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水產研究所在海藻中潜在危害元素的風險評估與標準法規研究領域發表重要綜述性論文-黃海水產研究所

科研動態

首頁-科技成果-科研動態-正文

黃海水產研究所在海藻中潜在危害元素的風險評估與標準法規研究領域發表重要綜述性論文

日期:2023-11-07 14:14   作者:   來源:質檢室   列印   加大 减小

近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水產品質量安全評價與標準團隊在食品領域的國際頂級綜述期刊《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IF:15.3)發表了題為“Comparative assessment of food safety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for arsenic,cadmium,lead,mercury and iodine in macroalgae used as food and feed in China and Europe”的綜述性論文。

近年來,全球海藻養殖和消費量逐年增加,其食用安全性也受到廣泛關注。由於海藻具有富集環境中元素的特性,海藻可能是無機砷、鎘、鉛等潜在危害元素和碘等營養元素的來源之一,囙此科學評估海藻用作食品和飼料的“風險-獲益”問題,對促進海藻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黃海水產研究所水產品質量安全評價與標準團隊圍繞海藻中重金屬、無機砷及碘等元素的風險評估與限量標準開展了長期研究。本綜述論文全面分析了中國、歐盟等國家/地區對海藻食品、以海藻為主要原料的膳食補充劑、食品添加劑和飼料等不同類型產品中重金屬(鎘、鉛、汞)、砷和碘等元素的限量標準和科技法規的差异性,對海藻產品中潜在危害元素的總量、賦存形態、生物利用度、膳食暴露量等國內外研究進展進行了系統總結和評論。

海藻中優先關注的潜在化學危害是無機砷、鎘和碘元素,但是其風險大小具體取決於海藻種類、海藻消費量以及後續加工或烹飪方法。現時由於缺乏全球海藻消費量、消費管道、海藻中元素的生物利用度以及加工管道對海藻中元素的影響等大量科學數據支撐,涉及海藻生產、加工和利用的國際標準法規缺失,然而不同國家、地區之間對海藻的食用安全性認知和海藻產品中污染物、碘的限量規定存在很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海藻產品的國際貿易和開發利用。

本綜述確定了中國、歐盟、日韓、澳新等海藻主產國和消費國的標準法規中有關海藻產品食用風險的認知差別和限量差异,並對本領域亟待研究的加工環節風險因數的消長變化及控制機理、不同形態元素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等科學問題提出了展望,將為進一步製定全球統一的海藻食品安全國際標準、海藻產品品質控制指南和風險管理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黃海水產研究所郭瑩瑩副研究員為本論文的第一作者,黃海水產研究所王聯珠研究員和挪威海洋研究所的Inger Aakre研究員為本論文的通訊作者。相關研究得到中挪聯合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NSFC-RCN,32061133008)和國家藻類產業科技體系(CARS 50)等項目共同資助。

全文連結:https://doi.org/10.1016/j.tifs.2023.10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