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所成功實現黃鱔人工規模化繁殖與示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當前位置:首頁>>新聞資訊>>圖片新聞>>正文

長江所成功實現黃鱔人工規模化繁殖與示範
2018-06-20 16:06:37  來源:長江水產研究所

2018年6月,經過5年努力,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科研人員在2省5市6家合作社(家庭農場)實現黃鱔規模化人工催產繁殖示範運轉。其中黃鱔親本規模化產卵率達為70%(野生親本)和95%(家養親本)以上;受精孵化率為30-95%,平均在40-60%之間。這標誌著這長江所在黃鱔全人工規模化繁殖與示範方面取得成功,將對黃鱔養殖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黃鱔是我國重要的特種經濟養殖魚類,2017年全國統計產量為38.6萬噸,基礎產值超過200億元,其中湖北省為第一養殖大省,占總產量的47.6%。現時黃鱔養殖產業中,苗種絕大多數來源於野生捕撈苗。野生苗數量少,捕撈損傷造成的死亡率高,適合進苗時間短且受限於天氣變化,這些因素限制了黃鱔產業的擴大和持續健康發展。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科研人員不斷嘗試對黃鱔進行規模化全人工產卵繁殖研究,此前尚無產業應用報導。

長江所李忠研究員分別在湖北省仙桃市、潜江市、天門市,安徽省來安縣、廣德縣等地的6家合作社(家庭農場)開展了黃鱔規模化人工產卵孵化繁殖示範工作。相比其他獲得黃鱔幼苗的管道,李忠研究員開展的黃鱔全人工規模化繁殖與示範工作有3方面優點:一是規模化人工產卵極大提高了繁殖效率;二是車間層疊貨架式微流水孵化,極大節約了繁殖空間;三是集約化孵化管理,避免了環境變化對卵發育造成的損傷,提高了成活率。在示範過程中,李忠研究員已經注意到了另外2個影響規範化的問題,長江所已開始聚焦研究。一是懷卵親本的營養需求;二是病害防治問題。第一個問題的解决,有望使養殖戶擺脫依靠野生親本的窘境,第二個問題的解决可以化解卵黃苗集中死亡的難題。

截至目前,6家合作社累計出苗超過100萬尾,早期孵化苗種已經順利開口進食,長至6-7釐米,成活率95%以上;各合作社正在抓住繁殖季節,加緊苗種生產。

繁殖工廠

立體式孵化架

待產親本

產卵受精

受精卵孵化

受精卵發育至心跳期

幼苗

上一條:西江長江江豚遷地保護基地喜迎豚寶
下一條:開展結對幫扶助力扶貧攻堅——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開展結對幫扶實地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