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用于逻辑程序的流与并行执行的回溯算法。 (英语) Zbl 0668.68024号

我们提出了流与并行逻辑程序的第一个回溯算法。它依赖于每个子句的数据流图的编译时知识,以便在目标失败时有效地确定要终止或重新启动哪个目标。我们从模式声明中获得的这一关键信息在编译时在以前的任何流AND并行系统中都不可用。
我们表明,模式可以提高回溯算法的精度,尽管我们的算法允许在逐个过程和逐个调用的基础上权衡这种精度与开销。这些模式还允许我们的算法有效地处理那些操作部分实例化数据结构的程序,以及一类重要的具有循环依赖关系图的程序。在不需要回溯的代码上,我们的算法的效率接近于委员会选择语言的效率;对于确实需要回溯的代码,其开销与独立的AND并行回溯算法相当。

MSC公司:

68N25号 操作系统理论
第68页第15页 定理证明(演绎、解析等)(MSC2010)
68T20型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问题解决(启发式、搜索策略等)
68第05页 数据结构

软件:

帕洛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R.Bahgat,《走向一种集成的未知流和并行逻辑语言》,研究报告DOC 88/1,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计算系,59 pgs。(1988年2月)。
[2] K.L.Clark和S.Gregory,Parlog和Prolog United,Proc。第四届逻辑编程国际会议,澳大利亚墨尔本,第927–961页(1987年5月)。
[3] L.Naish,并行NU-Prolog,Proc。第五届国际会议/交响乐团。《逻辑编程》,华盛顿州西雅图,第1546–1564页(1988年8月)。
[4] M.Codish和E.Shapiro,将OR-平行主义编译为and-平行主义,Proc。第三届逻辑编程国际会议,英国伦敦,第283-297页,(1986年7月),由Springer-Verlag作为225计算机科学讲稿出版·Zbl 0595.68026号
[5] K.Ueda,使穷尽搜索程序具有确定性,Proc。第三届逻辑编程国际会议,英国伦敦,第270-282页(1986年7月)。由Springer-Verlag作为计算机科学225课程讲稿出版。
[6] G.M.Weinberg,《计算机编程心理学》,Van Nostrand Reinhold,纽约288页。(1971).
[7] R.Yang和H.Aiso,《P-Prolog:基于互斥关系的并行语言》,Proc。第三届逻辑编程国际会议,英国伦敦,第255-269页(1986年7月)。由Springer-Verlag作为计算机科学225课程讲稿出版。
[8] S.Haridi和P.Brand,安道尔Prolog——Prolog和承诺选择语言的集成,Proc。1988年第五代计算机系统国际会议,日本东京,第745-754页。(1988年12月)。
[9] J.S.Conery,逻辑程序并行解释的AND/OR过程模型,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系博士论文(1983年6月)。
[10] J.S.Conery,《在非确定性与并行系统中实现向后执行》,Proc。第四届逻辑编程国际会议,澳大利亚墨尔本,第633-653页(1987年5月)。
[11] Y.J.Lin、V.Kumar和C.Leung,逻辑程序并行执行的智能回溯算法,Proc。第三届逻辑编程国际会议,英国伦敦,第55-68页(1986年7月)。由Springer-Verlag作为计算机科学225课程讲稿出版·兹比尔0599.68024
[12] N.S.Woo和K.M.Choe,在and/OR过程模型中选择回溯文字,Proc。第三届IEEE Symp。《逻辑编程》,犹他州盐湖城,第200-210页(1986年9月)。
[13] Z.Somogyi,逻辑程序的精确模式系统,Proc。第四届逻辑编程国际会议,澳大利亚墨尔本,第769–787页(1987年5月)。
[14] J.W.Lloyd,《逻辑编程基础》(第二版,扩展版),符号计算中的Springer系列,Springer-Verlag,纽约,212页。(1987).
[15] J.W.Lloyd和R.W.Topor,《使Prolog更具表现力》,《逻辑编程杂志》,1(3)225-240(1984年10月)·Zbl 0584.68022号 ·doi:10.1016/0743-1066(84)90011-6
[16] Z.Somogyi,《逻辑程序的稳定性:如何将未知的非确定性逻辑程序连接到外部世界》,技术报告87/11,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计算机科学系,26页。(1987年9月)(1988年11月修订)。
[17] W.Winsborough,基于故障根源的AND并行解释器语义透明选择性重置,Proc。IEEE第四交响曲。《逻辑编程》,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第134-152页(1987年8月)。
[18] J.L.Armstrong、N.A.Elshiewy和R.Virding。电话哲学家的电信应用逻辑编程问题,Proc。IEEE第三交响曲。《逻辑编程》,犹他州盐湖城,第28-33页。(1986年9月)。
[19] P.Borgwardt和D.Rea,基于堆栈和并行Prolog的分布式半智能回溯,Proc。IEEE第三交响曲。《逻辑编程》,犹他州盐湖城,第211-222页(1986年9月)。
[20] M.V.Hermenegildo和R.I.Nasr,《and平行主义中回溯的有效管理》,Proc。第三届逻辑编程国际会议,英国伦敦,第40-54页(1986年7月)。由Springer-Verlag作为计算机科学225课程讲稿出版·Zbl 0598.68020号
[21] L.M.Pereira、L.Monteiro、J.Cunha和J.N.Aparicio,《Delta Prolog:带事件的分布式回溯扩展》,Proc。第三届国际逻辑编程会议,英国伦敦,第69-83页(1986年7月)。由Springer-Verlag作为计算机科学225课程讲稿出版。
