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化学会

关闭

刘海>了解化学 >化学遗产 >第4回化学遗产认定

第4回化学遗产认定

平成20年3月成立的“化学遗产委员会”,从平成21年度开始作为事业的一环,新开始了认定享誉世界的我国化学相关文化遗产,向社会发送这些信息的“化学遗产认定事业”,至今为止的3次分别认定了17件在日本化学会表彰仪式上赠送并表彰了化学遗产认定证。

关于本年度的第4次,不仅仅是本会会员,从会员以外也广泛公开征集认定候补,在包括应征的候补在内的旗下的“化学遗产调查小委员会”中,委员对认定候补的具体内容、现状、所在、历史意义等进行了实地调查根据那个调查结果慎重地讨论之后作为认定候补选出了6件。此外,化学遗产委员会还向由与委员会相关人员不同的学识经验者组成的“化学遗产认定小委员会”咨询了审议。结果,其中5个候选人都得到了作为享誉世界的我国化学相关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充分认可,作为化学遗产候选人是合适的。

接受了这个答复,化学遗产委员会就5件相关方认定·登记为“化学遗产”的事得到了同意,咨询了今年2月的理事会。结果,5件认定候补都被认定为化学遗产。这次批准的5件如下。

pamphlet_4-thumb.jpg

认定化学遗产第018号《小川正孝的日本研究资料》

小川正孝(1865-1930)发表了1904~06年在伦敦大学威廉·拉姆齐的原来研究,发现了矿物三氧化二铁中含有的新元素「镍」(Chemical News,1908)。小川认为这是原子号43号的元素,花了一生努力确认,但没有得到补考确认,不久43号确定为1937年生成的人工元素Technicum(1947年)。而且,“Nipponi”被视为数不多的梦幻新元素之一。但是直到近几年,通过对小川遗物中的X射线光谱分析照片的分析,他取出的是当时的未发现元素,1925年由野鸭等人发现的75号铼。东北大学史料馆收藏的研究资料及对该研究授予的东京化学会第1届樱井奖章(1910年),据说是一百多年前日本化学家跻身世界新元素发现竞争的尖端,一直达到了这一点显示了应该被记住的历史事实。

isan018_article-thumb.png

化学和工业特集报道

isan018-1.jpg
小川正孝(1913年左右)
(照片提供:东北大学史料馆)

isan018-2.jpg
X射线分光照相干板
(东北大学史料馆藏)


isan018-3.jpg
银制坩埚
(东北大学史料馆藏)

isan018-4.jpg
樱井奖章
(日本化学会藏)

认定化学遗产第019号《女性化学家先驱黑田千佳天然色素研究相关资料》

黑田千佳(1884-1968)从当时的女子最高学府、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现茶水女子大学)毕业后,作为第一个3名女帝大学生中的一人进入了东北帝国大学。在真岛利行教授的指导下,研究了紫根的色素,明确了其化学结构,命名为“紫杉碱”。1918年将最初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东京化学会杂志》上,同时在同年东京化学会大会上进行了女性理学士的首次研究发表,受到了社会的关注。牛津大学留学(1921-23)后,在新设的理化学研究所真岛研究室致力于红花色素的结构研究,作为结晶(“卡沙明”)分离成功,通过这项研究成为日本第二位女性理学博士(1929年)。之后又选取了许多天然物色素作为研究对象,明确了分离的结晶性色素的化学结构。洋葱上皮中含有的色素槲皮素被配制成治疗高血压症的药物。与天然物化学的研究一起走过的黑田千佳的一生,作为女性化学家的先驱应该特别写,茶水女子大学以及黑田家收藏的资料作为显示其研究业绩的东西是极其珍贵的。

isan019_article-thumb.png
化学和工业特集报道

isan019-1.jpg
《黑田千香(1924年)
(照片提供:茶水女子大学)

isan019-3.jpg
《海胆及其色素尖晶石的标本》
(茶水女子大学藏)



isan019-2.jpg
《紫根、紫根染和西科宁的标本》
(茶水女子大学藏)

isan019-4.jpg
“制剂”开尔汀C“
(黑田家藏)

