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徜徉历史诗作中的招宝山
2024-05-20 17:05 记者陈饰  来源:镇灵通 质量保证: 5995

招宝山,卧东海。

云蒸霞蔚叠重楼,雄踞浙东第一关。

自古以来,对镇海招宝山承载的历史人文底蕴研究一直是宁波帮地域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程。而在层出不穷的文献资料中,不同时期的文人登临招宝山时留下的诗作,可以窥见此山在滔历史长河中的面貌变迁。

慷慨豪细腻委婉,均可在诗作中一一找到对应的点。笔者从区文史部门了解到,目前,镇海现存招宝山相关诗作千余首。留下诗作的以两类人居多,一是浙东文人,二是在镇海一带就职的官员。古人行步距离有限,小小一座城,东面临海,招宝山如屏障般围在海岸。四季行吟、举步踏景,生出无限才思,在滨海地区留下投映焕彩的文人才华。

最为珍贵的是,诗作中描写的招宝山风光,为我们追溯、回忆历史光影中的人文风光,提供了宝贵依据。

一座招宝山,世称浙东玉门关。

五月的金银花在威远城的城墙上探着头,走在招宝山绿荫的山道上,笔者沿着幼时的记忆,带着对古人诗作的向往,去往那千古凭高,登临送目,招宝苍茫,江海雄绝”的好去处。

一唐诗

招宝山,古名候涛山。因潮汐出入可经”,波涛汹涌,骇浪滔天,故名。其处海口,商舶所经、百轸交集”,取名招宝山,寓意”。历代以来,招宝山固六邑之咽喉,全浙之关键,而为商船出入之要道也”。

据史料记载,招宝山峻、梵、枰、棋、枰、亭等

最早出现的招宝山诗作为唐朝镇东节度使乐仁厚所写候涛山》,这也是目前惟一一首唐朝现存候涛山古诗。诗作如下:

蛰龙浮海出,一苇渡江沙。

紫竹迷朝雾,红灯缀晚霞。

半轩明月在,满座好风赊。

妙法僧参处,琉璃映法华。

有趣的是,后世文人考证这首诗作时,对最后两句表示存疑。妙法僧参处,琉璃映法华”。以唐朝时期当地的物力而言,招宝山上僧舍应该相当简陋,达不到琉璃”状。而法华更是古建筑上搭配琉璃的粉泥陶瓷。

也许,这是一种诗人对于所见景致的美好想象吧。

南宋双子星

时光流转,两三百年后,淮南夫子”陈造与南宋文学家仇远隔空交汇,分别为招宝山留下了一首作品。

赞誉问学闳深,艺文优赡”的他写道:

一鹭风烟上,三韩指点中。

地随山共尽,天与水无穷。

梦蚁分轩冕,骑鱼可阆蓬。

仙曹应拊掌,顾我簿书丛。

仇远自来以诗名动人,他的诗词对元代影响甚大。其词擅长写自然景致和江湖胸襟,极空灵清远。南宋周密编辑绝妙好词》中,仇远做为压卷,留下一首词八犯玉交枝·招宝山观月上》:

沧岛云连,绿瀛秋入,暮景却沉洲屿。无浪无风天地白,听得潮生人语。擎空孤柱,翠倚高阁凭虚,中流苍碧迷烟雾。唯见广寒门外,青无重数。

不知是水,不知是山是树,漫漫知是何处?倩谁问、凌波轻步漫凝伫、乘鸾秦女。想庭曲、霓裳》正舞。莫须长笛吹愁去,怕唤起鱼龙,三更喷作前山雨。

元明争辉

元代著名诗人戴良被清代学者纪昀总编辑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点名称赞,称其诗神姿疏秀,亦高出一时”。做为博通经史、诗文并盛的才子,他写下自定川入海》:

乍离东海郡,又上北溟船。

红见波中日,青窥水际天。

乡关千里隔,身世一帆悬。

乡信从何达,归鸿落照前。

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徐渭号青藤老人,曾担任浙直总督胡宗宪幕僚。其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三人行”徐文长集》中,留下一首登招宝山观海》:

沧海遥连雉堞明,登临喜共客谈清。

千山见日天犹夜,万国浮空水自平。

不许诸番营别岛,愿图方略拓金城。

归来正值传飞捷,露布催书倚马缨。

一句不许诸番营别岛,愿图方略拓金城”隐隐透出几分豪迈情怀。

清诗佳作

中国人(公元1739年进士,他先后历官溧水、江浦、沭阳和江宁等地知县。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中国日报》《子不语》等。袁枚数次登临招宝,先后留下多首诗作。

招宝山望海诗》:招宝山头坐,茫茫望大洋。波涛如起立,人世定洪荒。水合天无缝,云生岛尽藏。有谁温带下,亲手折扶桑。

再过招宝山观海四首》:再看海方信,东南地缺多。三山虽宛尔,一笑奈风何?天后来招宝,观音住普陀。相逢定相约,圣世莫扬波。

九点烟如许,中原算一枝。天心无畛域,地界有华夷。鱼目三更日,虾须十丈旗。宜尼果浮海,语怪也惊疑。

若个探深浅,归墟隔几重。九天蒸日月,万怪走鱼龙。善下斯为大,能虚自有容。江河似邾莒,争敢不朝宗。

能无感?追思汉与秦。戈船尚往来,砲位更横陈。徐福三千士,田横五百人。成仙与作贼,强半此藏身。

袁枚辞世7年后,晚清文学家、画家、镇海人姚燮出生。这位大梅山民、东海生成为清道光举人,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等,留下《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著作。

姚燮在登招宝山》写道:

关山万里入清寥,谁向蓬莱挂酒瓢。

城树鸟还估舶碇,石坛风紧将旗摇。

浪边小屿低愁没,烟外斜阳短易消。

我欲移家从浩漫,鲁连梅福两难招。

其中,鲁连指战国时齐国人鲁仲连,是一个兼有隐士、侠客和政治家特点的人,后被视为不慕荣华的代表人物。梅福是汉朝南昌县尉,他位卑不敢忘忧国,因经常上书言政被斥责为边部小吏,妄议朝政”,因此挂冠而去。姚燮以此二人入诗,赞其“皎凤姿,飘仙气”的世外高人之姿。

民国收尾

到了民国时期,登临招宝的各类诗作更多了。曾留学日本的近代文学家、化学家、镇海人虞和钦除了完成向国人介绍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制定中国有机化合物系统名称,还不忘跟朋友一起爬招宝山,并写下:同张子泰登招宝山》(完)

观海楼头观出日,亭曙色来沧瀛。

蓬莱宫阙望不见,意欲径度乘鲲鲸。

海山离立髻鬟拥,朝霞映水氍毹平。

……


备注:诗词来源辑录于历代县志、《招宝山志》《蛟川诗系》《蛟川诗话》《蛟川耆旧诗》及个人文集等。

编辑、一审方园园 二审:成桂平

三审:徐幼蕾 终审:刘晨

原标题:徜徉历史诗作中的招宝山


新闻总站:中国宁波网 备案号:国际比较项目10210541?-2 镇海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550080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6275137
关于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签署公告

浙公网安备33021102000188磅

  •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 宁波网络警察报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