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细流动相场模型中的可压缩性和参数识别。 (英语) Zbl 1474.76091号

小结:相场(扩散界面)模型适用于具有可变接触角的扩散三线运动,从而允许无滑移边界条件而不存在应力奇异性。我们考虑了两类常用的相场模型:可压缩性仅限于扩散界面内流体混合的组分可压缩(CC)模型和不可压缩(IC)模型。首先,我们表明,应用于不同质量密度流体的CC模型显示了导致三重线破裂的计算不稳定性。我们对这种不稳定性提供了定性的物理解释,并认为扩散界面内的成分可压缩性与整体不可压缩流不一致。其次,基于对连续速度场的适当选择,我们导出了IC模型作为CC模型的系统近似。第三,我们根据尖锐界面理论和实验动力学对CC模型进行了基准测试。三线动力学由三线迁移率参数很好地表示。最后,我们研究了体相场扩散迁移率参数对润湿过程动力学的影响,发现在很大范围内,体相场的扩散迁移率并不影响流动。

MSC公司:

76T10型 液气两相流,气泡流
76D45型 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的毛细管(表面张力)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H.Abels,粘性不可压缩介质两相二元流的扩散界面模型,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讲座笔记36(2008)。
[2] H.Abels,具有一般密度的粘性不可压缩流体扩散界面模型弱解的存在性,Commun。数学。《物理学》289(2009),45-73·Zbl 1165.76050号
[3] H.Abels,H.Garcke,G.Gr¨un,不同密度不可压缩两相流的热力学一致、无框架扩散界面模型,数学。模型方法应用。《科学》第22卷(2012年),第1150013页·Zbl 1242.76342号
[4] D.M.Anderson、G.B.McFadden、A.A.Wheeler,《流体力学中的扩散界面方法》,年。《流体力学评论》30(1998),139-165·Zbl 1398.76051号
[5] M.Asle Zaeem,H.El Kadiri,S.Dj.Mesarovic,M.F.Horstemeyer,P.T.Wang,二元合金相场模型中成分应变对扩散界面厚度和相变的影响,《相平衡与扩散》32(2011),302-308。
[6] M.Asle Zaeem,S.Dj.Mesarovic,使用有限元方法研究薄膜中的相变,《固态现象》150(2009),29-41。
[7] M.Asle Zaeem,S.Dj.Mesarovic,守恒相场的有限元方法:应力介导扩散相变,J.Compute。《物理学》第229卷(2010年),第9135-9149页·Zbl 1427.74169号
[8] T.D.Blake,J.M.Haynes,《液体/液体置换动力学》,《胶体与界面科学杂志》30(1969),421-423。
[9] T.D.Blake,Y.D.Shikhmurzaev,不同粘度液体的动态润湿,胶体与界面科学杂志253(2002),196-202。
[10] D.Bonn、J.Eggers、J.Indekeu、J.Meunier、E.Rolley,《润湿和扩散》,修订版。《物理学》第81卷(2009年),第739-805页。
[11] J.W.Cahn,《关于旋节分解》,《冶金学报》9(1961),795801。
[12] J.W.Cahn,J.E.Hilliard,非均匀系统的自由能。𝐼. 界面自由能,J.Chem。《物理学》第28卷(1958年),第258-267页·Zbl 1431.35066号
[13] J.W.Cahn,R.Kobayashi,相干自应力薄板中的指数快速粗化和屈曲,《冶金与材料学报》43(1995),931-944。
[14] W.C.Johnson,《相干应力薄板中中间相的增长》,《材料学报》48(2000),1021-1032。
[15] F.Chen,J.Shen,各向异性Cahn-Hilliard系统空间谱离散的高效能量稳定格式,Commun。计算。《物理学》第13卷(2013年),第1189-1208页·Zbl 1388.65117号
[16] L.Q.Chen,微观结构演化的相场模型,《材料研究年度回顾》32(2002),113-140。
