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化学会

关闭

刘海>了解化学 >化学遗产 >第1回化学遗产认定

第1回化学遗产认定

(社)日本化学会为了推进有关化学和化学技术的珍贵历史资料的保存和利用,从2005年度开始设置化学遗产委员会,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化学遗产认定”是通过认定这些历史资料中特别珍贵的东西,作为文化遗产、产业遗产传达给下一代,以有助于化学相关的学术和教育的提高以及化学工业的发展为目的。这次作为第一次,认定了这里介绍的6件。

(社)日本化学会化学遗产委员会
2010年3月

pamphlet_1.png
三折小册子的订正

认定化学遗产第001号《杏雨书屋藏宇田川榕城化学相关资料》

宇田川榕城(1798-1846)著有《舍密开宗》(1837~1847)一书,系统地介绍了迄今为止不为该国所知的化学这门学问。榕城撰写《舍密开宗》时涉猎的许多兰书备忘录及其稿本等,大量珍贵资料一并收藏于杏雨书屋。本认定化学遗产涉及刊行手泽本、自手稿本类、肖像画、宇田川家传来的兰引等共计50件。其中包含的榕城肖像画是现存的唯一一幅。

这些资料中有很多是庆应大学医学部教授藤浪刚一博士旧藏的收藏品,现在被财团法人武田科学振兴财团杏雨书屋(大阪市淀川区十三本町)收藏,一般也公开。

isan001_article.png

化学和工业特集报道

isan001.jpg

宇田川榕城肖像画
(1845(弘化2)年6月)

isan002.jpg

推定是宇田川榕城自己画的
气体实验用器具类
左端是碳酸水制造装置
(更正2020年8月20日)
(《舍密机械图汇》)

收藏者信息

财团法人武田科学振兴财团杏雨书屋
〒541-0045大阪市中央区道修町二丁目3番6号
电话06-6233-6101
http://www.takeda-sci.or.jp/business/kyou.html

参考文献

芝哲夫《杏雨书屋藏宇田川榕城资料(1)化学》《杏雨创刊号》,55-102页,1998。
《杏雨书屋藏书见宇田川榕城世界》《杏雨》,517-125页,2002。
《创造日本化学的宇田川榕城与杏雨藏书》《杏雨》,12、150-165页,2009。

认定化学遗产第002号《上中启三肾上腺素实验笔记》

1900(明治33)年,在纽约的高峰研究所,由高峰让吉和上中启三发现了肾上腺素,并结晶了。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分离的激素。本认定化学遗产是记载该研究经过的上中启三的实验笔记。大小长约15cm,宽约10cm,有进行该实验研究的1900年7月20日到同年11月15日的记述。现在收藏在上中启三的菩提寺兵库县西宫市名盐的净土真宗教行寺。

isan002_article.png

化学和工业特集报道

isan002-1.jpg

上中启三

isan002-2.jpg

实验笔记中的
肾上腺素晶体图

参考文献

芝哲夫《日本化学的开拓者们》(裳华房,2006),102-111页。
饭沼和正・菅野富夫《高峰让吉的一生——肾上腺素发现的真相》(朝日选书,2000)。
山下爱子《肾上腺素实验笔记》《科学史研究》第79号(1966年),143-148页

认定化学遗产第003号《具留多味酸样品》

1908年(明治41年),东京帝国大学的池田菊苗提取并鉴定了谷氨酸作为海带的美味成分,并且发现其钠盐呈现出强烈的美味,确立了作为调味料的工业制法。该谷氨酸钠由铃木三郎助以“味之素”的名称商品化。

本认定化学遗产是池田最初从海带中提取的“具留多味酸”(谷氨酸)样品。本品长期保存在东京大学理学部化学教室,现在借给味之素株式会社“食与生活的小博物馆”(东京都港区高轮),向大众公开。

isan003_article.png

化学和工业特集报道

isan003-1.jpg

池田菊苗
(1923年,60岁)

isan003-2.jpg

池田第一次提取的
谷氨酸样品
(估计内容量为10g左右)

