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上海海洋大學簡史

上海海洋大學前身,可追溯到1912年成立的江蘇省立水產學校。1904年,為抵禦侵漁、維護海權,著名實業家、教育家張謇主張“漁界所至,海權所在也”,向清廷倡議創辦水產學校。後經黃炎培襄助和首任校長張鏐竭力籌措,於1912年正式創辦,1914年定“勤樸忠實”為校訓,系中國最早的水產學校之一,被譽為“中國現代水產教育的搖籃”。

1927年,學校更名為第四中山大學農學院水產學校,1928年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水產學校,1929年恢復江蘇省立水產學校校名。1937年因八一三事變,校舍毀於戰火,輾轉合川維續水產教育。1939年先於國立第二中學成立水產部,後於1943年成立國立四川水產職業學校。1947年在上海複校,定名為上海市立吳淞水產專科學校,1951年更名為上海水產專科學校,1952年組建升格為上海水產學院,成為中國第一所獨立建制的本科水產高等學府。1972年受十年浩劫影響搬遷到廈門集美辦學,更名為廈門水產學院,1979年遷回上海原址恢復上海水產學院,同時保留廈門水產學院。1985年更名為上海水產大學。2008年為適應國家海洋事業發展需要,更名為上海海洋大學。

學校沐風櫛雨、艱苦奮鬥,從創業之初僅僅租房數間、教師數十人、學生數百人,發展到今天歷史底蘊深厚、學科門類多元、科研實力雄厚,擁有1300多名教師、12000多名大學生、5000多名碩士、博士研究生的海洋高等學府。

撫今追昔,碩果累累,學校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數不勝數的骨幹人才,湧現出張鏐、侯朝海、朱元鼎、陳子英、王以康、戴啟心、馬淩雲、孟慶聞、王素娟等著名水產教育家和學者,創造了數以百計的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成果,發展成為一所以海洋、水產、食品等學科為特色和優勢,農、理、工、經、文、管、法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為中國海洋、水產和食品事業的發展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2012年,江澤民同志為學校百年校慶題詞“發揚優良傳統,不斷開拓創新,把上海海洋大學建設成為一流的高水准特色大學。”2017年9月,學校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22年2月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這是時代的責任,這是歷史的使命。學校將一如既往發揚校訓精神、把握時代脈搏、深化綜合改革、提高教學品質、增强科研創新能力,努力把上海海洋大學建設成為一流的高水准特色大學!


校史譜系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