认定化学遗产第020号《费舍·特洛普什法制造人造石油的相关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从煤炭生产人造石油的技术的研究开发作为国策被进行,在全国各地进行了人造石油的生产。成立于1938年的北海道人造石油有限公司,根据从德国引进的技术菲舍·托普什法(FT法),从煤得到的一氧化碳和氢的混合气体中使用钴系催化剂,以人造石油的工业生产为目标。京都帝国大学的喜多源逸教授、儿玉信次郎教授等人成功开发了使用铁系催化剂代替钴的制法,其成果从1939年开始在北海道人造石油株式会社泷川工厂转移到工业化。从工厂开始运转到战争结束为止生产的人造石油的量与大规模的设备投资不相称FT法的人造石油制造是以大学的基础催化剂研究为基础的工业化,从技术层面和产业层面都是与战后石油化学产业相连的事业。京都大学化学研究所、泷川市乡土馆保存着当时的文件和产品样品,另外泷川工厂研究所栋以及留萌研究所本馆也存在。

isan020_article-thumb.png

化学和工业特集报道

isan020-1.jpg
《FT法合成用催化剂》
(京都大学化学研究所藏)

isan020-2.jpg
《FT法人造石油样品》
(京都大学化学研究所藏)

isan020-3.jpg
《北海道人造石油(株)设立兴趣草稿
(1938年)》

isan020-4.jpg
《人造石油样品》
(泷川市乡土馆藏)

认定化学遗产第021号《关于国产技术合成氨(东工试验法)的开发及其企业化的资料》

农商务省为了应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经济竞争,于1918年设立了临时氮研究所(1928年被东京工业试验所吸收),开始开发氨及硫安的制造技术。参考哈伯的论文和专利,在实验室成功合成了氨高压,经过苦心开发的廉价、高活性的催化剂,氮和氢的制造装置等从外国购买,实施了工业化所需的中规模试验,1927年成功合成了氨的高压。以“东工试验法氨合成”之名而闻名。昭和肥料(株)(后来的昭和电工(株))通过该合成法,又使用国产的氢制造装置、高压压缩机等装置,于1931年成功地大量生产了氨及硫安。生产规模为国内最大的年产15万吨(硫酸铵)。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和昭和电工(株)保存的氢制造装置、氨合成催化剂、合成管、高压气体压缩机等显示了日本近代大化学工业发祥的原点。

isan021_article-thumb.png

化学和工业特集报道

isan021-1.jpg


《氨合成催化剂》
(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藏)

isan021-2.jpg

《氨合成管》
(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藏)

isan021-3.jpg

横山武一《氨合成工厂视察记》
(1929年)

isan021-4.jpg

《合成气循环机》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川崎事业所藏)

认定化学遗产第022号《表示日本氯酸钾电解工业发祥的资料》

火柴工业从明治20年代开始成长为日本的大出口产业。氯酸钾是其重要原料。在日本,1893年日本舍密制造有限公司的化学法被工业化,但因输给进口品而于1897年中止,之后继续对进口品进行市场支配。日本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的棚桥寅五郎1910年利用猪苗代湖·日桥川的电力,通过电解法成功实现了工业化。之后,会津工厂于1923年停产,1932年由日本沃度株式会社(后来的昭和电工株式会社)重新开始购买和运行。电解槽由白花岗岩制成,一直使用到1956年。旧盐剥制造建筑物在1910年工厂成立之初至今仍在使用。这是间口25m,纵深60m,木造砖造的巨大化学工厂制造建筑物数量少的现存例子。

isan022_article-thumb.png

化学和工业特集报道

isan022-1.jpg《白御影石制电解槽》
(昭和电工(株)东长原事业所藏)

isan022-2.jpg
《电解槽上部的阳极》
(昭和电工(株)东长原事业所藏)

isan022-3.jpg《旧盐剥制造工厂建筑》
(昭和电工(株)东长原事业所)

isan022-4.jpg“旧盐剥制造工厂建筑物的内部屋顶组”
(昭和电工(株)东长原事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