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叶澄衷:早期宁波帮中的巨商
2023-10-18 16:29 童杂志  来源:镇灵通 浏览量: 5995

叶澄衷(1840—1899)字成忠,宁波镇海庄市叶家人。叶氏世代务农,出身贫寒。叶澄衷6岁丧父,9岁求读私塾仅半年,11岁就佣于鄰近油坊,14岁到上海某杂货店学徒,17岁自棹小舟,来往于黄浦江中与番舶贸易,做生活用品与小杂货生意。久之,与外商渐通语言。而外人也深感叶氏为人厚道,很愿意与叶氏打交道,做生意。
叶氏在22岁(1862年)那年,在上海开设顺记五金洋杂货店”,以经营船舶五金和火油为主。这在当时上海还很少有。接着又在上海开设“新闻”、“新闻”、“羲昌成记”等很多商号。当时英商庆昌五金号,外商祥生,耶松船厂,江南制造局等单位,帮助叶氏建立了五金业务网络,火油网络,金融网络。仅几年,叶氏的企业有了很快发展,在全国各地设立分号38家,联号200多家。
叶氏经营的项目有9大类:
第一、五金业

开始经营是船舶小五金、后来发展到船舶大五金、造船五金、制造五金、交通五金等。当时是由英商庆昌五金号,外商祥生洋行,耶松船厂帮助建立五金网络。大批订单落到叶氏顺记号。后叶氏被誉称“五金大王”。
第二、火油业
叶氏深受英商、美商、俄商的信赖,将中国的火油经销专权,在上海的专权,委托叶氏经营,叶氏把火油分发给杭州、天津、汉口等地的分店,联号经销。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无电只用火油作照明的当时,叶氏一手操纵上海乃至全国火油市场。其利润高达好几倍。后叶氏被称为“火油大享”、“火油董事”。
第三、军需工业
中国
叶氏还与清廷官员洽淡军服、军鞋、军帽、军被业务,通过严信厚同乡关系,很快谈成五家。后叶氏在上海、天津、汉口等地开厂,以生产这些军需产品。
第四,钢铁与煤炭业
在上海滩,最早经营钢铁与煤炭生意的外商,要算德商可炽铁号。开始生意还不错,后来由于管理不当,经营困难,后由叶氏接收经营,经过一年时间的整顿,很有起色,叶澄衷派人到山西大同煤矿、河南焦作煤矿、全国著名的铁矿。将当地的优质煤、铁矿源源不断地运到上海,然后由上海分发给叶氏在全国的分店。同时还从英国、德国、俄国等地将国外优质钢材运到上海。使上海的钢铁、煤炭市场搞得轰轰轰烈烈。连上海的制造局等大的厂商也向叶氏订货。
第五、航运业
叶氏曾在上海创设鸿安轮船公司,还从英国进口几十条小火轮,在中国沿海,长江线航行。另外还购置110条沙船(即大型帆船),保证了叶氏在全国各地分店的货物运输。除此,叶氏还经营小火轮买卖生意,这些小火轮一般都在一百吨左右,国内很是畅销,利润也很高。
第六,地皮业
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朝价也较低。叶氏成立了树德地皮地产公司。一年之后,苏州河几座桥梁建成,苏州河北岸的地价立刻上涨了好几倍,树德地皮公司立即成为上海滩赫赫有名的企业。
第七、火柴业
上海开埠以后,国人所用的火柴是从外国进口的,尤其是从日本进口的,其利润相当可观。于是叶氏立即策划派人到日本学习火柴生产技术,接着又派人到德国学习,并从德国进口二套生产设备。于1890年在上海开设燮昌火柴厂,为当时国内最大的火柴厂,不久又在苏州、汉口创设分厂。是我国最早投资火柴业的企业家之一。
第八,巢丝业
我国巢丝业主要分布江苏、浙江一带,巢丝市场基本上由外商操纵,丝贱伤农,农民怨声 道。有一次叶氏偶然到湖州拜访亲家许春荣花旗银行买办、德华银行买办),许氏向叶提议开巢丝厂,经营巢丝买卖。叶氏立即派员调查巢丝市场的情况,经过周密筹划,在1890年开设我国第一家纶华丝厂,投资金额达100多万元银两,到第二年各生丝产地都建立巢丝收购站,从而很快打破了外商的垄断局面,使农民高兴,叶氏也获利。
第九,金融业
叶氏当时经营了一百多家企业,其资金流转,管理等方面,需要有一个像西方那样的金融系统来作为后盾,于是叶氏先以上海为中心,建立大庆元票号,不久又在上海设立“升大”、“衍庆”、“大庆”、“怡庆”大钱庄,后又在杭州、汉口、天津、湖州、温州、宁波、烟台等地设分店、联号。光绪二十三年(1897中国人
上述叶氏九个项目,一百多家企业,其总资产,据有关部门估计总额达800万两银洋。但有的经济学家称,这是叶氏企业的动产,其不动产尚未计算在内。如果计算在内,有一千多万两银元之巨。
为此叶氏赢得了五金大王、火油大享、江南甲富、国内巨富等美称。清皇朝曾御赐乐善好施”匾额。
发迹最根本经验有四条:
一,艰辛创业

