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近似互模拟的非线性时滞系统的符号模型。 (英语) Zbl 1197.93090号

摘要:我们证明了增量稳定的非线性时滞系统允许符号模型,在近似互模拟的意义上,符号模型与原始系统近似等效。提出了一种计算所提出符号模型的算法。通过对系统状态集和输入集的有界性假设,保证算法在有限步数内终止。

MSC公司:

93立方厘米 控制理论中的非线性系统
93天30分 李亚普诺夫函数和存储函数
93甲15 大型系统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参考文献:

[1] 埃格斯特德,M。;弗拉佐利,E。;Pappas,G.J.,《复杂控制系统的符号方法》。复杂控制系统的符号方法,IEEE自动控制汇刊,51,6(2006),(特刊)
[2] Tabuada,P。;Pappas,G.J.,离散时间线性系统的线性时间逻辑控制,IEEE自动控制汇刊,51,12,1862-1877(2006)·Zbl 1366.93413号
[3] Tabuada,P.,符号控制的近似模拟方法,IEEE自动控制汇刊,53,6,1406-1418(2008)·Zbl 1367.93220号
[4] Pola,G。;Girard,A。;Tabuada,P.,非线性控制系统的近似双相似符号模型,Automatica,442508-2516(2008)·Zbl 1155.93322号
[5] Pola,G。;Tabuada,P.,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符号模型:交替近似相互模拟,SIAM控制与优化期刊,48,2719-733(2009)·Zbl 1194.93020号
[6] 贝尔塔,C。;Habets,L.C.G.J.M.,控制矩形上的一类非线性系统,IEEE自动控制学报,51,11,1749-1759(2006)·Zbl 1366.93278号
[7] 巴特·G。;贝尔塔,C。;Weiss,R.,参数不确定性下基因网络的时序逻辑分析,IEEE自动控制学报,53215-229(2008)·Zbl 1366.92077号
[8] 贝尔塔,C。;伊斯勒,V。;Pappas,G.J.,多边形环境中机器人规划和控制的离散抽象,IEEE机器人学报,21,5,864-874(2005)
[9] Girard,A。;Pola,G。;Tabuada,P.,增量稳定切换系统的近似双相似符号模型,IEEE自动控制学报,55,1,116-126(2010)·兹比尔1368.93413
[10] Niculescu,S.I.,《时滞对稳定性的影响,鲁棒控制方法》(控制与信息科学讲稿(2001),施普林格:施普林格伦敦)·Zbl 0997.93001号
[11] Richard,J.P.,《时间延迟系统:一些最新进展和开放问题的概述》,Automatica,39,10,1667-1694(2003)·Zbl 1145.93302号
[12] C.Manes和P.Pepe(编辑)。第六届IFAC时间延迟系统研讨会会议记录,IFAC论文在线,2007年。;C.Manes和P.Pepe(编辑)。第六届IFAC时间延迟系统研讨会会议记录,IFAC论文在线,2007年。
[13] G.Pola,P.Pepe,M.D.Di Benedetto,P.Tabuada,非线性时滞系统数字控制的符号模型方法,载于:第48届IEEE决策与控制会议,中国上海,2009年12月,第2216-2221页。;G.Pola,P.Pepe,M.D.Di Benedetto,P.Tabuada,非线性时滞系统数字控制的符号模型方法,载于:第48届IEEE决策与控制会议,中国上海,2009年12月,第2216-2221页。
[14] Angeli,D.,增量稳定性特性的Lyapunov方法,IEEE自动控制汇刊,47,3410-421(2002)·Zbl 1364.93552号
[15] 佩佩,P。;蒋振平,《时滞系统ISS和iISS的Lyapunov-Krasovskii方法论》,《系统与控制快报》,55,12,1006-1014(2006)·Zbl 1120.93361号
[16] Driver,R.D.,延迟微分系统解的存在性和稳定性,理性力学与分析档案,10401-426(1962)·Zbl 0105.30401号
[17] Sontag,E.D。;Wang,Y.,关于输入-状态稳定性特性的表征,《系统与控制快报》,24,5,351-359(1995)·Zbl 0877.93121号
[18] Pepe,P.,Lyapunov-Krasovskii泛函的绝对连续性问题,IEEE自动控制汇刊,52,5,953-957(2007)·Zbl 1366.93449号
[19] Pepe,P.,《关于Carathéodory条件下的Liapunov-Krasovskii泛函》,Automatica,43,4,701-706(2007)·Zbl 1114.93073号
[20] Lin,Y。;桑塔格,E。;Wang,Y.,鲁棒稳定性的光滑逆Lyapunov定理,SIAM控制与优化杂志,34,124-160(1996)·Zbl 0856.93070号
[21] Sontag,E.D。;Wang,Y.,关于输入-状态稳定性特性的表征,《系统与控制快报》,24,5,351-359(1995)·Zbl 0877.93121号
[22] 卡拉弗利斯,I。;佩佩,P。;Jiang,Z.P.,由延迟泛函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的输入输出稳定性,欧洲控制杂志,14,6,539-555(2008)·Zbl 1293.93668号
[23] Milner,R.,《沟通与并发》(1989),普伦蒂斯·霍尔·Zbl 0683.68008号
[24] Park,D.M.R.,(无限序列上的并发和自动机。无限序列上并行和自动机,计算机科学讲义,第104卷(1981)),167-183·Zbl 0457.68049号
[25] Girard,A。;Pappas,G.J.,离散和连续系统的近似度量,IEEE自动控制汇刊,52,5,782-798(2007)·Zbl 1366.93032号
[26] Schultz,M.H.,样条分析(1973年),Prentice Hall·Zbl 0333.41009号
[27] 日耳曼,A。;Manes,C。;Pepe,P.,遗传系统有限水平LQG控制的二重样条逼近,SIAM控制与优化杂志,39,4,1233-1295(2000)·Zbl 1020.93030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