[17] H.T.Davis,L.E.Scriven,流体界面中的应力和结构,化学物理进展49(1982),357-454。
[18] P.G.de Gennes,《润湿:静力学和动力学》,修订版。《物理学》第57卷(1985年),第827-863页。
[19] P.G.de Gennes、F.Brochard-Wiart、D.Quere,《毛细管和润湿现象》,水滴、气泡和波浪,纽约州斯普林格,2004年·Zbl 1139.76004号
[20] H.Ding,P.D.M.Spelt,中等雷诺数剪切流中壁面上三维液滴运动的开始,《流体力学杂志》599(2008),341-362·Zbl 1151.76447号
[21] H.Ding,P.D.M.Spelt,C.Shu,《大密度比不可压缩两相流扩散界面模型》,J.Compute。《物理学》226(2007),2078-2095·Zbl 1388.76403号
[22] P.Durbin,关于移动接触线奇异性的考虑,以及对细长液滴摩擦阻力的应用,J.Fluid Mech.197(1988),157-169·兹伯利0655.76081
[23] E.B.Dussan V.,E.Rame,S.Garoff,《关于确定移动接触线的适当边界条件:实验研究》,《流体力学杂志》230(1991),97-116。
[24] N.Eustathopoulos,F.Hodaj,O.Kozlova,钎焊中的润湿过程,in:钎焊进展,D.P.Sekulic ed.,Woodhead Pub。,牛津和剑桥,2013年,3-30。
[25] X.Feng,两相流体流动Navier-Stokes-Cahn-Hilliard扩散界面模型的全离散有限元近似,SIAM J.Numer。分析44(2006),1049-1072·Zbl 1344.76052号
[26] H.Fu、M.Dehsara、M.Krivilyov、S.Dj、Mesarovic、D.P.Sekulic,钎焊接头形成期间熔融Al-Si三线运动的动力学,材料科学杂志51(4)(2016),1798-1812。
[27] P.Gao,J.J.Feng,因接触线脱鞣导致图案基板上的滑移增强,Phys。流体21(2009),102102·Zbl 1183.76207号
[28] J.W.Gibbs,《关于异质物质的平衡》。康涅狄格州学院3(1878),108-248343-524。重印:J.Willard Gibbs的科学论文,55-371。Oxbow出版社。
[29] Z.Guo,P.Lin,J.S.Lowengrub,用离散能量定律求解变密度流动的准不可压缩Cahn-Hilliard-Navier-Stokes方程的数值方法。J.计算。《物理学》276(2014),486-507·Zbl 1349.76057号
[30] M.E.Gurtin,D.Polignone,J.Vinals,两相二元流体和顺序参数数学描述的不混溶流体。模型方法应用。科学6(6)(1996),815-831·Zbl 0857.76008号
[31] P.C.Hohenberg,B.I.Halperin,《动态临界现象理论》,修订版。《物理学》第49卷(1977年),第435-479页。
[32] J.Hua,P.Lin,C.Liu,Q.Wang,两相流计算中相场模型的能量守恒C0有限元格式,J.Compute。《物理学》第230卷(2011年),第7115-7131页·Zbl 1408.76550号
[33] D.Jackmin,《扩散流体界面的接触线动力学》,《流体力学杂志》402(2000),57-88·Zbl 0984.76084号
[34] D.Kay,R.Welford,Cahn-Hilliard方程的多重网格有限元解算器,J.Compute。《物理学》第212卷(2006年),第288-304页·Zbl 1081.65091号
[35] J.Kim,多组分流体流动的相场模型,Commun。计算。《物理学》第12卷第3期(2012年),第613-661页·Zbl 1373.76030号
[36] K.Koch,I.C.Blecher,G.K¨onig,S.Kehraus,W.Barthlott,Ruelliadevosiana(Acanthaceae)的超亲水和超亲油叶表面:水和油在表面扩散的生物模型,《功能植物生物学》36(4)(2008),339-350。
[37] J.Koplik,J.R.Banavar,两种液体混合物的无滑移条件,物理。修订稿。80(1998), 5125-5128.
