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昭通·文苑丨为父亲刮胡子

 2024-05-23 08:00 前景:未来

父亲80岁之后,由于身体不便,都是在家里理发、刮胡子。二哥为父亲买了一个电动推剪。父亲还能动时,都是自己刮胡子。年迈之后,行动不便、视线模糊,只能由我们哥几个为父亲理发、刮胡子。农闲季节都是大哥、三哥为父亲打理,农忙时节我回老家也会为父亲理发、刮胡子。

每一次,望着父亲已经雪白的头发和胡子,才会真正体会到时光的苍老和岁月的无情。望着曾经要强的父亲变得身躯佝偻,浓黑似剑的眉毛已是银白如霜,炯炯有神的双眼已然浑浊无神,心里不由泛起阵阵酸楚。生活,让我们长大,让父亲变老,让一切成为过往,难以追忆。

如今,父亲已然离开我们7年,想再为父亲理一次头发、刮一次胡子已不再可能。对我而言,与父亲在梦里相见都成了妄想。自从父亲去世后,我从未梦到过父亲。只能在记忆里使劲寻找过去点滴,寻找过去为父亲理发、刮胡子的回忆。

那是一个周末,我和妻儿回老家看望父母。天气很好,母亲说父亲的头发和胡子都长了,让我为父亲刮一下。中午阳光明媚,天气暖和,我把父亲拉出屋在院坝里坐着,用一件父亲不再穿的衬衫为他围好脖子和肩膀,便开始了理发和刮胡子的流程。先准备一盆温水用温热毛巾把头发和胡子捂湿。待几分钟后,先理发。由于技术欠缺,就只能用推剪把头发全推整干净。父亲的头上有的地方有痤疮,推到这些地方就要慢一点、轻一点,有时不注意,就会揭开伤疤流出血来。这时,父亲就会喊疼”。我安慰父亲:没事,就出一小点血。”头发推完后,用毛巾先抹一下碎头发。头发推完,再刮胡子。先刮上颌,再刮下颌。上嘴唇的胡须要细一点、凌乱一点,要难刮一点。这时,要用左手把皮肤绷紧一点,否则会划伤嘴唇。下颌接近脖子的地方有稀疏的胡子,不注意就会落下父亲总要用手去抚摸一下,有落下的又叫我刮。把头发和胡子刮完,需要40多分钟。然后,再清洗头发和脸庞,把身上的碎头发清理干净。散落一地的雪白的头发和胡须,在阳光的照耀下,无意中组成的梅花图案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多年之后,记忆深处仍有晶莹的光辉闪烁不定,挥之不去。那是对过往岁月的缅怀,对难忘情怀的不舍,对无尽离别的感伤。

年迈的父亲慈眉善目,长长的眉毛、银白的头发和胡须,承载了岁月对一位农村男人刻画的风尘。我听父亲讲,爷爷去世时父亲只有半岁,奶奶一个人把大爹和父亲拉扯到18岁和12岁也去世了。父亲48岁时我出世了,作为父母的幺儿,比其他哥哥姐姐享受了更多的爱。在那个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虽然吃得不好,但我没有被饿过肚子,这与父母的爱是分不开的。小时候,跟着父亲去挖洋芋或者掰苞谷,父亲都只是象征性地弄一点给我挑,主要是以锻炼为主。有一次跟着父亲挑苞谷去温家街,我开始挑20多斤,走着走着,挑不动了,父亲干脆把我挑的加到他的挑箩里。现在回忆起来,脑海中满是父亲被压得更弯的腰。上年纪之后,父亲的腰一直伸不直,都是佝着的。我想,这是一个被生活压了几十年的人的正常生理形态吧!历经幼失双亲、生活磨砺的男人,再是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00多里路,怎么可能不压弯了腰,走烂了鞋?我终于知道了父亲腰弯的原因。父亲的一生,饱经风霜,历经磨难,但从未对生活低下过头。望着父亲飘落满地的白发,我仿佛看到了父亲正直的一生。

父亲曾经是生产队的保管员,看管着整个生产队的生产生活物资。别人当保管员都会有吃不完的粮食,只有父亲当保管员,我家年年都不够吃,要借超支款。这与正直的父亲是分不开的,也是大家推举父亲当保管员的原因。因为大家都相信父亲,相信他的大公无私和为人。即使生活再困难,父亲也从来没有私自拿过公家的任何一样东西,占过公家的任何便宜。由于生活艰苦,父母养成了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以前我还不怎么理解父母的节俭,成家之后,遇到了一分钱难倒一个英雄汉”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了父母经常讲的有时要想到无时”这句话的含义。父亲的一生,是善良的一生,没有主动去招惹得罪过其他人。遇到故意上门欺负的人,都是忍让再忍让。实在让不过去了,才奋起反击。所以在村子里父亲和母亲人缘很好,都非常受人尊重。即使是遇上那种泼皮无赖,都是能让则让,不作无谓的争吵。很多年过去,在洒渔集市上遇到村里其他的人,个个都在赞扬父母的为人,没有一个说他们不是的。父亲越加雪白的头发和胡子,记载了岁月给他留下的风霜与沧桑。长长的银白的眉毛,彰显着父亲的善良与刚正。

自从父亲去世后,7年了,我一次也没梦见过父亲。几个哥哥姐姐在一起,回忆起父亲,他们都会讲起某天又梦见了父亲,他还是穿着那件天蓝色的对襟衣服和裤子,没有表情,叫他也不理。讲起来,老辈人说,他不理人是好事,如果他对着你笑,你就会生病。可是我,怎么就梦不到父亲呢,怎么才能梦到他呢?如果能在梦中见一见父亲,生一次病又如何。只能翻翻手机里父母的照片,看看父亲银白的头发和胡子,母亲黑黝黝的头发,以及他们慈祥的面容。慢慢地,凝视的目光湿润了!

给父亲刮胡子,当时可能会觉得是一种麻烦,现在想来,已是难得的珍贵记忆。

中国人

作者:耿先维

审核:单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审核:单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标签 >>阅读昭通 文苑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