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所病研室廣泛開展國際學術交流-黃海水產研究所

交流動態

首頁-國際交流-交流動態-正文

黃海所病研室廣泛開展國際學術交流

日期:2016-11-18 00:00   作者:病研室   來源:   列印   加大 减小

2016年,黃海水產研究所養殖生物疾病控制與分子病理學研究室在948項目“東南亞國家海水養殖病害聯合研究與防控”、中國-東盟海水養殖科技聯合研究與推廣中心-對蝦疾病防治等項目的支持下,依託OIE參攷實驗室,結合OIE、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東亞海洋合作平臺等國際組織或國際合作平臺的活動,在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中表現突出。主辦國際水產健康研討會、中國-東南亞蝦類疾病診斷技術培訓班各1次;聯合全國水產科技推廣總站主辦FAO對蝦疫病防控區域性合作項目國際研修班,接待了來自美國、泰國、印度等地的學者和代表團3批34人次,安排出訪團組赴法國、泰國、馬來西亞和韓國考察交流4批8人次。

2016年5月黃海所黃倢研究員一行3人執行948項目,赴泰國國家遺傳工程與生物技術研究中心(BIOTEC)和馬來西亞登嘉樓大學(UMT)就養殖蝦類病害發生及流行等資訊進行了共亯和交流,商討了聯合實驗室及海水養殖疫病研究國際合作網路建設等具體事宜,並簽署了合作意向書和備忘錄。訪泰期間,還順訪了亞太水產養殖網路中心(NACA)。代表團與NACA就建立“中國-東南亞海水養殖疫病研究合作網絡”、推動蝦類疫病診斷科技和能力培訓工作等問題進行深入交流。

2016年5月,2016中國-東南亞蝦類疾病診斷技術培訓班在黃海所成功舉辦,由水科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相關領導帶隊,來自東南亞泰國、高棉、伊拉克、斯里蘭卡和越南5個國家一行28人參加了培訓班。培訓班上,黃海所張慶利研究員等科研人員向營員講解了黃海所自主研發的現場快速高靈敏度檢測試劑盒的原理,現場演示並指導營員如何使用試劑盒,反響良好。

FAO科技合作項目(TCP INT3501)(關於加强應對嚴重的對蝦傳染性肌壞死病毒(IMNV)病的生物安保管理和能力)是聯合了來自亞洲(中國、泰國、印尼)和拉丁美洲(巴西、厄瓜多、墨西哥)6個國家的能力建設活動。2016年6月22日至28日,受FAO邀請,黃海所黃倢研究員和梁豔副研究員參加了在泰國曼谷舉行的FAO TCP第一次項目研討會,同與會人員就巴西和印尼IMNV疫病的爆發流行情况及防控經驗進行了交流。

2016年7月28日,由黃海所主辦的2016年國際水產健康研討會在青島成功舉辦。本次研討會的主旨為交流國際水產養殖病害研究進展,共同推動水產養殖健康、生態、可持續發展。來自中國、美國、加拿大、汶萊、緬甸、泰國、高棉、伊拉克、斯里蘭卡和越南10個國家的80餘比特專家、學者和行政管理人員參加了此次研討會。本次研討會由農業部948項目“東南亞國家海水養殖病害聯合研究與防控”支持,同時也得到了水科院和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的大力協助。

2016年11月10日至12日,全國水產科技推廣總站和黃海所共同承辦的FAO對蝦疫病防控區域性合作項目國際研修班在北京成功舉辦。FAO總部官員Melba Reantaso博士,全國水產科技推廣總站、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和水科院的領導,及來自中國、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義大利、巴西、墨西哥、泰國、印尼等國家的近40比特專家、學者參加了這次研討會。此次研修班有效推動了各國在水產動物疫病防控領域的交流和研討,並為水科院及黃海所未來在該領域開展更高水准的國際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bingyanshigfjl1.jpg

黃倢研究員與NACA總幹事Cherdsak Virapat(泰國NACA)

bingyanshigfjl2.jpg

訪問泰國國立瑪希隆大學實驗室,右一為Tim Flegel教授,右三為Kallaya

Sritunyalucksana研究員(泰國BIOTEC)

bingyanshigfjl3.jpg

與馬來西亞Najiah Musa教授團隊部分成員合影(馬來西亞UMT)

bingyanshigfjl4.jpg

2016年國際水產健康研討會參會人員合影(中國青島)

bingyanshigfjl5.jpg

2016中國-東南亞蝦類疾病診斷技術培訓班成員合影(中國青島)

bingyanshigfjl6.jpg

FAO科技合作項目(TCP INT3501)第一次研討會與會人員合影(泰國曼谷)

bingyanshigfjl7.jpg

FAO對蝦疫病防控區域性合作項目國際研修班成員合影(中國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