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由一组节点组成,用于监测和记录环境数据[1]。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分布是随机的或确定性的[2]。在人类难以访问的地方,节点是随机分布的(例如,通过将其扔到站点上)。节点数很高,并且很少使用初始能量对其充电。因此,能源消耗和网络寿命是影响这些网络的主要挑战[3]、[4]、[5]。节点收集的数据被传输到基站(BS)进行处理[6]。数据传输可以以单跳或多跳的方式进行[7],[8]。图1说明了单跳和多跳方法。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些主要应用包括监测森林火灾、控制敏感患者的状态以及控制军事区域和交通[9]、[10]、[11]、[12]。一般来说,影响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的关键因素是容错性、可扩展性、成本、硬件限制、可靠性、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传输环境和能耗[13]、[14]、[15]。
用于延长WSN生存期的两种方法是集群和路由[16]、[17]、[18]、[19]、[20]。在集群过程中,根据一组公共属性,将一组传感器置于一个称为集群的类别中。每个集群中的一个高度合格的节点被选为集群头(CH)。CH的作用是收集从集群成员接收的数据,并根据传输类型(单跳或多跳)将其传输到BS或更高级别的CH。在单跳传输期间,CH将接收到的数据直接传输到BS,而在多跳传输期间CH将接收的数据传输到高级CH,然后高级CH将数据传输到BS。多跳传输通常用于大规模网络。集群成员通常被分为两组,包括公共节点和CH。图2说明了WSN中的集群过程。
集群的关键挑战之一是确保集群的质量[21]。许多标准可用于评估簇的质量,其中密度和分离(簇间和簇内距离)是用于测量簇质量的基本指标[22],[23]。属于每个集群的数据应足够接近,形成的集群应足够分开,以尽量减少重叠。分离是根据以下三个参数定义的:两个簇中最近数据之间的距离、两个簇最远数据之间的间距和两个簇中心之间的距离。用于衡量集群质量的其他标准可以分为三类:外部标准、内部标准和相对标准。诸如归一化互信息(NMI)和熵等外部标准取决于预定义的结构。因此,当我们有正确的聚类结果来与我们自己的结果进行比较时,可以使用这些标准[24],[25]。熵值越低,NMI值越高,聚类质量越高。与外部标准不同,内部标准(如平方误差和或均方误差)不依赖于先前的知识,它们可以基于原始数据直接测量聚类的质量[26]。相对标准涉及不同聚类之间的比较,例如,聚类方法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数据,然后对结果进行比较。
聚类可以使用多种方法进行,例如层次聚类[27]、基于分区的聚类[28]、谱聚类[29]、基于网格的聚类[30]和基于密度的聚类[31]、[32]。树形结构通常用于分层聚类,其中使用贪婪算法和逐步优化。分层聚类中使用了两种方法,包括自顶向下或自底向上方法。在基于分区的集群中,数据被划分为几个分区,每个分区代表一个集群。在谱聚类中,相似矩阵用于聚类。在基于网格的聚类中,网格被划分为多个区域,并根据某些特征向这些区域添加节点。在基于密度的聚类中,簇是从密度较低的区域中分离出来的密度较高的区域。图3显示了不同类型聚类方法的简单图形示例。表1提供了不同聚类方法的一般比较。
路由的目的是找到从集群到基站的最佳路由,以便传输收集的数据。影响路由的最重要参数是网络动态、能量约束、数据聚合和数据传输。
网络动态取决于应用程序的类型,通常可以分为固定传感器和运动传感器。在交通控制或消防控制等应用中,传感器通常是固定的且不动的。在跟踪目标等应用中,传感器是移动的。
能量约束影响多跳和单跳传输方法。在多跳方法中,功耗和传输范围较低。一般来说,许多因素都可以决定能量损失,但最重要的是碰撞、过热和空闲收听。数据传输模型也分为三类:时间驱动[33]、事件驱动[34]和查询驱动[35]。在时间驱动模型中,数据定期收集并由每个节点发送。在事件驱动模型中,节点会报告事件发生的时间。在查询驱动模型中,BS发送请求,然后节点响应此请求。路由协议分为四个一般类别,表2显示了这些一般类别的路由协议以及协议名称和类型。
本文的其余部分组织如下。在第2节中,我们总结了以往对聚类的研究,并讨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在第3节中,我们详细解释了所提出的算法、网络模型、无线电模型和能量模型。在第4节中,我们介绍了聚类过程以及标准,包括α,、和μ用于测量群集质量。这些标准确保了聚类的质量。在第5节中,我们解释了如何使用模糊逻辑方法选择CH。最后,第6节给出了仿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