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扩展通用处理树模型以分析反应时间实验。 (英语) Zbl 1056.91059号

摘要:本文以信号检测理论术语中的主观概率校准问题为框架,首先证明了一个关于校准好的响应标准的放置的定理,然后开发了一个算法,确保找到这些标准(如果存在)。将该算法应用于难度和反应类别数量不同的任务表明,在中等难度水平(约1.4)下最容易实现完美校准,而在任务非常困难(约0.5)或非常容易(约10)的情况下,实际上或理论上不可能实现完美校准。讨论了校准研究的意义,包括硬易效应。

MSC公司:

91E10型 认知心理学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Batchelder,W.H。;胡,X。;Riefer,D.M.,《源监测模型分析》(Fischer,G.H.;Laming,D.,《对数学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和方法学的贡献》(1994年),Springer/欧洲数学心理学学会:Springer/欧洲数学心理学会,纽约),51-65
[2] Batchelder,W.H。;Riefer,D.M.,聚类对自由回忆中存储和检索因子的分离,《心理学评论》,87,375-397(1980)
[3] Batchelder,W.H。;Riefer,D.M.,《人类记忆中存储和检索过程模型的统计分析》,《英国数学与统计心理学杂志》,39,129-149(1986)·Zbl 0622.62107号
[4] Batchelder,W.H。;Riefer,D.M.,《多项式过程树建模的理论和实证综述》,技术代表(1997)
[5] Batchelder,W.H。;Riefer,D.M.,源监测的多项式处理模型,《心理学评论》,97548-564(1990)
[6] Batchelder,W.H。;里弗,D.M。;胡欣,《测量源监测中的记忆因素:对金奇拉的答复》,《心理学评论》,第101期,第172-176页(1994年)
[7] 巴彦,U.J。;Murnane,K。;Erdfeld,E.,来源辨别、项目检测和资源监测的多项式模型,《实验心理学杂志:学习、记忆和认知》,22,197-215(1996)
[8] 弗格森,S.A。;Hashtroudi,S。;Johnson,M.K.,《使用与源相关线索的年龄差异》,《心理学与衰老》,第7443-452页(1992年)
[9] Fisher,D.L。;Goldstein,W.M.,《作为认知模型的随机PERT网络:使用处理顺序(OP)图推导反应时间的平均值、方差和分布》,《数学心理学杂志》,27121-151(1983)·Zbl 0527.92027号
[10] Goldstein,W.M。;Fisher,D.L.,《作为认知模型的随机网络:使用处理顺序方法推导响应时间分布》,《数学心理学杂志》,35,214-241(1991)·Zbl 0728.92031号
[11] Hashtroudi,S。;约翰逊,M.K。;Chrosniak,L.D.,《老龄化与来源监测》,《心理学与老龄化》,第4期,第106-112页(1989年)
[12] Hu,X.1990,来源:源监测实验的计算机程序,(可根据要求提供),田纳西州孟菲斯市孟菲斯,孟菲斯大学心理学系。;Hu,X.1990,来源:源监测实验的计算机程序,(可根据要求提供),田纳西州孟菲斯市,孟菲斯大学心理学系。
[13] Hu,X.1993,MBT:一般处理树模型的计算机程序,(可根据要求提供),田纳西州孟菲斯市孟菲斯,孟菲斯大学心理学系。;Hu,X.1993,MBT:一般处理树模型的计算机程序,(可根据要求提供),田纳西州孟菲斯市,孟菲斯大学心理学系。
[14] 胡,X.1998a,GPT:任意一般处理树模型的计算机程序,http://xhuoffice.psyc.memphis.edu/gpt/index.htm,),田纳西州孟菲斯市,孟菲斯大学心理学系。;胡,X.1998a,GPT:任意一般处理树模型的计算机程序,http://xhuoffice.psyc.memphis.edu/gpt/index.htm,),田纳西州孟菲斯市,孟菲斯大学心理学系。
[15] Hu,X.1998b,通用处理树(gpt)模型资源[在线],(网址:,http://xhuoffice.psyc.memphis.edu/gpt/index.htm, ).; Hu,X.1998b,通用处理树(gpt)模型资源[在线],(网址:,http://xhuoffice.psyc.memphis.edu/gpt/index.htm, ).
