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化学会

关闭

刘海>了解化学 >化学遗产 >第3回化学遗产认定

第3回化学遗产认定

平成20年3月成立的“日本化学会化学遗产委员会”,从平成21年度开始作为事业的一环,开始了认定享誉世界的我国化学相关文化遗产,向社会发送这些信息的“化学遗产认定事业”第1回6件第2回4件认定,赠送认定证表彰了。

第3次的平成23年度,不仅仅是本会会员,从会员以外也广泛公开招募认定候补,包含应募的候补在内的委员会对认定候补的具体内容、现状、所在、历史意义等进行了实地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经过慎重研究,选出了7件(学术关系3件、化学技术关系4件)作为认定候补。此外,委员会还向由与委员会相关人员不同的学识经验者组成的“化学遗产认定小委员会”咨询了审议。其结果是,7件认定候补都充分承认了作为享誉世界的我国化学相关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作为化学遗产认定候补得到了相应的最终答复。

接受了这个回答,化学遗产委员会对第3次认定候补7件的相关方,关于作为日本化学会「化学遗产」认定·登记的事得到同意,咨询了今年2月召开的理事会。结果,7件认定候补都被认定为化学遗产。此次被认定的7件事如下,不过,这个内容的详细,在来的3月25日(星期日)13:00~17:00,在庆应义塾大学日吉校区召开的日本化学会第92春季年会上“第六届化学遗产市民公开讲座”中所述修改相应参数的值。

pamphlet_3.png

认定化学遗产第011号《真岛利行乌尔西奥研究相关资料》

真岛利行(1874~1962)以漆的主要成分乌尔西奥的结构决定为开端,推进了以日本特产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研究为中心的研究,使日本的有机化学研究达到了世界级的水平。
在真岛担任教授的东北大学、大阪大学,留下了在真岛研究室分离、合成的乌尔西奥和水乌尔西奥等标本,以及用于乌尔西奥构造研究的臭氧发生器等乌尔西奥研究相关的资料。这些是显示日本有机化学研究创生期的珍贵资料。

isan011_article.png

化学和工业特集报道

isan011-1.jpg

真岛利行
(照片提供:大阪大学综合学术博物馆)

isan011-2.jpg

臭氧发生器
(大阪大学综合学术博物馆藏)

isan011-3.jpg

与真岛研究室有因缘的乌尔西奥
(大阪大学综合学术博物馆藏)

认定化学遗产第012号《田丸节郎资料(照片及书信类)》

田丸节郎(1879~1944)1908年留学德国弗里茨·哈伯的研究室,参与氨合成的研究,根据其实际成果1912年被任命为Kaiser Wilhelm研究所(现Fritz-Haber研究所)的正式所员。他曾在纽约高峰研究所等地工作,于1917年回国,成为理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田丸活用在德国的经验,为理研第1号馆(化学)的设计和学术振兴会的创立等做出了贡献。保存在田丸家的本资料,是表示与海港和高峰让吉交流的照片和肖像画,是表示日本化学研究基础的珍贵资料。另外,田丸在欧洲收集了拉博阿杰、利比希等著名化学家的亲笔书信。这在世界史上很重要。

isan012_article.png

化学和工业特集报道

isan012-1.jpg

田丸节郎(在纽约拍摄)
(田丸家藏)

isan012-2.jpg

中央左:田丸节郎,中央右:弗里茨·哈伯
(田丸家藏)

认定化学遗产第013号《铃木梅太郎维生素B1发现相关资料》

铃木梅太郎(1874~1943)研究了当时不治之症和令人恐惧的脚气的原因,1910年发现米糠中有微量的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命名为“奥利萨宁”(现在的维生素B1)。这实质上是世界上第一次倡导维生素概念,发现维生素。奥利萨宁标本类、亲笔笔记、亲笔专利草稿等有关维生素B1发现的资料,被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农学生命化学研究科、理化学研究所、国立科学博物馆保管,认定为特别重要的资料。

isan013_article.png

化学和工业特集报道

isan013-1.jpg

铃木梅太郎肖像
(照片提供:理化学研究所)

isan013-2.jpg

铃木研究室最初结晶的维生素B1标本
(国立科学博物馆藏)

isan013-3.jpg

铃木梅太郎研究室提取、分离的“米糠成分”标本
(国立科学博物馆藏)

