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津县历史地理沿革

 2024-04-03 15:51 来源:中共昭通市委党史研究室

今盐津境域古为僰人居住地。

夏、商、周 属梁州域,

秦为蜀郡地。

西汉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犍为郡,盐津境域属犍为郡。

东汉 永初元年(107年),分犍为郡南境置犍为属国,属犍为属国。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改犍为属国置朱提郡,属朱提郡。

西晋 泰始七年(271年),分益州置宁州,境域属宁州朱提郡。

东晋 建武元年(317年),分朱提署南广郡,属宁州南广郡。南朝宋、齐,仍属分朱提所置南广郡。南朝梁、陈及北周,境域未设治,处于荒废。

隋皇六(586年),置开边县,治所设于野容川与关河交汇处的滩头今盐津县西北)。唐武德元年(618年),置协州、辖境约今彝良、大关、盐津一带。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以石门(今盐津豆沙关)、开边今四川筠连)、朱提县置南通州。唐太宗贞观五年,分东安一部分置盐泉县今盐津)归其隶属。唐太宗贞元十年,南诏归附唐王朝,今昭通境域归南诏拓东节度管辖。

宋 今盐津境域属梓州路羁縻州的石门路,后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属潼川府路羁縻州的石门路。元惠宗元统三年(1335年),改乌撒乌蒙等处宣慰司隶四川行省。元至元十年(1373年),乌撒、乌蒙属云南行省乌蒙路土僚长官司。元至元十五年,改乌蒙路为乌蒙军民总管府,属乌蒙军民府。元至元二十四年,军民总管府升宣慰司,属乌撒乌蒙宣慰司所辖土僚司。

明 洪武十五年(1382年年)正月,置乌撒府、乌蒙府、芒部府、东川府改隶云南行省,属云南布政使司。明洪武十六年正月,以乌撒乌蒙地近四川,改隶四川承宣布政司。明天启七年(1627年),在县境西南黎山所立马湖界至碑,境域属马湖府辖明洪武四年十二月,改元初所置马湖路为马湖府)。

清 雍正五年(1727年),改土归流,乌蒙府改隶云南,马湖府废,境域属乌蒙府。清雍正六年,乌蒙府下设大关厅,在盐井渡设巡检司,境域属乌蒙府大关厅。

民国2年(1913年) 云南都督府裁府留道,裁厅、州置县,大关厅改为大关县,境域属大关县,隶滇中道,直隶于云南省政府。民国6年,划出大关县黎山以北14个乡设立盐津县,直属云南省政府,县公署设于盐井渡又名老鸹滩)。民国17年,县公署改称县政府。民国24年,县治移至官田坝新街。民国32年,盐津县隶属云南省第一区(名词)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7月17日建立盐津县人民政府,隶属云南省昭通专区专员公署。1958年10咸菜,咸菜1961年4月,从大关县分设盐津县,治所盐井镇,属云南省昭通专区后改称昭通地区行政公署)。2001年8月,昭通撤地设市,盐津县仍隶属昭通市至今。盐津县地处东经103°59′—104°28′、北纬27°49′—28°24′。盐津”因县治北有盐井渡,产盐,雅化为盐津县,历史上曾设渡于此,治今盐井镇。县境东北与四川筠连、高县、宜宾市叙州区接壤,南连彝良,西与大关、永善、绥江毗邻,北与水富市连界,总面积2091.5平方千米。地势南高北低,最低海拔滩头乡北甲村油厂329米,最高海拔中和镇大浩村大雪槽梁子2263米。2019年,全县辖盐井、普洱、豆沙、中和、庙坝、柿子6个镇和兴隆、落雁、滩头、牛寨4个乡,总人口398418人。

来源:中共昭通市委党史研究室

值班编审:秦勇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值班编审:秦勇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史志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