[16] 胡,X。;Batchelder,W.H.,《一般处理树模型的统计分析使用EM算法》,《心理测量学》,59,21-47(1994)·Zbl 0826.62099号
[17] 约翰逊,M.K。;Foley,医学硕士。;Suengas,A.G。;Raye,C.L.,感知和想象自传事件记忆的现象特征,《实验心理学杂志:概述》,117,371-376(1988)
[18] 约翰逊,M.K。;Hashtroudi,S。;Lindsay,D.S.,来源监测,《心理公报》,114,3-28(1993)
[19] 约翰逊,M.K。;库尼奥斯,J。;Reeder,J.A.,《现实监控和识别的时间进程研究》,《实验心理学、学习、记忆和认知杂志》,第20期,第1409-1419页(1994年)
[20] Laming,D.,《选择反应时间的信息理论》(1968),学术出版社:纽约学术出版社
[21] Lindsay,D.S。;Johnson,M.K.,《目击者暗示效应和记忆对来源、记忆和认知的影响》,17,349-358(1989)
[22] Lindsay,D.S。;约翰逊,M.K。;Kwon,P.,记忆源监测的发展变化,《实验儿童心理学杂志》,52,297-318(1991)
[23] 林克,S.W.,《两种选择反应时间的相对判断理论》,《数学心理学杂志》,第12期,第114-135页(1975年)
[24] Link,S.W.,《纠正猜测和部分信息的应对措施》,《心理公报》,92,469-486(1982)
[25] 林克·S·W。;Heath,R.A.,《心理歧视的序贯理论》,《心理测量学》,第40期,第77-105页(1975年)·Zbl 0306.9209号
[26] Luce,R.D.,《反应时间:他们在推断基本心理组织中的作用》(1986年),牛津大学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纽约
[27] 出版社,W.H。;Teukolsky,S.A。;韦特林,W.T。;Flannery,B.P.,《C中的数值食谱:科学计算的艺术》(1992),剑桥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剑桥/纽约/切斯特港/墨尔本/悉尼·Zbl 0845.65001号
[28] Ratcliff,R.,《记忆提取理论》,《心理学评论》,85,59-108(1978)
[29] 里弗,D.M。;胡,X。;Batchelder,W.H.,源监控中的反应策略,《实验心理学杂志:学习、记忆和认知》,20,680-693(1994)
[30] 里弗,D.M。;Batchelder,W.H.,《存储和检索的年龄差异:多项式建模分析》,《心理学会公报》,29415-418(1991)
[31] 里弗,D.M。;Rouder,J.N.,《奇异图像记忆益处的多项式建模分析,记忆和认知》,20601-611(1992)
[32] Schweickert,R。;Townsend,J.T.,《三分法:随机PERT网络中延长顺序和并发心理过程的因素的相互作用》,《数学心理学杂志》,33,328-347(1989)·Zbl 0744.92041号
[33] Shiffrin,R。;Thompson,M.,有限再生随机过程上定义的过渡加性随机变量矩,数学心理学杂志,32,313-340(1988)·Zbl 0655.60078号
[34] Shiffrin,R.M.,《多项选择的网络模型:准确性和响应时间》(Marley,A.A.J.,《选择、决策和测量:纪念邓肯·卢斯的论文》(1997),劳伦斯·埃尔鲍姆),329-346
[35] 史密斯,P.L。;Vickers,D.,《两种选择歧视的累加器模型》,《数学心理学杂志》,32,135-168(1988)·Zbl 0672.92024号
[36] Sternberg,S.,《加工阶段的发现:Donders方法的扩展》(Koster,W.G.,《注意力与表现II》(1969))
[37] 汤森,J.T.,《用析因实验揭示心理过程》,《数学心理学杂志》,28363-400(1984)·Zbl 0563.9202号
[38] 汤森,J.T。;Ashby,F.G.,《基本心理过程的随机建模》(1983),剑桥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Zbl 0595.92015号
[39] 汤森,J.T。;Schweickert,R.,《走向反应时间的三分法:奠定随机心理网络的基础》,《数学心理学杂志》,33,309-327(1989)·Zbl 0744.92042号
[40] Vickers,D.,心理物理歧视累积模型的证据,情色学,13,37-58(1970)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