[22] D.H.D.Warren,《抽象序言指令集》,技术说明309,SRI International,Menlo Park,California,(1983年10月)。
[23] K.L.Clark和S.Gregory,《PARLOG:逻辑中的并行编程》,《编程语言和系统的ACM事务》,8(1)1-49(1986年1月)·Zbl 0592.68016号 ·doi:10.1145/5001.5390
[24] J.A.Toh和K.Ramamohanarao,故障导向回溯,技术报告86/9,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计算机科学系,30页。(1986).
[25] L.M.Pereira和A.Porto,逻辑程序的选择性回溯,Proc。《第五届自动扣减大会》,法国Les Arcs,第306–317页(1980年)。Springer Verlag出版的《计算机科学87讲义》·Zbl 0441.68113号
[26] V.Kumar和Y.J.Lin,Prolog的基于数据依赖的智能回溯方案,逻辑编程杂志,5(2):165–181(1988年6月)·Zbl 0645.68102号 ·doi:10.1016/0743-1066(88)90017-9
[27] J.S.Conery和D.F.Kibler,《逻辑程序中的并行性和非确定性》,新一代计算,3(1):43–70(1985)·Zbl 0595.68025号 ·doi:10.1007/BF03037115
[28] C.S.Mellish,Prolog编译器的一些全局优化,逻辑编程杂志,2(1):43-66(1985年4月)·Zbl 0575.68003号 ·doi:10.1016/0743-1066(85)90004-4
[29] L.Naish,《逻辑程序的自动控制》,《逻辑编程杂志》,2(3):167-183(1985年10月)·Zbl 0575.68004号 ·doi:10.1016/0743-1066(85)90017-2
[30] M.Bruynooghe,改进逻辑程序行为的依赖性分析,Proc。《第五届自动扣除大会》,法国Les Arcs,第293–305页(1980年)。由Springer-Verlag作为计算机科学87课程讲稿出版·Zbl 0438.68049号
[31] H.Tamaki和T.Sato,《逻辑程序的展开/折叠转换》,Proc。第二届国际逻辑编程会议,瑞典乌普萨拉,第127-138页。(1984年7月)。
[32] P.T.Cox和T.Pietrzykowski,演绎工厂:智能回溯的基础,IEEE模式分析和机器智能汇刊,3(1):52–65(1981年1月)·Zbl 0454.68114号 ·doi:10.1109/TPAMI.1981.4767050
[33] D.DeGroot,《限制与平行主义》,Proc。1984年第五代计算机系统国际会议,日本东京,第471-478页(1984年11月)。
[34] J.H.Chang、A.M.Despain和D.DeGroot,基于静态数据依赖性分析的逻辑程序与并行,第三十届IEEE计算机学会国际会议论文摘要(CompCon 85春季):技术杠杆:竞争必要性,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第218-226页(1985年2月)。
[35] J.Cleary,B.Unger和X.Li,《使用虚拟时间的分布式与并行回溯算法》,Proc。1988年分布式仿真大会(Multi'88的一部分),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1988年2月)。
[36] Y.、J.Lin和V.Kumar,《利用逻辑程序and并行性的并行执行方案》,Proc。《1986年国际并行处理大会》,宾夕法尼亚州大学公园,第972-975页(1986年8月)。
[37] B.S.Fagin和A.M.Despain,《Prolog中的目标缓存》,Proc。第十九届夏威夷国际系统科学年会,第1卷,夏威夷火奴鲁鲁,第277-281页(1986年1月)。
[38] S.W.Dietrich,《扩展表:逻辑编程中的备忘录关系》,Proc。IEEE第四交响曲。《逻辑编程》,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第264-272页(1987年8月)。
[39] K.L.Clark和F.G.McCabe,《IC-Prolog的控制设施》,载于:D.Michie(编辑),《微电子时代的专家系统》,爱丁堡大学出版社,第122–149页(1979年)。
[40] K.L.Clark和S.Gregory,并行编程的关系语言,Proc。1981年Symp。《函数编程与计算机体系结构》,新罕布什尔州朴茨茅斯,第171-178页(1981年10月)。
[41] E.Y.Shapiro和A.Takeuchi,《并发Prolog中的面向对象编程》,新一代计算,1(1):25-48(1983)。 ·doi:10.1007/BF03037020
[42] J.Vaghani,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荣誉报告,面向实用智能回溯计划,25页。(1987年11月)。
[43] D.DeGroot,《受限AND并行性和副作用》,Proc。第四届IEEE逻辑编程交响曲,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第80-89页(1987年8月)。
[44] P.Boizumault,《实施DIF和FREEZE的通用模型》,Proc。第三届逻辑编程国际会议,英国伦敦,第585-592页(1986年7月)。由Springer-Verlag作为计算机科学225课程讲稿出版。
[45] H.Matsumoto,《Prolog程序的静态分析》,SIGPLAN通告20(10):48–59(1985年10月)。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45/382286.382380
[46] D.A.Patterson,精简指令集计算机,ACM通信,28:1:8-21(1985年1月)。 ·doi:10.1145/2465.214917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