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断言、假设、猜想、期望:粗糙集语义和证明理论。 (英语) Zbl 1342.03028号

Pereira,Luiz Carlos(编辑)等,《自然演绎的进展》。Dag Prawitz工作的庆祝活动。根据2001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自然演绎”会议上的发言选出的论文。多德雷赫特:施普林格(ISBN 978-94-007-7547-3/hbk;978-94-07-7548-0/电子书)。逻辑趋势——Studia Logica Library 39,193-241(2014)。
摘要:在本章中,双直觉主义被解释为一种内涵逻辑,它是关于断言和假设的证明条件的,扩展了C.达拉·波扎C.加洛拉《直觉主义命题逻辑的语用解释》,Erkentnis 43,No.1,81–109(1995;doi:10.1007/BF01131841)]直觉主义,根据M.Dummett的建议被视为断言的逻辑。修订我们之前在这方面的工作[J.Log.Compute.14,No.4,473–506(2004;Zbl 1050.03022号)]我们考虑两种额外的言外之意,(i)猜测,被视为假设一个命题在认知上是必要的,(ii)期待,被认为主张一个命题是认知上可能的;我们表明,期望逻辑证明了双重否定定律的合理性。我们在序列演算中形式化了我们的逻辑,并基于S4中的翻译研究了双直觉主义的双模克里普克语义。下面我们看一下粗糙集语义帕格利亚尼’s对“内在co-Heyting边界”的分析[“粗糙集分析中的内在co-He yting边界和信息不完全性”,Lect.Notes Compute.Sci.1424,123–130(1998;doi:10.1007/3-540-69115-4(\\_)18)](Lawvere之后)。给出了一个用于共直觉逻辑的自然演绎系统,其中的证明表示为倒置的Prawitz树。我们给出了共直觉主义的计算解释,基于T.Crolard公司的协同程序概念[J.Log.Compute.14,No.4,529-570(2004;Zbl 1050.03007号)]作为与减法引入相对应的编程结构。我们的共同例程类型演算是简单类型lambda演算的对偶演算,并显示了并发和分布式计算的特点。
有关整个系列,请参见[Zbl 1286.03010号].

MSC公司:

03B60号 其他非经典逻辑
03B20型 经典逻辑子系统(包括直觉逻辑)
03B45 模态逻辑(包括规范逻辑)
05年3月 切割消除和正规形定理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Angelleli,I.,《逻辑史上的争论技巧》,《哲学杂志》,第67、20、800-815页(1970年)·doi:10.2307/2024013
[2] 奥斯汀,JL,《哲学论文》(1970年),美国:牛津大学出版社,美国
[3] 贝林,G。;PJ Scott,《关于Pi-calculus和线性逻辑》,理论计算机科学,135,11-65(1994)·Zbl 0817.03001号 ·doi:10.1016/0304-3975(94)00104-9
[4] Bellin,G.(2003)。朱棣文的建构:一种证明理论的方法。Ruy J.G.B.de Queiroz(编辑),《并发和同步逻辑》(第18卷,第93-114页)。多德雷赫特:《克鲁沃逻辑趋势》·Zbl 1036.03044号
[5] 贝林,G。;比亚西,C.,《走向语用学的逻辑》。断言与猜想,《逻辑与计算杂志》,14,4,473-506(2004)·Zbl 1050.03022号
[6] 贝林,G。;Ranalter,K.,《语用直觉主义逻辑的克里普克式语义学》,《逻辑与计算杂志》,13,5,755-775(2003)·Zbl 1043.03025号
[7] Bellin,G.和Dalla Pozza,C.(2002年)。子结构逻辑的语用解释。《数学基础反思》(斯坦福,加利福尼亚州,1998年),《所罗门·费弗曼、W.Sieg、R.Sommer和C.Talcott的论文》(编辑),符号逻辑协会,伊利诺伊州乌尔班纳,《逻辑讲义》(第15卷,第139-163页)·Zbl 1012.03029号
[8] Bellin,G.(2005)。对偶直觉逻辑的术语赋值。6月30日,在伊利诺伊州芝加哥举行的LICS’05-IMLA’05研讨会上提交了会议文件。
