi:10.1108/HFF-01-2015-0039
[3] Bala Sundar Rao,R.、Ranganath,G.和Ranganayakulu,C.(2013年),“使用CFD开发紧凑型换热器平翅片的Colburn‘j’系数和Fanning摩擦系数‘f’相关性”,《国际热质传递杂志》,第49卷第7期,第991-1000页·Zbl 1356.76161号 ·doi:10.1108/HFF-01-2015-0039
[4] Bhowmik,H.和Kwan,S.L.(2009年),“偏置条形翅片换热器的传热和压降特性分析”,《国际传热传质通讯》,第36卷第3期,第259-263页·Zbl 1356.76161号 ·doi:10.1108/HFF-01-2015-0039
[5] Chen,P.-H.和Chang,Z-C.(1996),“包括非绝热侧壁效应在内的单次吹气测量的改进方法”,《国际传热传质通讯》,第23卷第1期,第55-68页·Zbl 1356.76161号 ·doi:10.1108/HFF-01-2015-0039
[6] Ciofaro,M.、Stasiek,J.和Collins,M.W.(1996),“波纹通道中的流动和传热研究II;数值模拟”,《国际传热传质杂志》,第39卷第1期,第165-192页·Zbl 1356.76161号 ·doi:10.1108/HFF-01-2015-0039
[7] Joshi,H.M.和Webb,R.L.(1987),“偏置条形翅片换热器中的传热和摩擦”,《国际传热与传质杂志》,第30卷第1期,第69-84页·Zbl 1356.76161号 ·doi:10.1108/HFF-01-2015-0039
[8] Junqi,D.,Jiangping,C.,Zhijiu,C.,Yimin,Z.和Wenfeng,Z.(2007),“波纹翅片和扁管换热器的传热和压降相关性”,《应用热工程》,第27卷第11/12期,第2066-2073页·Zbl 1356.76161号 ·doi:10.1108/HFF-01-2015-0039
[9] Kays,W.M.和London,A.L.(1964),《紧凑型换热器》,第1版,纽约州纽约市麦格劳希尔。
[10] Kim,B.和Sohn,B.(2006),“带偏置条形翅片矩形通道内流动沸腾的实验研究”,《国际热流与流体流动杂志》,第27卷第3期,第514-521页·Zbl 1356.76161号 ·doi:10.1108/HFF-01-2015-0039
[11] Krishnakumar,K.和Venkataratham,G.(2003),“多孔板矩阵换热器的瞬态试验”,《低温技术》,第43卷第2期,第101-109页·Zbl 1356.76161号 ·doi:10.1108/HFF-01-2015-0039
[12] Krishnakumar,K.和Venkataratham,G.(2007),“关于使用最大斜率下的时间,通过单次冲击瞬态试验方法确定复杂表面的传热系数”,《国际换热器杂志》,第8卷第1期,第31-44页。
[13] Krishnakumar,K.、John Anish,K.和Venkataratham,G.(2011),“获取紧凑型换热器表面传热设计数据的瞬态试验技术综述”,《实验热与流体科学》,第35卷第4期,第738-743页·Zbl 1356.76161号 ·doi:10.1108/HFF-01-2015-0039
[14] Liang,C.Y.和Yang,W.J.(1975),“用于传热表面性能评估的改进单吹技术”,ASME汇刊,《传热杂志》,第97卷第1期,第16-21页·Zbl 1356.76161号 ·doi:10.1108/HFF-01-2015-0039
[15] Locke,G.L.(1950),“多孔固体的传热和流动摩擦特性”,技术报告TR第10号,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
[16] Luo,X.和Roetzel,W.(2001),“板式换热器的单吹瞬态测试技术”,《国际传热传质杂志》,第44卷第19期,第3745-3753页·Zbl 0978.76523号 ·doi:10.1108/HFF-01-2015-0039
[17] Luo,X.、Roetzel,W.和Ludersen,U.(2001),“考虑纵向堆芯传导和流体扩散的单次冲击试验技术”,《国际传热传质杂志》,第44卷第1期,第121-129页·Zbl 0961.76504号 ·doi:10.1108/HFF-01-2015-0039
[18] Maiti,D.K.(2002),“板翅式换热器表面的传热和流动摩擦特性——数值研究”,印度理工学院博士论文,哈拉格普尔。
[19] Manglik,R.M.和Bergles,A.E.(1995),“矩形偏置翅片紧凑式换热器的传热和压降相关性”,《国际实验热流体科学杂志》,第10卷第2期,第171-180页·Zbl 1356.76161号 ·doi:10.1108/HFF-01-2015-0039
