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具有有限或无限时间范围和可变边界的多阶段序贯抽样模型。 (英语) Zbl 1396.91076号

摘要:多阶段决策模型,也称为多属性注意转换模型,假设每个属性都有一个单独的抽样过程,并且在一次试验中以顺序方式将注意力从一个属性转换到另一个属性。在这里,模型被扩展到有限和无限时间范围以及非恒定边界。对于有限的时间范围,该模型预测了在可用时间内无法做出决定的概率。实现了两个不同的非常数边界族,一个具有非线性递减,一个在开始时具有常数边界,并且在截止日期前具有线性递减。此外,还展示了如何通过生-死链离散多阶段模型(Wiener或Ornstein-Uhlenbeck过程)每个属性下的随机过程,以实现所有相关模型特征,以及如何提供快速计算。给出了几个数值例子,说明了属性处理顺序(顺序表)和边界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时间范围或非恒定边界如何,订单调度都是预测一致选择概率/选择响应时间模式(包括偏好反转和快速错误)的决定因素。

MSC公司:

91B06型 决策理论
第62页,共15页 统计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62D05型 抽样理论、抽样调查

软件:

github;糖尿病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Ashby,F.,双选择反应时间的有偏随机游走模型,《数学心理学杂志》,27277-297(1983)·Zbl 0545.62074号
[2] Ashby,F.,《一般认知理论的随机版本》,《数学心理学杂志》,44,310-329(2000)·Zbl 0959.91055号
[3] 博加茨,R。;布朗,E。;Moehlis,J。;霍姆斯,P。;Cohen,J.,《最佳决策的物理学:两种替代强迫选择任务中表现模型的形式分析》,《心理学评论》,113700-765(2006)
[4] 硼蛋白,A。;Salminen,P.,《布朗运动手册》。事实和公式(2002年),Birkhäuser:Birkháuser Basel·Zbl 1012.60003号
[5] 布朗,S。;Heathcote,A.,选择反应时间的弹道模型,《心理评论》,112117-128(2005)
[6] Buonocore,A。;乔诺,V。;Nobile,A。;Ricciardi,L.,关于扩散过程的双边界首次跨越时间问题,应用概率杂志,27102-114(1990)·Zbl 0699.60073号
[7] Buonocore,A.V。;Nobile,A。;Ricciardi,L.,评估首次通过时间概率密度的新积分方程,应用概率进展,191784-1800(1987)
[8] Busemeyer,J。;Diederich,A.,《决策场理论综述》,数学社会科学,43,345-370(2002)·兹比尔1021.91010
[9] Busemeyer,J。;Goldstein,W.,《将不同的偏好度量联系起来:从决策场理论导出的动态匹配模型》,《组织行为与人类决策过程》,52,370-396(1992)
[10] Busemeyer,J。;汤森,J.,《决策场理论:在不确定环境中进行决策的动态认知方法》,《心理学评论》,100,3,432-459(1993)
[11] Carpenter,R.H.S。;Williams,M.L.L.,控制扫视眼动中对数似然的神经计算,《自然》,377,59-62(1995)
[12] Churchland,A。;Kiani,R。;Shadlen,M.,多种选择的决策,自然神经科学,11,6,693-702(2008)
[13] Diederich,A.,《反应时间的感觉间促进:对抗和扩散协同激活模型的评估》,《数学心理学杂志》,39,2,197-215(1995)·Zbl 0839.92032号
[14] Diederich,A.,时间约束下决策的动态随机模型,《数学心理学杂志》,41,32260-274(1997)·Zbl 1072.91658号
[15] Diederich,A.,《关于序贯抽样模型对感知决策任务中反应偏差的回报效应的进一步检验》,《感知与心理物理学》,70,2,229-256(2008)
[16] Diederich,A.,一个多阶段注意转换模型解释了加工顺序被操纵的知觉决策任务的回报效应,decision(2015)
[17] Diederich,A。;Busemeyer,J.,《冲突与决策的随机优势原则》,心理科学,10,4,353-359(1999)
[18] Diederich,A。;Busemeyer,J.,用于分析选择概率、选择响应时间和简单响应时间扩散模型的简单矩阵方法,《数学心理学杂志》,47,3,304-322(2003)·Zbl 1021.60057号
[19] Diederich,A。;Busemeyer,J.,《感知辨别任务中回报对反应偏差的影响建模:阈限、漂移率变化或两阶段加工假设》,《感知与心理物理学》,68,2,194-207(2006)
[20] Diederich,A。;Oswald,P.,具有随机注意时间和加工顺序的多属性选择方案的序贯抽样模型,人类神经科学前沿,8697(2014)
[21] Ditterich,J.,《时变决策的证据》,《欧洲神经科学杂志》,243628-3641(2006)
[23] Edwards,W.,《寻求信息的最佳策略:统计模型、选择反应时间和人类信息处理》,《数学心理学杂志》,2312-329(1965)·Zbl 0125.09806
[24] 高杰。;托特尔,R。;McClelland,J.L.,感知决策中奖励和刺激信息的动态整合,《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6,3(2011),doi:10.1371