[9] 贝林,G。;海兰德,M。;罗宾逊,E。;Urban,C.,经典命题演算的范畴证明理论,理论计算机科学,364,2146-165(2006)·Zbl 1121.03086号 ·doi:10.1016/j.tcs.2006.08.002
[10] Biasi,C.,Verso una logica degli operatori prammatici asserzioni e consetture(2003),《劳里亚之家:科学学院》,维罗纳大学,劳里亚大学
[11] 比亚西,C。;Aschieri,F.,极化双直觉逻辑及其强规范化的术语赋值,《信息学基础》,84,2,185-205(2008)·Zbl 1245.03015号
[12] Bing,J。;Ciampi,C.,《不确定性、决策和信息系统,人工智能和法律信息系统》(1982),阿姆斯特丹:荷兰北部
[13] Brewka,G.和Gordon,T.(2010年)。卡奈德与抽象辩证框架:重建。参见:P.Baroni、M.Giacomin和G.Simari(编辑),《论证的计算模型》,《2010年COMMA会议录》,IOS出版社。
[14] Crolard,T.,《Curry Howard同构的扩展》,第7期(1996年),巴黎大学博士,博士
[15] Crolard,T.,减法逻辑,理论计算机科学,254,1-2,151-185(2001)·Zbl 0983.03047号 ·doi:10.1016/S0304-3975(99)00124-3
[16] Crolard,T.,《减法逻辑的公式-类型解释》,《逻辑与计算杂志》,14,4,529-570(2004)·Zbl 1050.03007号
[17] Curien,P.L.(2002)。抽象机器、控制和序列。G.Barthe,P.Dybjer,L.Pinto,J.Saraiva(编辑),应用语义学,国际暑期学校,APPSEM 2000,葡萄牙卡米尼亚,9月9日至15日,高级讲座。计算机科学讲义,第2395卷,施普林格·Zbl 1065.68065号
[18] 达拉·波扎,C。;加洛拉,C.,《直觉主义命题逻辑的语用解释》,埃尔肯尼斯,43,1995,81-109(1995)·doi:10.1007/BF01131841
[19] 达拉·波扎,C。;Martino,A.,Una logica prammatica per la conceptione“espressiva”delle norme,logica delle norme(1997),比萨:塞维齐奥编辑大学,比萨
[20] Danos,V.、Joinet,J.-B.和Schellinx,H.(1995)。LKQ和LKT:基于经典蕴涵的对偶线性分解的二阶逻辑的序列演算。《线性逻辑进展研讨会论文集》(第211-224页)。纽约:剑桥大学出版社·Zbl 0829.03031号
[21] Dummett,M.,《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1991),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剑桥
[22] 吉拉德,J-Y,《论逻辑的统一》,《纯粹逻辑与应用逻辑年鉴》,第59期,第201-217页(1993年)·Zbl 0781.03044号 ·doi:10.1016/0168-0072(93)90093-S
[23] 哥德尔,K.(1933)。直觉主义解读。Ergebnisse eines Mathematischen Kolloquiums IV,第39-40页·Zbl 0007.19303号
[24] Gordon,T.F.和Walton,D.(2009年)。证据负担和标准见:I.Rahwan和G.Simari(编辑),《人工智能中的论证》(第239-258页)。纽约:施普林格。
[25] Goré,R.(2000)。重温双重直觉主义逻辑。在TABLEAUX00:使用分析表和相关方法的自动推理中,LNAI(第1847卷,第252-267页)。柏林:斯普林格·Zbl 0963.03042号
[26] Hyland,JM;De Paiva,VCV,《完全直觉主义线性逻辑》,《纯粹和应用逻辑年鉴》,64,273-291(1993)·Zbl 0873.03006号 ·doi:10.1016/0168-0072(93)90146-5