[20] Manson,S.V.(1950),“连续排列交错间断板翅的传热数据和摩擦数据的相关性”,NACA第2237号技术说明,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华盛顿特区。
[21] Mochizuki,S.和Yagi,S.(1975),“翅片的传热和摩擦特性”,《国际制冷杂志》,第50卷,第36-59页。
[22] Nair Anjan,R.和Krishnakumar,K.(2009年),“丝网式换热器单吹瞬态试验的数值模拟”,第十届全国技术趋势会议(NCTT09),第6-7页。
[23] Pallavi,P.和Ranganayakulu,C.(2011),“使用CFD开发偏置翅片的传热系数和摩擦系数相关性”,《国际热流和流体流动数值方法杂志》,第21卷第8期,第935-951页·Zbl 1356.76161号 ·doi:10.1108/HFF-01-2015-0039
[24] Patankar,S.V.(1980),《数值传热和流体流动》,第1版,半球出版公司,第79-86页·Zbl 0521.76003号
[25] Patankar,S.V.,Liu,C.H.和Sparrow,E.M.(1977年),“横截面积沿流向周期性变化的管道中充分发展的流动和传热”,ASME,《国际传热杂志》,第99卷第2期,第80-186页。
[26] Pucci,P.F.、Howard,C.P.和Piersall,C.H.Jr(1967),“紧凑型换热器的单吹瞬态测试技术”,《工程动力杂志》,第89卷第1期,第29-40页。
[27] Ranganayakulu,C.、Ismail,L.S.、Vasudeva Rao,V.和Rajeshwar,S.(2008),“紧凑型换热器中波纹翅片参数的优化”,《第十九届国家传热传质会议论文集和第八届ISHMT-ASME传热传质会议》,海得拉巴JNTU,1月3-5日。
[28] Sen,H.S.和Herold,K.E.(1995),“Prandtl数对偏置翅片式换热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国际传热传质杂志》,第38卷第6期,第1053-1061页·Zbl 1356.76161号 ·doi:10.108/HFF-01-2015-0039
[29] Shah,R.K.、Heikal,M.R.和Bernard,T.(1997),“紧凑型换热器表面流体流动、传热和流动摩擦特性的数值分析进展”,《计算传热进展》。5月26日至30日,第三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30] Sheik Ismail,L.、Ranganayakulu,C.和Shah,R.K.(2009),“紧凑型板翅式换热器流型的数值研究以及偏置和波纹翅片设计数据的生成”,《国际传热与传质杂志》,第52卷,第17-18期,第3972-3983页·Zbl 1356.76161号 ·doi:10.1108/HFF-01-2015-0039
[31] Sheik Ismail,L.、Velraj,R.和Ranganayakulu,C.(2010),“紧凑型板式换热器压降和传热特性方面的泵送功率研究——综述”,《国际可再生能源与可持续能源评论杂志》,第14卷第1期,第478-485页·Zbl 1356.76161号 ·doi:10.1108/HFF-01-2015-0039
[32] Stone,K.M.(1996),“紧凑式换热器传热强化文献综述”,ACRC TR-105,作为ACRC项目65的一部分编写,伊利诺伊州乌尔班纳市伊利诺伊大学空调与制冷中心,8月。
[33] Sunden,B.(2007),“换热器研究和设计中的计算流体动力学”,《传热工程》,第28卷第11期,第898-910页·Zbl 1356.76161号 ·doi:10.1108/HFF-01-2015-0039
[34] Wiese,J.L.(1993),“通过筛网蓄热式换热器的传热特性和压降的实验分析”,论文:AFIT/GAE/ENY/93D-30,空军技术研究所,WPAFB OH 45433-6583。
[35] Wieting,A.R.(1975),“矩形偏置式板式换热器的传热和流动摩擦特性的经验关联”,ASME,《国际传热杂志》,第97卷第3期,第480-490页·Zbl 1356.76161号 ·doi:10.1108/HFF-01-2015-0039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它的项目与zbMATH标识符启发式匹配,并且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