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证明双方终止。 (英语) Zbl 1322.68052号

小结:据说有两个项目相互终止如果它们终止于完全相同的输入。我们提出了推理规则和证明系统,用于证明给定的一对过程(f,f’rangle)及其在自由上下文中调用的相应子程序的相互终止。给定两个程序的过程之间的映射(可能是部分映射),该规则的前提要求证明给定映射中映射的具有相同参数的相同任意输入\(in)、\(f(in)和\(f'(in)调用过程。这种带有较弱前提的证明规则的变体允许证明一个程序的终止,如果另一个程序是已知终止。此外,我们还建议了各种技巧来克服我们的解决方案固有的不完整性,包括两个过程的接口不相同的情况,以及部分等价性(其输入/输出行为的等价性)仅在某些情况下得到了证明,但不是全部,两个给定过程的输出。基于我们建议的推理规则,我们提出了一种算法,将整个程序的验证问题分解为证明单个程序的相互终止问题。该算法的原型实现是第一个处理相互终止问题的算法。

MSC公司:

68号30 软件工程的数学方面(规范、验证、度量、需求等)
60年第68季度 规范和验证(程序逻辑、模型检查等)

软件:

github;布吉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网址:http://ie.technion.ac.il/ofers/rvt.html文件
[2] 可从以下位置获得https://github.com/cenan/betik ·Zbl 0221.68016号
[3] 巴内特,M。;Chang,BYE;DeLine,R。;雅各布斯,B。;莱诺,KRM;Boer,FS(编辑);Bonsangue,MM(编辑);Graf,S.(编辑);Roever,WP(编辑),Boogie:面向对象程序的模块化可重用验证器,第4111号,364-387(2005),柏林
[4] 阿联酋布拉德利;Manna,Z。;Sipma,HB;Etessami,K.(编辑);Rajamani,SK(编辑),《可达性线性排名》,491-504(2005),柏林·Zbl 1081.68611号
[5] Clarke E,Kroening D(2003),以ANSI-C程序为参考进行硬件验证。摘自:ASP-DAC会议记录。IEEE计算机学会出版社,洛斯阿拉米托斯,第308-311页
[6] Cook B、Podelski A、Rybalchenko A(2005)《终止的抽象求精》。SAS 5:87-101标准·Zbl 1141.68365号
[7] Cook B、Podelski A、Rybalchenko A(2011)《证明计划终止》。通信ACM 54(5):88-98·doi:10.1145/1941487.1941509
[8] Elenbogen D(2014)证明项目的相互终止。以色列理工学院Technion硕士论文,网址:http://www.cs.technion.ac.il/edima/msc-thesis.pdf·Zbl 1161.68013号
[9] Elenbogen,D。;Katz,S。;斯特里赫曼,O。;Bertaco,V.(编辑);Legay,A.(编辑),《证明项目的相互终止》,24-39(2013),柏林·doi:10.1007/978-3-642-39611-39
[10] 甚至S(1979)图算法。罗克维尔计算机科学出版社·Zbl 0441.68072号
[11] Floyd R(1967)为程序赋予意义。程序交响乐应用数学19:19-32·Zbl 0189.50204号 ·doi:10.1090/psapm/019/0235771
[12] Garner LE(1981)关于Collatz 3n+1算法。《美国数学与社会课程》82(1):19-22·Zbl 0474.10007号
[13] Godlin B(2008)回归验证:理论和实施方面。硕士论文,以色列理工学院Technion
[14] Godlin B,Strichman O(2008)证明递归过程等价性的推理规则。学报信息45(6):403-439·Zbl 1161.68013号 ·doi:10.1007/s00236-008-0075-2
[15] Godlin B,Strichman O(2013)回归验证——证明类似计划的等效性。J软件测试验证Reliab 23(3):241-258·doi:10.1002/stvr.1472
[16] Godlin B,Strichman O(2009)回归验证\第4646届设计自动化会议(DAC)·Zbl 0189.50204号
[17] Hawblitzel,C。;川口,M。;拉希里,斯洛伐克;热比洛,H。;Bonacina,MP(编辑),《使用自动定理证明程序进行模块化比较》,第7898、282-299号(2013),柏林·Zbl 1381.68054号
[18] Kawaguchi M,Lahiri SK,Rebelo H(2010)条件等价。微软研究院技术代表MSR-TR-2010-119
[19] Loughry J,van Hemert J,Schoofs L(2000)高效枚举集合的子集。未发布。可从以下位置获得http://applied-math.org/subset.pdf
[20] Manna Z,McCarthy J(1969)程序的属性和部分函数逻辑。马赫数智能5:27-37·Zbl 0221.68016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