[27] Kripke,S.A.(1963年)。模态逻辑的语义分析I:正规模态命题计算。《数学逻辑与数学发展杂志》,9·Zbl 0118.01305号
[28] Kripke,S.A.(1965年)。直觉逻辑的语义分析I.形式系统和递归函数。J.N.Crossley和M.A.E.Dummett(编辑),《逻辑和数学基础研究》(第92-130页)。阿姆斯特丹:北荷兰·兹伯利0137.00702
[29] Krivine,JL,Lambda-calcul,types et modèles(1990),巴黎:马森,巴黎·Zbl 0697.03004号
[30] Lambek,J。;Scott,PJ,《高阶范畴逻辑导论》(1986),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剑桥·Zbl 0596.0302号
[31] 列文森,SC,语用学(1983),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剑桥·Zbl 0507.28010号
[32] 劳弗尔,FW;Carboni,A。;Pedicchio,MC;Rosolini,G.,《特定拓扑中的内在共Heyting边界和莱布尼茨规则》,范畴理论(Como 1990),《现代数学讲义》,279-297(1991),Verlag:Springer,Verlag·Zbl 0745.18002号
[33] Makkai,M。;Reyes,GE,《直觉主义和模态逻辑在范畴背景下的完备性结果》,《纯粹和应用逻辑年鉴》,72,25-101(1995)·兹比尔08303036 ·doi:10.1016/0168-0072(93)00085-4
[34] Martin-Löf,P.(1985)。论逻辑规律的含义和正当性。在Bernardi&Pagli(编辑)Atti degli Incentri di Logica Matematica,第二卷,锡耶纳大学·Zbl 0593.03005号
[35] Martin-Löf,P.,命题的真理,判断的证据,证明的有效性,综合,73407-420(1987)·doi:10.1007/BF00484985
[36] 麦肯锡,JCC;Tarski,A.,关于Lewis和Heyting的句子演算的一些定理,符号逻辑杂志,13,1-15(1948)·Zbl 0037.29409号 ·doi:10.2307/2268135
[37] Miglioli,P。;美国莫斯卡托。;奥尔纳吉,M。;Usberti,U.,《基于经典真理的建构主义》,《圣母院形式逻辑杂志》,3067-90(1989)·Zbl 0667.03044号 ·doi:10.1305/ndjfl/1093634996
[38] Nelson,D.,《可建构的虚假性》,《符号逻辑杂志》,第14期,第16-26页(1949年)·Zbl 0033.24304号 ·doi:10.2307/2268973
[39] Pagliani,P。;Chakraborty,M.,近似粗糙集理论的几何:概念模式的逻辑代数和拓扑(2008),Verlag:Springer,Verlag·Zbl 1213.03002号 ·doi:10.1007/978-1-4020-8622-9
[40] Pagliani,P.(2009年)。粗糙集分析中的内在协合边界和信息不完全性。L.Polkowski和A.Skowron(编辑),RSCTC 1998。计算机科学课堂讲稿(第1424卷,第123-130页)。海德堡:施普林格。
[41] Pagliani,P.,《沟通需要的信息缺口:一些非经典逻辑的新语义基础》,《逻辑、语言与信息杂志》,6,1,63-99(1997)·Zbl 0867.03023号 ·doi:10.1023/A:1008286102793
[42] Parigot,M.(1991)。自由演绎:对经典逻辑中“计算”的分析。A.Voronkov(Ed.),《逻辑编程》,《俄罗斯第一届逻辑编程会议论文集》,俄罗斯伊尔库茨克,1990年9月14日至18日,俄罗斯圣彼得堡,第二届俄罗斯逻辑编程会议,9月11日至16日,施普林格计算机科学讲义,ISBN 3-540-55460-2,伦敦:施普林格,第361-380页·Zbl 0925.03203号
