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韧性/脆性转变是否合理且可确定。 (英语) Zbl 07278803号

总结:发展和推导出韧性/脆性转变位于\(\nu^*=2/3\),其中\(\nu^*\)是标准泊松比的重整化形式。这适用于单轴拉伸状态下的均质和各向同性材料。然后将其转换为在\(\mu/k=1/2\)处确定的延性/脆性转变,其中\(\ mu\)和\(k\)是剪切模量和体积模量。调查了这些结果对周期表元素的影响。研究发现,韧性/脆性转变发生在铁元素处或其附近。然而,这些结果不仅适用于元素,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揭示了材料弹性特性和材料失效特性之间的基本和具体关系。这些发展验证并概括了对S.F.Pugh公司[“多晶纯金属的弹性模量和塑性性能之间的关系”,伦敦,爱丁堡,都柏林Philos.Mag.45,No.367,823–843(1954;doi:10.1080/14786440808520496)]这是66年前的事了。

MSC公司:

74-XX岁 可变形固体力学
62至XX 统计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Christensen,R.M.,《材料失效理论》(2013),牛津大学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英国牛津
[2] Christensen,R.M.,“失效力学——第二部分:石墨烯在定义所有各向同性材料的弹性和失效特性方面的核心和决定性作用”,《应用力学杂志》,第81期,第111001条,pp.(2014)
[3] Christensen,R.M.,《破坏力学——第一部分:所有各向同性材料的弹性理论和破坏理论之间的协调》,《应用力学杂志》,81,第081001页,(2014)
[4] Christensen,R.M.,《延性数Nd为材料破坏的延性提供了严格的测量方法》,《应用力学杂志》,86,第041001页,(2019)
[5] Christensen,R.M.,《材料失效延展性的机制和措施》,《皇家学会学报》,476,第20190719条,pp.(2020)·Zbl 1472.74014号
[6] Christensen,R.M.,《各向同性材料的破坏理论:证明与完善》,《应用力学杂志》,87(2020),051001-1
[7] Christensen,R.M。;Li,Z。;Gao,H.,《使用分子动力学评估失效模式转变和Christensen延性/脆性失效理论》,《皇家学会学报》,474,第20180361页,(2018)·Zbl 1425.74412号
[8] Christensen,R.M。;Li,Z。;Gao,H.,《空洞形核破坏机制的独立推导和验证:材料破坏的意义》,《皇家学会学报》,475,第20180755页,(2019)
[9] 克莱里,F。;叶,S。;Wolf,D。;Phillpot,S.R.,《裂纹塑性的原子尺度机制:位错形核和裂纹尖端屏蔽》,《物理评论快报》,79,1309-1312(1997)
[10] Hirsch,P。;Roberts,S.,《塑性区和脆塑性转变建模》,伦敦皇家学会哲学学报,3551991-2002(1997)·Zbl 0953.74596号
[11] Hirsch,P。;罗伯茨,S。;塞缪尔,J。;Warren,P.,《硅的脆塑性转变》,《蠕变脆性材料力学》,第1期,第1-12页(1989年)
[12] Lewandowski,J.J。;Wang,W。;Greer,A.,《金属玻璃的固有塑性或脆性》,《哲学杂志快报》,85,77-87(2005)
[13] Pugh,S.F.,多晶纯金属的弹性模量和塑性性能之间的关系,伦敦、爱丁堡和都柏林哲学杂志,45,823-843(1954)
[14] Rice,J.R.,《裂纹尖端位错形核:基于Peierls概念的分析》,《固体力学与物理杂志》,40,239-271(1992)
[15] Rice,J.R。;汤姆森,R.,晶体的延展性与脆性行为,哲学杂志,2973-97(1974)
[16] Zhu,T。;李一。;Yip,S.,裂纹尖端位错环发射的原子论研究,《物理评论快报》,93,文章025503,pp.(2004)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