收藏者信息

味之素株式会社食与生活的小博物馆
〒108-0074东京都港区高轮3丁目13番地65号
电话03-5488-7305
http://www.ajinomoto.co.jp/museum/

参考文献

“美味发现100周年纪念公开研讨会”、《日本味与香味学会杂志》15(2)别册,2008。
芝哲夫《纪念池田菊苗的想法——美味发现100周年》第1回、第2回、《化学与工业》61(8):795页;(9):885页,2008。
广田钢藏《化学家池田菊苗——漱石·美味·德国》(东京化学同人,1994)139-183页。

认定化学遗产第004号《勒布朗法碳酸钠制造装置盐酸吸收塔》

和欧美发达国家一样,日本的近代化学工业也是从硫酸和苏打的生产开始的。我国的苏打灰制造作为官营事业从1881年大阪造币局开始,作为民营事业,1889年7月在山口县小野田设立了日本舍密制造公司,1891年(明治24)年开始生产。这个创业时的工厂,作为现在的日产化学(株)小野田工厂(山口县山阳小野田市)继续,创业时的制造装置的一部分被保存在该工厂内。

本认定化学遗产是在由食盐和硫酸制造硫酸钠的工序中副产的氯化氢气体的吸收塔(盐酸吸收塔),由花岗岩制。

isan004_article.png

化学和工业特集报道

isan004-1.jpg

勒布朗法碳酸钠制造装置
盐酸吸收塔
(日产化学株式会社小野田工厂)

认定化学遗产第005号《表示粘胶法里昂工业发祥的资料》

粘胶法人造丝1901年在德国,1904年在英国工业化,但在日本,在铃木商店金子直吉的支援下,在米泽高等工业学校教授秦逸三和大学同窗久村清太的共同研究下成功纺丝,1916(大正5)年在米泽设立的东皮革分厂米泽人造丝制造所首次工业化。这项事业不久就与现在的帝人株式会社相连了。

本认定化学遗产显示了这一初期的研究以及米泽工厂的工业化,是以下3个资料。
(1)旧米泽高等工业学校(现山形大学工学部)旧秦研究室遗留品的人造丝、玻璃制喷嘴、实验器具
(2)米泽工厂初期的人绢丝
(3)米泽人造丝制造所创业时的木制纺丝机模型

isan005_article.png

化学和工业特集报道

isan005-1.jpg

左半是旧秦研究室遗留的人造丝
右端用于初期的人造丝纺丝
玻璃喷嘴(玻璃瓶中)
(山形大学)

isan005-2.jpg

米泽人造丝制造所初期的
人造丝
(山形大学)

isan005-3.jpg

创业初期的纺丝机模型
(帝人㈱岩国工厂)

认定化学遗产第006号《卡扎雷式氨合成装置及相关资料》

日本氮肥株式会社于1923年(大正12年)10月在日本首次开始了氨的工业制造。这是肥料制造、铜氨法的人造丝制造等以氨为基础的化学工业发展的基础。

当时的合成塔、清洁塔、压缩机被移设到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爱宕事业场(宫崎县延冈市旭町)用地内的“卡扎雷纪念广场”保存。因为也保存了初合成时的驾驶日志、创业期的照片等资料,所以将这些一并认定为化学遗产。

isan006_article.png

化学和工业特集报道

isan006-1.jpg

卡扎雷式氨合成装置

isan006-2.jpg

1923年的日本氮肥(株)
工厂和公司干部
(中央是卡扎雷,右边是野口遵)

链接

九州传统No.35卡扎雷式氨合成塔

参考文献

化学史学会编《20世纪的日本化学技术―21世纪显现―》(发行:蒂·阿西,2004年6月),第1章第1节“氨合成技术的历史”(龟山哲也・江崎正直)

第4回化学遗产市民公开讲座2010年3月28日(星期日)

关于化学遗产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