叶氏出身贫寒,从11岁给油坊打工,14岁到17岁去上海给人家打工驾小舢板,17岁那年开始自棹舢板,从而发迹。22岁在外商帮助下,在上海开设“”、“”、“”、“”我爷爷终身穿老布衫到头”。爷爷经常对别人讲:穿老布衫袄是不忘祖宗”。
二,诚信起家
叶氏的诚信,不仅受到同人同行的称赞,而且也博得外商的好评与信赖。他的发迹是在17岁那年,自棹小舟,来往于黄浦江中,与番舶做小生意,有一天,有一位外商乘他的小舟过渡到十六铺彼岸,外商上岸时,忘带了一只手提的小皮包。叶氏发现后,那位外商己经远去。叶氏拉开皮包一看,里面有很多钞票与支票,于是叶氏在十六铺守候,等他来取等到傍晚,那位外商急急忙忙前来向叶氏打招呼,找那只公文皮包,叶氏一见确是那位外商,就将此包如数奉还。那位外商拉开皮包一文不少,用一叠厚厚的钞票送给叶氏以表酬谢,叶氏婉意谢绝。这位外商原来是英国火油公司负责人,是中国部经理,他看叶氏诚实,就请叶氏去管理火油仓库并请一位中文教师和一位英语教师,帮助叶氏学习文化,从此叶氏对西欧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在经营五金及火油等买卖中也有了靠山。
三、开放意识强
上海滩上开禁后,很多中国人及清廷官员,对洋人还抱着敌对情绪。而叶氏却抱着与众不同的态度。开始只是在舢板上做小生意接触洋人,后来接受洋人教师的教育,很快接受了新的思想,懂得了与外商做生意,就能发财致富,于是接受了外商的帮助,在沪开设“路线”、“路线”、“路线”、“路线”、“路线”、“路线”
叶氏对外做生意,不失国格,人格,不亢不卑。叶公澄衷荣衰录》一文曾评价叶澄衷:海上通商以来,中国商人能抗衡外国者,首推宁波,而其间又以胡君雪崖、叶君澄衷为之领袖。二君皆毫无凭藉只身崛起”。促进了民族资本和民族工业的发展。
四,走儒商之路
叶氏发迹之后,深感自己文化不足,于是他在上海、汉口、天津、杭州等地,招收有一定中文基础学生,举办短其英语培训班,所有经费由叶氏企业全包,学习期为一年。学习期满后,先分配到叶氏各地企业实习,一年后,再输送到各地企业及大中洋行做“协办”、“帮办”、“买办”。为企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1899年,叶氏在上海虹口唐山路捐置土地30余亩,并以规银10两银兴建一所沪上创立最早、声名最盛的民办学校之一 —澄衷蒙学堂。是年10月快要落成时,叶氏病故,遗命对学校事须有久远规划,其子又二次捐款10多万两继办。1901年蔡元培曾任校长,培养了四万余学子,其中有李四光、胡适、竺可桢、李达三、钱君 等一大批著名人士。
清同治年间,叶氏出资,在庄市家乡兴建叶氏义庄,后改为中兴学堂,其学子有邵逸夫、包玉书、包玉刚、赵安中、包玉星、楼志章等巨商。在乡里还对崇正书院拨款重修。
叶氏“怀德堂”、“崇义会”、“广益堂”等,拨出专款,对所有职工实行救死扶伤。还对宁波同乡会,四明公所也拨专款帮助。在家乡设立了树德堂、忠孝堂、叶氏义庄、牛痘局、救火会等,为各种公益慈善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叶澄衷故居现为庄市粮站,尚有二排老屋。其坟墓在庄市曙光村朱家,气势宏大。墓碑为清末状元张謇所题,墓铭志为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写,目前保存尚好。

新闻总站:中国宁波网 备案号:国际比较项目10210541?-2 镇海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550080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6275137
关于信息科技

浙公网安备33021102000188号

  •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 宁波网络警察报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