[25] Gold,J。;Shadlen,M.,《决策的神经基础》,《神经科学年度评论》,30535-574(2007)
[26] 霍金斯,G。;Forstmann,B。;Wagenmakers,E。;Ratcliff,R。;Brown,S.,《重新审视感知决策中边界坍塌和紧急信号的证据》,《神经科学杂志》,35,6,2476-2484(2015)
[27] Heath,R.,心理歧视的串联随机行走模型,《英国数学与统计心理学杂志》,34,76-92(1981)·兹伯利0471.92023
[28] 约翰逊,J。;Busemeyer,J.,偏好反转现象的动态随机计算模型,《心理学评论》,112,4,841-861(2005)
[29] 琼斯,M。;Dzhafarov,E.N.,选择反应时间主要建模方案的不可预测性和相互可翻译性,《心理评论》,121,1-32(2014)
[30] 克雷杰比奇,I。;Rangel,A.,《多选择漂移扩散模型预测视觉注视与基于价值的选择之间的关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08,33,13852-13857(2011)
[31] 拉明,D.,《选择反应时间的信息理论》(1968),学术出版社:英国牛津大学学术出版社
[32] 林克,S。;Heath,R.,《心理歧视的序贯理论》,《心理测量学》,第40期,第77-105页(1975年)·Zbl 0306.9209号
[33] 诺索夫斯基,R。;Palmeri,T.,基于样本的快速分类随机行走模型,《心理学评论》,104,266-300(1997)
[34] Pike,A.,信号检测的反应潜伏期模型,《心理学评论》,80,53-68(1973)
[35] 普莱斯卡克,T。;Busemeyer,J.,《两阶段动态信号检测:选择、决策时间和置信度理论》,《神经生物学实验学报》,117,3864-901(2010)
[36] 拉波波特,A。;Burkheimer,G.J.,《延迟决策模型》,《数学心理学杂志》,8508-538(1971)·Zbl 0226.92013号
[37] Ratcliff,R.,《记忆提取理论》,《心理学评论》,85,59-108(1978)
[38] Ratcliff,R。;长谷川,Y。;长谷川,Y。;史密斯,P。;Segraves,M.,在亮度辨别任务中记录上丘数据的单细胞双扩散模型,《神经生理学杂志》,97,1756-1774(2007)
[39] Ratcliff,R。;Rouder,J.,《双选择字母识别中掩蔽的扩散模型解释》,《实验心理学杂志:人类感知与表现》,26,1,127-140(2000)
[40] Ratcliff,R。;Smith,P.,《两种选择反应时间的序贯抽样模型比较》,《心理学评论》,111,2,333-367(2004)
[41] Ratcliff,R。;Thapar,A。;McGoon,G.,《两种选择任务中的个体差异、年龄和智商》,认知心理学,60,127-157(2010)
[42] 罗伊,R。;Busemeyer,J。;汤森,J.,《多选择决策场理论:决策的动态联结模型》,《心理学评论》,第108期,第370-392页(2001年)
[43] Rorie,A.E。;高杰。;麦克莱兰,J.L。;Newsome,W.T.,猕猴外侧顶叶皮层(唇)知觉决策过程中感觉和奖赏信息的整合,《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2010年第5期,第2期,doi:10.1371
[44] Ruthruff,E.,《速度准确性权衡的最后期限模型测试》,《感知与心理物理学》,58,1,56-64(1996)
[46] Smith,P.,《响应时间和准确性的随机动力学模型:基础入门》,《数学心理学杂志》,44,3,408-463(2000)·兹伯利0982.91040
[47] 史密斯,P.L。;Ratcliff,R.,《视觉信号检测中注意力和决策的综合理论》,《心理学评论》,116283-317(2009)
[48] 史密斯,P.L。;Sewell,D.K.,《注意力和决策的竞争互动理论在简短的多元素展示中》,《心理评论》,120,589-627(2013)
[50] Stone,M.,《选择-反应时间模型》,《心理测量学》,25,251-260(1960)·Zbl 0114.11501号
[51] Swensson,R.,《难以捉摸的权衡:视觉辨别任务中的速度与准确性》,《感知与心理物理学》,第12期,第16-32页(1972年)
[52] Thapar,A。;拉特克利夫,R。;McGoon,G.,《年龄对字母歧视影响的扩散模型分析》,《心理学与年龄》,第18期,第415-429页(2003年)
[53] Usher,M。;McClelland,J.,知觉选择的时间过程:泄漏的竞争累加器模型,《心理学评论》,108550-592(2001)
[54] Van Zandt,T。;科洛尼乌斯,H。;Proctor,R.,《应用于知觉匹配的两种反应时间模型的比较》,《心理学通报与评论》,第7期,第2期,第208-256页(2000年)
[55] Verdonck,S。;米尔斯,K。;Tuerlinckx,F.,CPU和GPU上基于扩散的选择RT模型的高效模拟,行为研究方法(2015)
[56] 白色,C.N。;Ratcliff,R。;瓦西,M.W。;McKoon,G.,Dusing扩散模型理解临床疾病,《数学心理学杂志》,54,39-52(2010)·Zbl 1203.91263号
[57] Yellot,J.,选择反应时间中快速猜测和速度准确性权衡的修正,数学心理学杂志,8159-199(1971)·Zbl 0224.92015号
[58] 张,S。;李,M。;范德克霍夫,J。;冈特,M。;Wagenmakers,E.-J.,决策和响应时间扩散模型的时间-变量边界,定量心理学和测量的前沿,51364(2014)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