[43] Parigot,M.(1992年)。Lambda-My-Calculus:经典自然演绎的算法解释。A.Voronkov(编辑),逻辑编程和自动推理,LPAR’92国际会议论文集,俄罗斯圣彼得堡。施普林格计算机科学讲义6241992,ISBN 3-540-55727-X,第190-201页·Zbl 0925.03092号
[44] Parigot,M.(1993)。二阶经典自然演绎的强归一化。在LICS中,。(1993年)。会议记录(第39-46页)。加拿大:第八届IEEE计算机科学逻辑年会蒙特利尔。
[45] Polkowski,L.,《粗糙集》(2002年),《物理-Verlag:数学基础》。软计算的进展。海德堡,Physical-Verlag·Zbl 1040.68114号 ·doi:10.1007/978-3-7908-1776-8
[46] Prawitz,D.,自然演绎。证据理论研究(1965),斯德哥尔摩:Almquist和Wikksell,斯德哥尔摩·Zbl 0173.00205号
[47] Prawitz,D。;泰勒,B.,《达米特关于意义理论及其对逻辑的影响》,迈克尔·达米特:对哲学的贡献,117-165(1987),海牙:尼霍夫,海牙·doi:10.1007/978-94-009-3541-9_5
[48] Ranalter,K.,《带有断言、义务和因果含义的语用逻辑语义分析》,《信息学基础》,84,3-4,443-470(2008)·Zbl 1152.03017号
[49] Ranalter,K.(2008)。关于断言、义务和因果关系的推理:关于语用逻辑的范畴语义。伦敦大学和维罗纳大学玛丽女王博士论文·Zbl 1152.03017号
[50] Rauszer,C.,《半布尔代数及其在具有对偶运算的直觉逻辑中的应用》,《数学基础》,83,219-249(1974)·兹比尔0298.02064
[51] Rauszer,C.,Kripke模型在Heyting-Brouwer逻辑中的应用,Studia Logica,36,61-71(1977)·Zbl 0361.02033号 ·doi:10.1007/BF02121115
[52] 雷耶斯,G。;Zolfaghari,H.,Bi-Heyting代数,拓扑和模态,《哲学逻辑杂志》,25,25-43(1996)·Zbl 0851.03022号 ·doi:10.1007/BF00357841
[53] Ryan,M。;Schobbens,P-Y,《反事实与逆形式更新》,《逻辑、语言与信息杂志》,6,2,123-146(1997)·Zbl 0921.03035号 ·doi:10.1023/A:1008218502162
[54] 塞林格,P.,《控制范畴与对偶:关于lambda-mu演算的范畴语义》,《计算机科学中的数学结构》,第11期,第207-260页(2001年)·Zbl 0984.18003号 ·doi:10.1017/S096012950000311X
[55] 夏皮罗,S。;夏皮罗,S.,《认识论和直觉主义算术,内涵数学》,11-46(1985),阿姆斯特丹:荷兰北部·Zbl 0559.03036号 ·doi:10.1016/S0049-237X(08)70138-1
[56] 夏皮罗,S.,《数学哲学:结构与本体论》(1997),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纽约·Zbl 0897.00004号
[57] Stell,J。;沃博伊斯,M。;Hirtle,S。;Frank,A.,区域集的代数结构,空间信息理论,COSIT’97计算机科学会议录讲稿,163-174(1997),Verlag:Springer,Verlag
[58] Thomason,R.,《可建构虚假性的语义研究》,《数学逻辑与格兰德拉赫·德·马塞马克》,第15期,第247-257页(1969年)·Zbl 0181.00901号 ·doi:10.1002/malq.19690151602
[59] Troelstra,A.S.和Schwichtenberg,H.(1996)。基本证明理论。剑桥理论计算机科学丛书(第43卷)。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Zbl 0868.03024号
[60] White,G.、Davidson和Reiter,《信息学基础》,第84、2、259-289页(2008年)·Zbl 1158.03018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