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公教师网 > 中国教师招聘考试>教师面试技巧>说课>

高中历史-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说课稿

来源:中公教师招聘考试网  时间:2023-11-30 15:32:18

  • 1
  • 24年教师招聘考试课程

一、说教材

过渡语:分析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下面,我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是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四单元第13课的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原因、过程与历史意义,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加深对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识,也能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民族平等团结的作用,能加深对各民族相互依存的理解,培养民族认同感,所以学好这一课非常重要。

二、说学情

过渡语: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教材,还要对学情有所把握。

学生通过一年的高中历史必修课程的学习,在历史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能力等方面以具有一定的基础,对深入探究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对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知识涉及甚少,也没有形成系统地认知,需要教师引导其构建知识框架,为其学习提供鲜活材料,多形式的学法使学生更深层次、更全面地、高质量的学习本课相关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语: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中国主要民族分布图》认识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料,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过程。

2阅读史料、观看新闻资讯来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历史意义,提高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对当代民族政策的学习,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民族平等团结的作用,加深对各民族相互依存的理解,培养民族认同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语:基于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过程。

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意义。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这节课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谈话法、史料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一堂历史课如果有好的开头,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心怀期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为此,我采用多媒体导入法。

我会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让学生来说出歌曲的名称以及反映出的景象,在此基础上我会追问: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是怎么来处理民族关系的呢?对民族地方是怎样进行有效管理的呢?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音频能够给学生强烈的感观刺激,营造出恰到好处的历史氛围,让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原因

在讲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原因时,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民族分布图》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思考:在中华文明长期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在分布、文化、经济、情感上有怎样的关系?逐渐形成怎样的格局?师生共同总结可以得知: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之后,我会展示旧社会少数民族人民受剥削的图片并提问:在旧中国少数民族长期遭受统治阶级怎样的待遇?中国共产党对民族问题持有怎样的态度?学生可以明确:在旧中国许多少数民族长期遭受统治阶级的压迫和歧视。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民族问题,认为民族问题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各民族的前途命运。

在此基础上,我会补充:所以中国共产党总结解决民族问题的成功经验,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设计意图】我之所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是因为课标指出教师要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二)发展历程

这一部分知识的特点是基础、庞杂,基础性决定了我不需要对其进行过多的讲解,庞杂性要求我的授课重点是帮助学生梳理清楚不同阶段的重要事件,所以我采取了分组探究的活动方式,将学生分成3组:“建立组、发展组、完善组”,请学生结合教材归纳总结每一时期的重要事件或者表现。

学生梳理完成后,我会在幻灯片演示文件上展示表格,请每组学生补充完整,期间我会针对1954年、1990年、1997年的重要事件进行强调和点拨。

设计意图】分组探究能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表格归纳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将庞杂、零散的知识系统化,能够让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过程做一个详细、清晰的认知。

(三)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更好地突破难度,我会展示《2019年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报告》等史料,组织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进行5分钟的讨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有何意义。

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会进行巡视指导,待学生讨论结束之后,我会请小组代表发言并给予鼓励性评价,最后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优点是能帮助学生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并加深对于重点内容的理解。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

我采用了情感升华的方式进行小结,时刻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设置了开放性的作业: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思考威胁民族团结的因素有哪些?下节课分享交流。

设计意图】开放式的作业设计,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让同学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历史课堂的学习中来。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内容的浓缩和提炼,我的板书本着简洁、直观、清晰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一)原因

(二)发展历程

建立→发展→完善

(三)成效与意义

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格式:ljq)

全部

搜索搜索

备考资料免费领

互动交流

  • 微博二维码

    微信:中公教师考试

    中公教师官方微信

  • 教师资格微信二维码

    微信:中公教师资格考试

    共享信息全面备考

  • 教师招聘微信二维码

    中公教师题库

    随时随在线做题

  • 题库二维码

    视频号:中公教师考试+

    碎片时间也能学习

页面介绍

本栏目为您提供高中历史-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说课稿_中公教师网 ,更多高中历史-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说课稿_中公教师网相关内容,请关注中公教师考试网