认定化学遗产第014号《关于日本合成染料工业发祥的苯精制装置》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停止了合成染料的进口,1914年11月三井矿山开始了阿里扎林红的工业化,我国合成染料工业开始了,2、3年有10家以上进入。作为这个发祥期的资料,由良浅次郎创立的由良精工(现在的本州化学工业(株)和歌山工厂,只保存着作为合成染料的出发原料的苯精制装置。该装置是1914年由本公司设计并在国内制造的贵重物品。

isan014_article.png

化学和工业特集报道

isan014.jpg

苯精馏塔和冷凝塔
(本州化学工业(株)藏)

认定化学遗产第015号《日本初期的氯乙烯树脂成形加工品》

作为热塑性合成树脂制品之一的硬质氯乙烯管及软质氯乙烯被覆电线在战后的早期在日本也出现了,使国民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硬质氯乙烯成型加工难,不过,东亚合成化学工业(株)1951年改良英国的温莎公司的挤出机氯乙烯管的试制成功,自来水管等广泛地被使用。资料作为当时的产品样本,目前保管在亚伦化成(株)。工业生产比英国快,在技术史上也很重要。另一方面,软质氯乙烯的电线被覆在1949年古河电气工业(株)使用美国的挤出机实现了国产化。资料是营业用的样品,作为现在广泛普及的氯乙烯被覆电线的初期的东西很珍贵。

isan015_article.png

化学和工业特集报道

isan015-1.jpg

纪念照(1951年9月13日)中右:E.G.费舍尔博士
(亚伦化成(株)藏)

isan015-2.jpg

国产初期硬质氯乙烯管
(亚伦化成(株)藏)

isan015-3.jpg

氯乙烯被覆电线样品
(古河电气工业(株)藏)

认定化学遗产第016号《表示日本维尼龙工业发祥的资料》

1939年10月,京都大学樱田一郎教授等人发表了维尼纶的基础研究,作为国产第一种合成纤维备受期待。工业化研究从1941年开始设立高槻中间试验场(大阪府),仓敷绢织(现在的(株)克拉雷)、钟渊纺织(现在的KB赛伦(株)等民间企业也进行了研究,但都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行而受阻。战后重新开始研究,1950年11月由仓敷瑞英(株)首次工业化。现在,京都大学保存了高槻的纺丝试验机的一部分以及1942年制作的工厂计划书,另外,在克拉雷冈山工厂保存着工业化初期的产品。并且,在京都大学集团的研究工业化的大日本纺织(现在的UNITIKA(株)坂越工厂(兵库县),从1947年8月到1950年11月的高槻、坂越的研究记录和样品被大量保存。

isan016_article.png

化学和工业特集报道

isan016-1.jpg

羊毛样合成一号制造厂计划书(1942年9月30日)
(京都大学藏)

isan016-2.jpg

纤维束(1950年12月19日制造)
((株)克拉雷藏)

认定化学遗产第017号《表示日本水泥产业发祥的资料》

1875年,隅田川东岸我国第一家制造波特兰水泥的官营工厂被浅野总一郎出售,成为浅野水泥、后来的日本水泥,现在是与清澄公园(东京都江东区)相邻的阿萨诺混凝土(株)深川工厂在那一角,与“本国水泥发祥地”碑一起,展示了明治时代使用的水泥粉碎用粉碎机等产业遗产。另一方面,我国最初的民营水泥制造公司(后来的小野田水泥(株)于1881年在山口县小野田诞生,但保存着创业时建造的水泥烧成用德利窑,成为向现在传达我国水泥产业草创期面貌的珍贵产业遗产。
明治初期,日本水泥产业初创时期在东京和山口诞生的两家水泥公司,现在合并为太平洋水泥(株)。

isan017_article.png

化学和工业特集报道

isan017-1.jpg

软磨机(前面)和混凝土块(里面)
(阿萨诺混凝土(株)藏)

isan017-2.jpg

旧小野田水泥德利窑
(太平洋材料(株)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