[38] G.Lezzi,G.Ventura,《从包体结构分析推断的熔岩流运动学:综述》,美国地质学会专题论文396(2005),15-28。
[39] C.Liu,J.Shen,两种不可压缩流体混合物的相场模型及其通过傅里叶谱方法的近似,179(2002),211-228·Zbl 1092.76069号
[40] W.Liu,D.P.Sekulic,毛细管驱动熔融金属在地形复杂基底上的流动,Langmuir 27(2011),6720-6730。
[41] W.Liu,Y.Li,Y.Cai,D.P.Sekulic,液体在微结构固体表面上的毛细管上升,Langmuir27(23)(2011),14260-14266。
[42] J.Lowengrub,L.Truskinovsky,拟不可压缩Cahn Hilliard流体与拓扑跃迁,Proc。英国皇家学会。,序列号。A、 数学。物理学。《工程科学》454(1978)(1998),2617-2654·Zbl 0927.76007号
[43] A.R.Marrion,《涂料的化学和物理》,皇家化学学会,剑桥,2004年。
[44] K.B.Migler,H.Hervet,L.Leger,剪切应力下聚合物熔体的滑移转变,Phys。Rev.Lett.70(3)(1993),287-290。
[45] J.J.Monaghan,《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物理学进展报告》68(2005),1703-1759。
[46] T.C.巴顿,《颜料流动和颜料分散:涂料和油墨技术的流变学方法》,威利国际科学出版社,纽约,1979年。
[47] S.D.Poisson,《行动卡皮莱的新理论》,巴克莱尔出版社,巴黎,1831年。
[48] 钱涛,王晓鹏,盛鹏,两相非混相流动中运动接触线的分子流体力学,公社。计算。Phys.1(2006),1-52·Zbl 1115.76079号
[49] R.Ranacher,《数值流模拟方法》,收录于:《血流动力学:建模、分析和模拟》,G.P.Galdi,R.Rannacher,A.M.Robertson,S.Turek eds.,Oberwolfach Semin.37,Birkh¨auser Basel,275-3322008·Zbl 1144.76034号
[50] P.Seppecher,《Cahn-Hilliard理论中的移动接触线》,《国际工程科学杂志》34(1996),977-992·Zbl 0899.76042号
[51] D.Seveno,A.Vaillant,R.Rioboo,H.Adao,J.Conti,J.De Coninck,《润湿动力学再研究》,Langmuir25(22)(2009),13034-13044。
[52] D.N.Sibley,A.Nold,N.Savva,S.Kalliadasis,固液气体扩散界面模型的接触线行为,物理。《流体》25(2013),092111·Zbl 1360.76037号
[53] D.N.Sibley,A.Nold,N.Savva,S.Kalliadasis,《关于移动接触线奇异性:扩散界面模型的渐近性》,《欧洲物理杂志》E36(2013),26·Zbl 1360.76037号
[54] D.J.Steigmann,D.Li,流体膜弹性理论评论,Proc。英国皇家学会。,序列号。A449(1936)(1995),223-231·Zbl 0827.76007号
[55] P.A.Thompson,M.O.Robbins,固体附近的剪切流:外延顺序和流动边界解,物理。修订版A(3)41(12)1990,6830-6837。
[56] J.D.van der Waals,密度连续变化假设下的毛细流动热力学理论,Verhandel。科宁克。阿卡德。韦滕。,阿姆斯特丹,Sect。(1893年)(荷兰语)。J.S.Rowlinson的英文翻译,J.Stat.Phys.20(2)(1979),197-244·Zbl 1245.82006年
[57] W.Villanueva,G.Amberg,《一些通用毛细管驱动流》,《国际多相流杂志》32(2006),1072-1086·Zbl 1136.76672号
[58] X.Wang,Y.Wang,动接触线问题相场模型的锐界面极限,方法应用。分析14(2007),287-294·兹比尔1157.76013
[59] P.Yue,J.J.Feng,扩散界面模型能定量描述移动的接触线吗?,欧洲物理杂志专题197(2011),37-46
[60] P.Yue,J.J.Feng,移动接触线Cahn-Hilliard模型中的壁能松弛,Phys。流感23(2011),012106·Zbl 1308.76132号
[61] P.Yue,C.Zhou,J.J.Feng,液滴的自发收缩和相场模拟中的质量守恒,J.Compute。《物理学》第223卷(2007年),第1-9页·Zbl 1115.76077号
[62] P.Yue,C.Zhou,J.J.Feng,移动接触线Cahn-Hilliard模型的尖锐界面极限,J.Fluid Mech.645(2010),279-294·Zbl 1189.76074号
[63] R.L.Panton,不可压缩流,第二版。,约翰·威利父子公司,纽约,1996年。214DEHSARA、FU、MESAROVI´C、SEKULI´C和KRIVILYOV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