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公教师网 > 中国教师招聘考试>考试题库>模拟试题>

教师招聘考试练习题三

来源:中公教师招聘考试网作者:郭书臣  时间:2024-01-19 12:02:52

  • 1
  • 24年教师招聘考试课程

单项选择题

1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 )。

答:。教师、学生、教材 B。教师、学生、教学方法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D。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2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身高和体重有两个发展的高峰,说明个体发展具有( )。

答:。顺序性和阶段性 B。稳定性和可变性 C.无效性D.无效性

3.下列有关《学记》中的教育思想对应不正确的是( )。

答:。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B。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发展性原则

C、。君子之教,喻也——启发性原则

D。长善救失——因材施教原则

4.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 )。

课程计划 ②课程标准 ③课程实施 ④教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④

5在个人品德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 )是整个中学阶段学生品德发展的最显著特征。

A.有效性B.有效性C.有效性D.有效性

6.“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教师经常用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这是为了锻炼学生意志品质的( )。

A.耐用性B.耐用性C.耐用性D.耐用性

7冬天上学,某学生既害怕寒冷不愿起床,又怕因迟到受到老师的批评,由此产生的冲突是( )。

A.格式B.格式C.格式D.格式

参考答案

1.【【】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教育的三要素。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学校教育的三要素主要有:

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②受教育者(学习者),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既包括在学校中学习的儿童、青少年,也包括接受各种成人教育的学生。

教育影响,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或者说中介,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其中教育内容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以及相关的电视影像资料、报刊、广播等信息载体以及教育环境等;教育手段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师的语言等。

选项基础知识仅对应学校教育三要素中的一部分,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2.【【】C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其中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不均衡性是指个体内部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个体内部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均衡性。故本题选C、

选项A中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阶段性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选项B、稳定性是指处于一定社会环境和教育中的某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其身心发展的顺序、过程、速度都大体相同。差异性是指在不同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中,同一年龄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

选项D、整体性是指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以其整个身心投入教学生活,并以整个身心来感知、体验、享受和创造这种教学生活。

由题干身高和体重有两个发展的高峰”可知是描述的不均衡性,故答案为C、

3.【【】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萌芽阶段的代表著作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选项A、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指按照时序进行,必须有正式的课业,课后休息时也得有课外练习。该句话体现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原则,A项目

选项B、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指教师杂乱地施教,学生不按顺序学习,会使学生头脑混乱不知所措。该句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强调教师教学要有系统性,学生学习也要有系统性。而发展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但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便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传统教学强调其内容与方法的可接受性,故历史上多称为可接受性原则或量力性原则。但为了应对突飞猛进的社会发展的挑战,现代教学则注重促进儿童的发展,因而改称发展性原则更能反映其实质。B类项对应不正确。

选项C、 “”君子之教,喻也”中喻”就是启发、诱导,指君子的教化是善于晓喻,让人明白道理。此句体现了启发性原则,指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项目

选项D、长善救失指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并且能引导学生纠正自己的失误过错。该句话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出发,针对每位学生的优缺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D项目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选择B

4.【【】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形式。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等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也是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

(1)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2)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它体现了国家对每门学科教学的统一要求,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3)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

此外,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能否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能否为学习者接受,从而促进其身心发展,都须通过实施才能得到答案。不合题意故排除。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选择B

5.【【】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学生的品德发展。在整个中等教育阶段,中学生的品德发展日益迅速,他们处于伦理性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是社会公民道德的初步成熟阶段。其中,独立性是整个中学阶段学生品德发展的最显著特征。中学生的品德发展虽然具有矛盾性和冲突性的一面,但是他们的品德结构的心理成分也表现出逐步完善和逐步稳定的特点。因此,独立性是整个中学阶段学生品德发展的最显著特征,在品德发展的过程中更加关注自我道德修养的提高,品德结构更加完善。所以,C项目15

6.【【31572】答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志品质。意志的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

选项A中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

选项B、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是否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方面的意志品质。

选项C、意志的坚持性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否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方面的意志品质。

选项D、意志的自制性是指能否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方面的意志品质。自制性强的人,在意志行动中,不受无关诱因的干扰,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坚持完成意志行动。同时能制止自身不利于达到目的的行动。

题干中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句话是指把今天的事放在明天来做,总是明日又明日,明日是何等的多啊!如果天天等待明天,那么只会空度时光,永远一事无成。即表明我们要对自己的人生有深刻的、正确的认识,并且能够自觉支配自己的行为,珍惜时间、努力学习,避免拖延,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所以,这句话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意志的自觉性,本题答案选择答:

7.【【】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动机冲突的类型。常见的动机冲突包括: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

选项A中双趋式冲突是指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选项B、双避式冲突是指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选项C、趋避式冲突是指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选项D、多重趋避冲突即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题干中,寒冷与迟到对于学生来说是两个都力图回避的目标,但是只能回避一个,因而产生的动机冲突属于双避冲突。所以本题答案选B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责任编辑:张丹)

全部

搜索搜索

备考资料免费领

互动交流

  • 微博二维码

    微信:中公教师考试

    中公教师官方微信

  • 教师资格微信二维码

    微信:中公教师资格考试

    共享信息全面备考

  • 教师招聘微信二维码

    中公教师题库

    随时随在线做题

  • 题库二维码

    视频号:中公教师考试+

    碎片时间也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