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hpa标志Link to Publisher's site
PMC全文:
自然。作者手稿;2017年4月20日PMC提供。
以最终编辑形式发布为:
自然。2016年10月20日;538(7625): 336–343.
数字对象标识:10.1038/自然19840

预计违约频率5

保存图片、插图等的外部文件。对象名称为nihms816017f9.jpg
结构演化

  1. 45S前核糖体RNA基因的染色体定位(rna 45)它编码18S、5.8S和28S rRNA的前体RNA,使用pHr21Ab(5′部分为5.8-kb)和pHr14E3(3′部分为7.3-kb)片段作为FISH探针进行测定。探针所用的DNA片段由大阪国立生物医学创新、健康和营养研究所提供,并通过刻痕翻译用生物素16-dUTP(罗氏诊断)标记。杂交后,将载玻片与FITC-亲和素(Vector Laboratories)孵育。在XLA3L的短臂上检测到杂交信号(箭头),但在XLA3S上没有检测到。比例尺代表5μm。
  2. 包含嗅觉受体基因的大缺失()集群。的示意结构第8染色体上的基因簇和邻近基因十、热带(XTR8)和X·莱维斯(XLA8L和XLA8S)。染色体位置:XTR8:107524547-108927581;XLA8L:105062063–106610199;XLA8S:91630596–92060451。水平条,基因组DNA序列;三角形,基因。外部基因簇,仅显示代表性基因。三角形的长度是按比例计算的。三角形的方向指示基因的5′至3′方向。细线连接着同源/同源基因。品红色三角形,基因;绿色三角形、假基因(点突变或截断基因)。的数量基因显示在基因簇下面。虚线,与XLA8L相比,XLA8S中的删除区域。着丝粒位于左侧,端粒位于右侧。
  3. S(蓝色)和L(绿色)染色体上分别缺失的基因组区域的相对频率(左面板)和大小(右面板)。这两个亚基因组都经历了因缺失而导致的序列丢失,然而,S亚基因组上的缺失更大且更频繁。根据仙人掌序列在爪蟾L和S亚属和十、热带基因组。第9_10号染色体莱维斯根据与十、热带染色体。来自L的序列在S上不存在,但至少可以在十、热带,由不超过其长度25%的间隙组成,在S中被称为删除区域。对L中的删除区域也遵循相同的程序。
  4. 三联体基因座的识别如所述补充说明8.1根据基因2在两种基因中的存在情况,将基因座分为组X·莱维斯亚属(保留同源基因),与那些中间有假基因(假基因)或没有中间基因残余的亚属相比,通过脱殖(缺失)进行评估。为了使基因间长度正常化,我们将基因1和3之间的核苷酸距离分为拉埃维斯X.laevis亚属的直系距离十、热带。标准化比率分布的中位数绘制在条形图上。平均而言,S缺失似乎大于L缺失(52.9%的长度vs 80.2%的大小十、热带区域)。
  5. 将前体miRNA位点(红色)的RNA-seq读取对齐+/-1kb的数量与基因组中10000个随机未标记的2.1 kb区域(蓝色)的读取计数进行比较。所有83对同源、基因间miRNA对在其区域内均显示出对齐,而随机选择的基因间序列中只有4127/10000对(41.27%)。假定的primary-miRNA位点的读取计数也高于随机选择的表达区域(Wilcoxon p=1.4E-38)。
  6. 对CACTUS序列进行分析,以识别每个序列周围的侧翼CNE十、热带基因。单核细胞长度>50bp的CNE数量以红色显示,同源对数以蓝色显示。Komologov-Smirnov试验p值为1E-11。
  7. 计算每个染色体位点到最近基因的平均距离十、热带.单基因携带者的平均基因间距离X·莱维斯基因显示为红色,有两个基因的显示为蓝色。Wilcoxon p值=9.8E-24。
  8. 通过基因组足迹的基因保留分布十、热带正交曲线。我们将基因组足迹定义为CDS起始信号到终止信号(包括内含子)的基因组距离。x轴显示日志10(基因组足迹),y轴是每个仓的保留率。误差条是总数除以每个仓中基因数量的标准差。我们通过Wilcoxon检验测试了同源物和单重态之间长度的显著差异(p值=2.4E-96)。
  9. 根据CDS长度的基因保留分布十、热带正交曲线。x轴显示日志10(CDS长度),y轴是每个bin的保留率。误差条是总偏差除以每个bin中的基因数的标准差。我们通过Wilcoxon检验测试了同源基因和单倍体之间的长度差异(p值=1.7E-21)。
  10. 基因保留的外显子数分布十、热带正交曲线。x轴表示外显子的数量;y轴是每个bin的保留率。误差条是总偏差除以每个bin中的基因数的标准差。我们通过Wilcoxon检验测试了同源基因和单基因之间的长度差异(p值=3.2E-8)。

本文中的图像

  • 图1
  • 图2
  • 图3
  • 图4

单击图像以查看更大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