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于增强对流传热的蒸发雾流分析。 (英语) Zbl 1194.80044号

总结:通过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了通过使用蒸发雾流增强强制对流热传输。在纵向加热散热器的入口处引入由气流中细小分散的水滴组成的两相雾。蒸发液滴吸收的潜热显著降低了散热器内空气的显热,从而提高了散热能力。通过对雾滴和气流的质量、动量和能量传输方程进行详细的数值分析,研究了雾流的流动和传热特性。两相之间的耦合通过传输方程中的相互作用项进行建模。分析了入口雾滴尺寸和浓度对散热器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雾流相关的复杂传输过程提供了依据。模拟结果表明,与气流相比,雾流的传热系数明显更高,突出了雾流用于增强热管理应用的潜力。

MSC公司:

80A20型 传热传质、热流(MSC2010)
76R05型 强迫对流
76T10型 液气两相流,气泡流
80A22型 Stefan问题、相位变化等。

软件:

FLUENT公司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链接

参考文献:

[1] 中华民国楚。;西蒙斯,R.E。;Ellsworth,M.J。;施密特,R.R。;Cozzolino,V.:计算机产品冷却技术综述,IEEE trans。开发材料。Reliab公司。4,第4期,568-585(2004)
[2] 谢德,T.A。;Pautsch,A.G.:采用单喷嘴阵列和多喷嘴阵列的喷雾冲击冷却。第2部分:可视化和经验模型,《国际传热杂志》48,3176-3184(2005)
[3] 林,L。;Ponnapan,R.:闭环喷雾冷却的传热特性,Int.J.传热传质46,3737-3746(2003)
[4] 弗伦德,S。;Pautsch,A.G。;Shedd,T.A。;Kabelac,S.:用温度振荡红外热成像法测量喷雾冷却系统中的局部传热系数,《国际传热杂志》,1953-1962(2007)
[5] Pautsch,A.G。;Shedd,T.A.:使用FC 72喷雾冷却期间液膜厚度的绝热和非绝热测量,《国际传热杂志》49,2610-2618(2006)
[6] C.M.Kendall,J.P.Holman,《垂直恒定热流表面用过冷三氯三氟乙烷(氟利昂-113)的喷雾冷却传热》,摘自:《国际金属化学工程师会议论文集》,亚特兰大,1996年。
[7] D.E.Tilton,C.E.Tilton,M.R.Pais,M.J.Morgan,模拟多芯片模块中的高通量喷雾冷却,载于: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国家传热会议,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1992年。
[8] Wang,T。;Gaddis,J.L。;Li,X.:多排撞击射流的雾/蒸汽传热,《国际传热杂志》48,5179-5191(2005)
[9] 巴罗,H。;Pope,C.W.:水雾冷却效果方面的水滴蒸发,应用。能源84,404-412(2007)
[10] 李,X。;Gaddis,J.L。;Wang,T.:一排冲击射流的水雾/蒸汽冷却,《国际传热杂志》46,2279-2290(2003)
[11] Lee,S.L。;杨振华。;Hsyua,Y.:通过雾流冷却受热表面,ASME J.传热116,167-172(1994)
[12] Graham,K.M。;Ramadhyani,S.:喷雾冲击冷却的实验和理论研究,ASME J.传热118,343-349(1996)
[13] 姚,S。;Rane,A.:管内层流雾流的传热,ASME J.传热102,678-683(1980)
[14] Trela,M.:空气-水雾沿加热平板流动时传热的近似计算,《国际传热杂志》24,749-755(1981)
[15] V.Bahadur,M.Hodes,A.Lyons,S.Krishnan,S.V.Garimella,《使用蒸发冷凝介质雾在密封柜中增强冷却》,摘自《ITHERM会议录》,佛罗里达州奥兰多,2008年,第1191–1198页。
[16] 特雷霍夫,V.I。;Pakhomov,M.A.:等温平板上层流雾流传热的数值研究,《国际传热杂志》45,2077-2085(2002)·Zbl 1006.76570号 ·doi:10.1016/S0017-9310(01)00318-0
[17] N.Kumari,V.Bahadur,M.Hodes,T.Salamon,A.Lyons,P.Kolodner,S.V.Garimella,机柜内过冷高性能部件的数值分析,收录于:ASME 2009年InterPACK会议论文集,IPACK2009-89269,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2009年。
[18] 李,X。;Wang,T.:共轭内冷涡轮叶片雾膜冷却的两相流模拟,ASME J.传热130,102901.1-102901.8(2008)
[19] 阿迪加,K.C。;哈奇,R.F。;Sheinson,R.S。;威廉姆斯,F.W。;Ayers,S.:《超细细水雾作为总驱油剂的计算和实验研究》,《消防安全杂志》42,150-160(2007)
[20] 格罗尔,R。;Jakirlic,S。;Tropea,C.:Euler/Euler和Euler/Lagrange方法的比较研究,模拟湍流气液流中的蒸发,国际期刊Numer。方法流体59,873-906(2009)·Zbl 1409.76123号
[21] FLUENT 6用户指南,黎巴嫩,新罕布什尔州,FLUENT Inc.,2000年。
[22] Ranz,W.E。;Marshall,W.R.:《水滴蒸发》,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化学》。工程进度。48, 141-146 (1952)
[23] 斯特鲁布,M。;雅布尔,O。;支柱,F。;Bédécarrats,J.P.:水滴结晶的实验研究和建模,国际期刊Refrig。26, 59-68 (2003)
[24] 诺瓦克,V。;Sadowski,D.L。;Schoonover,K.G。;Shin,S。;Abdel-Khalik,S.I。;Ghiaasian,S.M.:双组分内雾冷却的传热第二部分:机械建模,Nucl。工程设计。238, 2351-2358 (2008)
[25] 北库马里。;亚伯拉罕·J:减速液滴串联运动的相互作用,原子。喷雾18,第3期,191-241(2003)
[26] Incorpera,F.P。;Dewitt,D.P.:《传热传质基础》(2001)
[27] Hettiarachchi,H.D.M。;科鲁布维奇,M。;沃里克,W.M。;Minkowycz,W.J.:壁温恒定的矩形微通道中的三维层流滑移流动和传热,《国际传热杂志》51,5088-5096(2008)·Zbl 1154.80324号 ·doi:10.1016/j.ijheatmasstransfer.2008.02.049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